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治療婦科病

關元:當臍中下3寸。 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 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主治病症】

主治月經不調, 痛經, 經閉, 腎虛氣喘, 遺精, 陽痿, 疝氣, 遺尿, 淋濁, 尿頻, 尿閉, 尿血, 帶下, 崩漏, 腹痛, 泄瀉, 功能性子宮出血, 子宮脫垂, 神經衰弱, 暈厥, 等。 並有強壯作用。 可以用三孔艾灸盒同時插兩根艾條或三根艾條施灸, 每次灸15-20分鐘.這期間要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應而適當調整艾條的高度及熱度。

治盆腔炎的艾灸驗方

治盆腔炎灸三陰交穴

穴位點:三陰交穴, 在內踝尖上三寸, 脛骨內側面後緣,

患者可四指併攏, 小指放在對側內踝尖上, 食指放在與脛骨內側面後緣交界處。

方法:艾灸條每次一支, 艾灸痛點有溫熱舒服的感覺, 灸至皮膚出現紅暈, 每次灸20~30分鐘, 七天一療程, 休息一兩天后, 再進行第二療程, 一般灸1~2個療程。 除了灸三陰交穴, 也可灸腹部壓痛點。

月經不調的艾灸療法

月經不調的原因:工作壓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貪涼(要風度不要溫度)專家分析:女性經期受寒, 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 導致卵巢功能紊亂, 可引起月經量過少, 甚至閉經。

中醫一般將月經失調稱為月經不調, 又將月經不調歸納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 但臨床上往往不是單純一種症狀出現, 如月經過多常與月經先期並見,

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

①、血虛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 量少色淡, 質清稀, 伴有眩暈, 失眠, 心悸, 面色蒼白, 神疲乏力, 舌淡, 脈弱無力。

艾灸治療選穴: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湧泉。

用隔姜灸或溫和灸, 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子宮, 內關, 湧泉可以用單眼艾灸盒。

要求:關元子宮不得低於20分鐘, 內關、湧泉各10分鐘。

②、腎虛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初潮較遲, 經期延後, 量少, 色正常或暗淡, 質薄, 伴有腰酸背痛, 舌正常或偏淡, 脈沉。 治宜補腎養血。

艾灸選穴:八髎穴、歸來、三陰交

用隔姜灸或溫和灸, 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歸來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 三陰交用單眼艾灸盒。

要求:歸來不低於10分鐘;八髎穴不低於15分鐘,

三陰交10分鐘。

③ 、血寒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 量少色暗, 有塊, 或色淡質稀, 伴有小腹冷痛, 喜溫喜按, 得熱則減, 或畏寒肢冷, 小便清長, 大便稀薄, 舌淡, 苔薄白, 脈沉緊或沉遲無力。 治宜溫經散寒調經。

艾灸選穴:關元、八髎穴、三陰交、足三裡

用隔姜灸或溫和灸, 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可同時插三根艾條, 或兩根艾條, 這樣火力大點。 關元、八髎穴艾灸20分鐘, 足三裡三陰交各10分鐘。

④、氣鬱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 量少色暗有塊, 排出不暢, 伴有少腹脹痛, 乳脹脅痛, 精神抑鬱, 舌正常或稍暗, 脈弦澀。 治宜行氣活血。

艾灸取穴:關元、命門、肩井、太沖

關元、命門、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 也可以用隔薑灸。 肩井和太沖用單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條施灸。

時間:關元、命門各20分鐘、肩井、太沖各10分鐘。

月經過少, 常由久病失血或產後耗傷精血, 或脾虛營血虛少;或先天不足、多產房勞耗傷腎精, 腎虛沖任未充;或月經過食生冷或感受寒冷, 血為寒凝;精神抑鬱, 情志不暢, 氣滯血鬱等引起。 據專家介紹, 月經量過多、過少都不正常, 都是因為內分泌不太好。

我把你的情況分了四個不同的症形, 供你參考, 你自己對對號, 你屬於上述的那一種, 你就可以參考治療。 最主要還要調整好心態, 有正常的生活規律, 解除精神壓力。 一個孩子如果撫養成人就是我們對社會做的貢獻, 越是急於想要孩子, 就越會造成心理負擔, 這樣往往更不容易懷孕。 越急於求成, 就越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

還要注意飲食, 不要吃寒冷的食物, 不要抽煙喝酒, 保持情緒穩定和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做到既來之, 則安之。 慢慢調整。

關注聞艾大學堂後, 可以給聞艾大學堂發私信(如圖所示), 會快速回復你的症狀具體艾灸方法

精選文章:

艾草種植, 脫貧致富好項目(但是盲目種植, 將會適得其反)

艾灸初級知識之注意事項和禁忌(瞭解艾, 堅持灸)

艾灸初級知識之各種灸後反應和應對辦法(瞭解艾, 堅持灸)

常見病症艾灸配穴辦法(很全, 很珍貴, 收藏第一)

中醫外治法之熨療法(便攜艾灸辦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