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呂萍《我的家在商洛山》

我的家在商洛山

作者:呂 萍

15歲, 為了支援山區建設, 我踏進了群峰連綿的商洛山。 從生我養我的長白山、鴨綠江到培育我成長的商洛山、美丹江, 商洛已經成為我的眷戀和第二故鄉。

窗戶外面是世界, 窗戶裡面是家。

小巷幽幽, 幾分寧靜幾分祥和。 一家連一家的舊式平房, 在現代高樓的襯托之下, 顯得古樸而久遠。 小院人家深居簡出, 心像平房一樣古樸, 平和, 相安無事。

搬新居前, 我就住在小巷裡, 只有一間平房, 牆壁裂縫, 門窗傾斜。 夜來風起, 隙縫可望鄰家燈火, 棚頂常聽貓鼠追逐。 冬天沒有暖氣, 蓋三床被子都覺得冷嗖嗖的,

夏天漏雨, 冬天透風, 但好歹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房子的條件相當差, 儘管這樣, 我卻能忍辱負重, 一住就是10年, 不僅工作不居人後, 且能拉扯兒子長大成人。

我費過很多心血來佈置房間, 對待房間好像對待一個孤兒, 既然它在這個世界上是這麼淒苦可憐, 那麼就只好用我的一點熱情來補救它一切的缺憾。 我請施工隊換了一個全新的頂棚, 鋪了水泥地面, 門窗刷了一層黃油漆, 玻璃上貼著雪白的窗紙, 又買了一塊那個年代時興的寶石藍大鏡子和色彩鮮豔的裝飾畫裝點房間。 總之, 我盡我的力, 盡我的錢, 盡我的心血來裝扮它。 房子又破又小, 但是我沒有怨恨, 既使它只是一個小小的薄紙盒, 那總算是家呀。

為了解決做飯問題, 經過機關事務管理處負責同志同意, 在房間對面搭了一個簡易廚房, 我在那裡做飯, 端到臥室來吃, 下雨天, 我淋著雨沖到廚房, 孤獨地在那裡生火做飯, 雨水沿著窗戶格子往下滴, 我的臉上也掛滿了淚珠, 什麼時候, 我會有一個像樣的房子呀?那時候我就不會淋雨了。 這個願望也許會很遠, 我有耐心去等候那個日子。

俗話說, “千金買舍, 萬金買鄰”。 這說明鄰里間的真情善意是無價之寶。 做鄰居, 交朋友, 信任是一種力量, 尤其是一個漂泊在外的人, 最需要別人的信任和信任別人。 信任別人需要一種勇氣, 讓別人信任, 需要一種真誠。 朋友是一種高尚的人際關係, 非父非母、非夫非妻、非子非女, 卻有情有義,

有悲有歡, 有離有合, 同呼吸共命運, 可以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感激朋友們沒有把我忘記, 常常到這個小院來探望, 後來我住上了兩間房子, 左鄰右舍, 順路來得多, 相聚也方便, 雖然吃飯的時候四方桌在小房間裡堵住我們的胸口, 很擁擠, 我們仍然不肯讓快樂從我們中間溜走。

生活中雖然有艱辛, 但是更有溫暖陽光, 永遠相信生活裡有真善美, 我經常得到熱心鄰居的關照和體貼, 在小院生活的日子裡, 我幫完右邊鄰居做小孩衣服, 大人褲子, 又幫左邊鄰居孩子輔導作業, 還有女伴們的長衣短袖……當我遇到不幸和困難時, 認識的, 不認識的, 都會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在他們無言的關愛下, 我失意後的不快漸漸地煙消雲散了……

從春天盼到夏天, 又從秋天等到冬天。 辛勤工作多年, 仍屬於沒有實力購房一族, 承蒙單位照顧, 分得一套兩居室住房, 住在自己一手打造起來的新居裡, 感覺格外踏實。 從買房子到裝修, 幾乎用盡了我所有的積蓄和心血, 自己設計, 牆壁雪白, 地板光亮, 客廳字畫優雅, 朝陽臥室溫馨, 床上簡樸整潔, 紅燈籠、中國結懸掛在窗戶上, 像征著團圓與幸福。 下班以後, 我從街上走回來, 走過一座一座的建築物, 穿過居住區的小花園, 遠遠就看見自家陽臺上花紅葉綠, 風姿飄逸, 一派生機。 還沒上樓, 就先在手提包裡找鑰匙, 咚咚咚地跑上樓, 開了鎖, 邁進家門的時候, 心情是如此放鬆, 所有的工作、生活壓力都不復存在。 家本來就是休憩的港灣,

舒適和盡情才是目的。 卸下所有應付外面世界的偽裝和盔甲, 陶然自樂, 這是我夢寐中祈求的家呀, 是那麼的溫馨和寧靜, 我要盡心盡情愛這個家, 只有家才是長久, 我愛我家。

東北人好客, 不論身份、年齡, 誰到家裡來, 都以禮相待, 真正是“來的都是客”, 而且“座上客常滿”, 我呢, 拿出烹飪手藝顯擺顯擺, 在別人眼裡, 煙薰火燎的炒菜燒飯是最不願意做的家務活, 可在我眼裡, 做菜燒飯哪裡是什麼家務活,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情有獨鍾。 我最喜歡做朝鮮泡菜以及東北酸菜燉肉和粉條, 喜歡包酸菜大肉餃子、酸菜大肉包、還有粘豆包、韭菜盒子, 餡餅、春餅、紅燒肉、炸醬麵、冷面等等。 這樣自己有事做, 家裡人愛吃, 那散發出來的清香, 會使朋友們垂涎三尺,加上朋友們來點叫好或者紛紛參與,會叫我無比高興。酒香、菜美、人醉了,可以忘記前生,也可以忘記今世。

日升日落,歲月悠悠,逢年過節,閑遐時間,依然會回到那個小院去看看原來的那個家,小院依舊,小院人依舊,看看左鄰右舍,大叔、大嬸,給他們送去一聲問候,道一聲祝福,感謝他們多年來對我的照顧,更歡迎他們來我的新家做客,嘮家常……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沒錯,常來常往,茶就不會涼,常來常往,是中國的好風尚。我的左鄰右舍,吃過晚飯來我這坐坐,大家都在一起住著,相處好了都快樂……

作者簡介

呂萍,朝鮮族人,中共黨員。支援山區建設,15歲來到商洛,2009年市人口計劃生育局退休。現任市衛計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她真誠為老幹部服務,説明別人,快樂自己,堅持無償獻血至60歲。花甲之年,陽光心態,發揮餘熱,奉獻社會。出版散文集《過日子》。

會使朋友們垂涎三尺,加上朋友們來點叫好或者紛紛參與,會叫我無比高興。酒香、菜美、人醉了,可以忘記前生,也可以忘記今世。

日升日落,歲月悠悠,逢年過節,閑遐時間,依然會回到那個小院去看看原來的那個家,小院依舊,小院人依舊,看看左鄰右舍,大叔、大嬸,給他們送去一聲問候,道一聲祝福,感謝他們多年來對我的照顧,更歡迎他們來我的新家做客,嘮家常……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沒錯,常來常往,茶就不會涼,常來常往,是中國的好風尚。我的左鄰右舍,吃過晚飯來我這坐坐,大家都在一起住著,相處好了都快樂……

作者簡介

呂萍,朝鮮族人,中共黨員。支援山區建設,15歲來到商洛,2009年市人口計劃生育局退休。現任市衛計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她真誠為老幹部服務,説明別人,快樂自己,堅持無償獻血至60歲。花甲之年,陽光心態,發揮餘熱,奉獻社會。出版散文集《過日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