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北方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過了今天, 就是數九寒天, 冬至源於春秋時期。 大部分北方人在今天有吃餃子的習俗, 俗稱“吃餃子, 不凍耳朵”。 《清嘉錄》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後漢書》中的記載:“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不聽政, 擇吉辰而後省事。 ”唐宋時期, 冬至是要祭天祭祖, 皇帝要在這一天在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夜晚最長, 白天最短的一天,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使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冬至, 時間在每年西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傳冬至吃餃子, 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藥留下的習俗,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 原為醫官, 後辭官回鄉, 回鄉時正是冬季, 他看見鄉親饑寒交迫, 甚至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 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 撈出來剁碎, 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 再放下鍋裡煮熟, 煮熟後把“嬌耳”分給相親吃, 還有“祛寒湯”, 就是肉湯, 鄉親們服食後, 渾身暖和, 凍爛的耳朵治好了。 後來, 每逢冬至人們也做這種“嬌耳”吃, 也叫“餃子”。

如今的餃子, 顏色多樣, 餡料多樣, 花樣也多, 每年的今天, 應該是北方餃子店生意最好的一天,

記得每次去吃, 店裡都是爆滿。 現在我都是自己下廚包餃子, 又健康, 又營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