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清末被拐賣出國“豬花”的悲慘命運:被肆意欺淩,為奴為娼

所謂弱國無外交, 對於弱國來說, 不光是無外交, 就連自己的國民也無法保護。 近代以來因為大清的腐朽無能, 列強不斷欺辱。 而當時世界範圍內, 殖民地大開發, 包括美國, 南美, 非洲等地, 無論礦產資源還是種植園的建設, 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而列強看到中國4億人口, 擁有大量的閒置勞動力, 而且中國人向來是吃苦耐勞, 所以, 列強紛紛在中國開始販賣人口。

鴉片戰爭以後, 由於西方殖民者為解決國內勞力需求(黑奴解放使得勞力奇缺), 從中國大量誘拐、擄掠苦力而來。 最開始, 殖民者的擄掠對象主要是“豬仔”,

即男性苦力。 為了誘惑中國男性苦力攜帶家室出洋, 殖民者在招工時故意給出所謂優厚待遇:“如有願意攜帶妻子兒女的一概免收船費, 除上述工資外, 對這樣的人將給予少量附加工資。 ”不過, 中國“男耕女織”的傳統觀念並不容易打破, 很少有人願意攜帶家眷出洋打工。

於是, 殖民者把目光轉向當時中國社會的最底層人員:妓女和奴婢。 殖民當局甚至就此事進行過多次專門討論, 形成方案。 列強向豬仔們收錢, 去拐賣來女人, 而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拐賣“豬花”的組織“協定堂”。 一個“豬花”市場, 迅速形成。 比如, 香港總督文翰就在1854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稱:“在我從香港動身前幾天, 有六七個這類婦女從三藩市賺到錢返回香港,

並且以炫耀她們所得的財富為誘餌, 勾引三四十個青年婦女隨他們返回加利福尼亞。 ”

這些“豬花”被賣掉後不是成為女奴, 就是被轉賣到妓院成為妓女。 命運好一點的會被買下自己的男人娶為妻子, 但是這只是極少數。 在那個年代, 幾十萬的中國女子被當“豬花”賣到了海外, 為奴為娼, 十分淒慘。 直到現在, 在世界很多城市的紀念館裡還有當時“豬花”被販賣, 欺淩的照片。

1853年, 英屬香港的豬花價格是40大洋, 女子的年齡是10到15歲, “協義堂”1852年開始拐賣女子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 每人50大洋, 在美國交貨的時候每人1000大洋, 從1852年到1873年, 協義堂一共賣出清朝女子6000人。 其中, 有不少女子不甘淩辱而自殺!“豬花”買賣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左右方才絕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