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艾灸在國內和日本的發展歷程嗎?

灸法是我國傳統醫學中一朵豔麗的奇葩,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結晶。 50萬年以前, 北京猿人開始使用火, 祖先們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使用火的過程中, 發生灼傷, 結果使原有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於是主動用火燒灼以治療更多的病痛。 這便是灸的起源。

灸法有文字記載, 最早見於《左傳》。 《莊子、盜蹠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說。 最早的灸法專著出自漢代的曹操之子曹翕, 著《曹氏灸方》七卷。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針和灸並用;在唐代灸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唐太署中有灸師和針師的區別。

宋代的西方子對灸學研究更是爐火純青, 著有《明堂久經》和《備急灸法》。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有35處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 “艾灸用之則透諸經, 而治百種病邪, 其沉屙之人為康泰, 其功大矣”。 清代吳亦鼎有專著《神灸經論》;雷豐的專著《灸法秘傳》, 對灸法的認識和應用更上一層樓。 1762年日本後藤省專論灸法《仲介》有“旅行灸三裡, 健步行如飛”而備加推崇。 至今, 日本人視灸足三裡為養生長壽之道。
大量史書記載灸法在中國二千多年前已廣泛應用;西元550年, 灸法由我國從朝鮮傳到日本, 日本又從灸法擴展應用到預防、保健。 應用灸法預防保健、延年益壽一直是作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來行使,

一般人中, 普遍施行養生灸, 並流行“勿與不灸足三裡之人行旅”, “風門之穴人人灸”等諺語。

在日本, 無論男女, 一生中都必須灸至4次:十七八歲時灸風門, 據說是預防感冒, 古代日本人認為感冒是萬病之首;二十四五歲, 灸三陰交, 益在增強生殖能力;三四十歲, 則灸足三裡, 認為可以促進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壽命;到了老年, 為了防止視力衰退, 一半多採取灸足三裡兼灸曲池, 灸曲池目的在於使眼睛明亮, 牙齒堅固。 日本從1937年元旦起, 由政府組織掀起所謂全民三裡灸健康運動。

據報導, 1998年, 美國有1800萬名患者求助於一萬多名針灸醫生。 國家健康學會承認針灸在控制月經疼痛、網球運動員肘部疾痛、坐骨神經痛、頭痛以及由纖維肌瘤、骨關節疾病等其它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都有其療效。

俗話說:“心理健康, 百病不生”。 養生先養心, 心不養, 無以養生。
另據史料記載:唐朝的孫思邈常用艾葉溫灸足三裡穴, 活到100多歲。 民間亦有俗語“若要安, 三裡常不幹”的說法, 就是說常灸足三裡穴確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減少疾病的發生。 日本的一位194歲高夀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傳授秘訣:即每月初一灸足三裡穴, 連灸8日, 月月如此, 肯定會保證健康。 如此說來, 足見孫思邈使 用艾的方法流傳之廣。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日本國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 人平均壽命僅30歲。 據明治19年“衛生局年報”載, 當年死亡人數為18萬。 在傳染病中, 肺結核死亡數首屈一指。 1935年日本肺結核患者達120萬人。

當時傳統醫學漢醫幾乎被消滅, 而西醫對此也收效甚微。 作為日本的“國民病”, 結核使日本的醫療界束手無策。 這時, 一個叫原志免太郎的醫學博士通過實驗研究證明灸法對結核有特效, 並於1929 年在東京成立了三裡灸實行會(後改稱國民保健灸實行會), 大力推廣艾灸三裡運動。

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也對其極力支持, 這樣, 在當時的日本國內, 就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三裡灸國民運動, 軍隊, 學校, 工廠都開始大力普及。 而這場運動, 也確實有效的遏制了結核病的蔓延, 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國民體質和人均壽命。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 日本得結核病的士兵已經很少。 原志免太郎本人, 也身體力行, 一直堅持做艾灸,

活到108歲。 百歲以後還耳聰目明, 每天為人看病、施灸。
這次大規模的國民運動, 也使灸療這種操作簡單而效果卓越的治病保健方法, 在日本深入人心, 為廣大國民所接受。 針灸大家承淡安在1935年8月的《針灸雜誌》曾講述了他在日本的見聞, 說在當時日本的公共浴池內, 10人中竟有7人背部有艾灸的痕跡。 可見, 日本對艾灸的喜愛程度之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