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融自小恃才傲物得罪人,終不為曹操所容而被殺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一個人如果太聰明, 太突出, 勢必會顯得周邊人太平庸無能, 再如果自滿自得, 恃才傲物, 那種目中無人和桀驁不馴的性格態度很有可能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暗算。 有時即使你不得罪別人, 別人也會出於嫉妒向你投射冷箭。 因此, 在一些場合, 得需要收斂自己的才華, 以謙虛的姿態低調示人。

三國時期的孔融, 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 小時候便很聰明, 那段著名的四歲"孔融讓梨"的典故, 更成了教育孩子學會謙虛的表率。

然而, 後來隨著學問和地位的提升, 孔融在交際上不懂得謙讓, 得罪了很多人。

十歲那年, 孔融隨父親去洛陽, 他聽說洛陽太守李膺名氣很大, 就自己跑到李膺的府邸想見見他。

門衛見一個小孩往裡闖, 拉住他問:“你是誰家的小孩, 怎麼敢私自闖太守府邸?”孔融一本正經的道:“快進去通報, 說山東孔融來訪。

”門衛笑著問:“小公子可有拜帖?”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是世交, 又有師生情誼, 無須拜帖, 只管通報。 ”

李膺此時正和許多官吏文人坐而論道, 聽了通報後, 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的家庭是什麼關係, 便叫他進來。 打量了他後還是不記得他是誰, 便問道:“小公子, 你說我們世代相交, 敢問祖上何人?”

孔融笑笑說:“500年前, 孔子問禮於老子。 說明500年前, 孔、李兩家就有師生情誼。 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 在座之人無不暗暗稱奇。 李膺不禁哈哈大笑道:“小公子真神童也。 ”這時, 太中大夫陳韙(wei)不以為然:"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 ”孔融立刻反唇相譏:“這樣說來, 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 ”這一回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

無言以對, 只好暗暗生氣。

幼年的孔融確實很聰明, 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他那麼小就會諷刺挖苦別人, 如果說此時孔融還是小孩, 未通人情世故的話, 那他此後的作為則更加狂放。

官渡之戰打響後, 曹操陣營中的人本已人心惶惶, 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命運。 而此時孔融卻傳播袁紹不可戰勝的言論。 由於孔融是當時的名士, 曹操並沒有加害他。

曹操戰勝袁紹後, 把袁紹的兒媳甄宓給了曹丕, 孔融就給曹操寫了封信:我聽說武王伐紂的時候把妲己給了周公。 曹操信以為真, 結果查了很多書也沒有這樣的記載, 就回信問孔融典故在哪裡。

孔融說:“我用今天的事揣度古人的心理, 想來應該是這樣的吧。 ”曹操這才明白孔融是在諷刺他。 曹操終於忍無可忍, 找了一個機會把雖然聰明但總和自己對著幹的孔融給哢嚓了。

桀紂自恃其才, 智伯自恃其疆, 項羽自恃其勇, 元載、盧杞自恃其狡。 自恃, 則氣驕於外而善不入耳, 雖有千金、萬眾, 則如獨行一般。 古往今來, 歷史上從不缺乏有才華的人,

但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 通常是性格過於張揚霸道, 恃才傲物, 沒有親和力, 自滿自得, 群下離心, 所以成功對他們而言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水唯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極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