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得知美國參戰希特勒破口大駡?他的真實表現令人深感詫異

如今談到二戰, 總有這樣一個話題:希特勒對古老的東方大國中國有著特殊的看法, 甚至還希望同中國一起征服世界。 事實上, 在國家利益至上的世界歷史中, 並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元首當真有如此重的中國情懷。 雖然二戰前兩國尤其是在軍事上確實有一定合作, 但戰爭爆發後, 德國還是選擇同利益方面更加符合的日本做盟友。

然而, 德國對日本的態度則非常明確:就是看不起。 元首本人對日本人的態度就非常輕蔑, 曾在美因茨軍事基地裡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斯壯說:“和日本這樣的國家結盟簡直就是恥辱,

他們只會在海邊捕魚。 ”當然, 二戰中的日本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絕對配得上這份蔑視, 在蘇德戰爭最緊張時期, 日本沒能如約進攻蘇聯, 反而去招惹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 這也被認為是二戰的重大轉折之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分析過, 日本偷襲珍珠港, 並非完全是一時頭腦發熱。 由於資源匱乏加上美國的步步緊逼, 對於日本來說, 向控制著多條東南亞和太平洋海上航線的美國開戰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然而, 當元首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 不少文章中都提到元首當即破口大駡, 聲稱日本人愚蠢至極。 那麼, 實際上是否另有實情呢?

柏林戰役結束後, 蘇軍從柏林俘虜了大量德軍高級官員,

其中就包括兩名元首身邊工作時間最長的隨從人員——役家林格和私人副官奧托·京舍。 蘇聯人根據從這些人口中掌握到的審訊記錄, 編撰成一部檔案, 提供給最高領袖史達林一人閱讀。 當這份檔案被公開時, 其中有個細節引起了不少歷史專家的注意。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 在此之前, 德軍剛剛遭遇了莫斯科會戰的挫敗, 不僅士兵士氣低落, 連總參謀部裡的高級將領們也顯得非常沮喪。 然而, 當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來時, 這些人“立刻重新鼓起勇氣”。 將軍們似乎忘記了莫斯科的失利, 不但第一時間商量對美國宣戰的事宜, 在之後的幾天裡, 他們都在談論對美國和美國人的看法。

從這份檔案中我們可以看出,

元首不僅看不起日本人, 連美國都不屑一顧。 他直言, 美國製造的汽車從未在國際比賽中贏過德國車, 雖然飛機的造型不錯, 但比起德國生產的發動機, 性能也非常差。 備受世界稱讚的美國工業實際上是被過分高估了, 美國除了吹噓, 實際上沒多少本事。 而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弗蘭茨·哈爾德則認為, 美軍軍官都是“身穿軍服的商人”, 一旦交手, 他們會第一時間逃跑。 “美軍士兵不像德國士兵那樣懂得榮譽”, 這是當時德軍高層的普遍看法。

雖然話說得如此輕鬆, 實際上, 德國對美國還是相當忌憚的。 1941年5月, 納粹副元首魯道夫·赫斯擅自前往英國, 希望能代表德國與英國達成停戰合約。 合約中有重要的一項:德國承認英國在阿比西尼亞和紅海等區域為英國的的勢力範圍,

但英國必須同美國斷絕往來。 另外, 在二戰初期, 德國海軍也下達命令, 禁止潛艇向一切美國船隻攻擊。 由此可見, 德國並非不怕美國。

不過, 當時的德國在戰局上顯然已經陷入了僵局:迅速滅掉蘇聯的企圖破滅, 對英國的作戰又陷入困境, 而且英國人在固執強硬的邱吉爾的帶領下又不願意妥協, 更可怕的是, 蘇聯和英國都在接受來自美國的源源不斷的支持, 尤其是英國, 大西洋上的英國船隻掛上美國國旗就相當於帶了護身符一般, 這讓德軍非常無奈。 可以說, 在這種情況下, 軸心國集團同美國的矛盾已經成為了當時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 希特勒也非常糾結:既不想招惹這個世界頭號強國,

也不願放任美國這般左右著世界局勢。 但所有人都清楚, 美國同軸心國之間極有可能爆發戰爭, 無非就是誰先動手。

因此, 我們便看到了這一幕:珍珠港事件後不久, 魯道夫·施蒙特遞交了一份報告, 提到了德軍潛艇襲擊了一支美軍運輸艦隊。 元首聽後非常興奮地說:“看, 對美國公開宣戰對我們多麼有利, 這下我們可以放開手腳打了。 ”他還提到:“現在我們不可能失敗了, 我們有了一個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盟國。 (指將美國拖入戰爭的日本)”

然而, 這樣的自信顯然是建立在當時的美國軍力基礎上的。 二戰初期, 美國陸軍只有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 外加一個預備師, 加起來只有約10萬人, 同時裝備有坦克300輛。 這樣的規模甚至不如任何一場發生在蘇德戰場上的主要戰役中德軍單方面投入的兵力。從帳面實力來看,美軍軍力遠不如波蘭,甚至還不如號稱“世界第九強國”的捷克斯洛伐克。然而,在現代戰爭的背景下,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國力。當世界頭號強國開始瘋狂兌現戰爭潛力時,躊躇滿志的元首,恐怕要對自己當初的自信感到後悔了。

這樣的規模甚至不如任何一場發生在蘇德戰場上的主要戰役中德軍單方面投入的兵力。從帳面實力來看,美軍軍力遠不如波蘭,甚至還不如號稱“世界第九強國”的捷克斯洛伐克。然而,在現代戰爭的背景下,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國力。當世界頭號強國開始瘋狂兌現戰爭潛力時,躊躇滿志的元首,恐怕要對自己當初的自信感到後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