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冬至印象(隨筆)

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的冬至, 如不是朋友圈提醒, 這一年的冬至好像就這樣糊裡糊塗給去了。

冬至給我的印象挺簡單, 簡單的就是吃餃子。 小時候, 大人們常講, 冬至這一天不吃餃子, 就會凍掉耳朵。 當時, 我還信以為真, 總是乖乖聽大人的話。 後來工作在外, 每逢冬至, 單位也總會組織包餃子, 自己也總隔三差五到餃子館吃上一上頓。 俗話說, 餃子配酒, 越吃越有。 至於有沒有吧, 那份情調倒也十分適意。

今天, 細數中國的節日, 許多都是吃有關, 端午吃棕子, 中秋吃月餅, 正月十五吃元宵, 進入春節整個節日也幾乎圍著一個“吃”字做文章。

民以食為天。 中國古代是以田為生, 當時生活水準低, 甚至於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 吃飯也就成百姓的頭等大事。 因此, 一些節日除了與風俗習慣本身有關外, 包括祭祀, 奉獻給神明, 聖人, 老天爺吃, 節日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期盼能過上風調雨順的好日子。 加之中國又是傳統的養生大國家, 借此來增強人們健康意識也是節日源遠流長的緣故之一。

每逢佳節倍思親。 許多傳統節日也深深包含人們對親人、恩人的思念之情。 冬至到, 更多的是回味和期盼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包餃子的情景, 思念母親(愛人)端上的一盤盤熱氣騰騰, 外加一小碟子醋加蒜汁的調味。 那第一口的燙、第一口的香,

香在嘴裡, 甜美在心裡。 唐代白居易這樣寫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今天, 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 吃飽穿暖已經不是什麼問題, 人們正在對美好生活充滿著無限嚮往, 吃頓餃子自然也根本不是什麼事, 但節日的這種情結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新時代也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吃也豐富多彩起來, 吃的是親情、是文化。 比如餃子餡的品種花樣不斷翻新, 從單純的幾種到幾十種, 比如月餅, 也是花樣百出。 人們也通過吃來增進親人、朋友之間的感情聯絡, 節日也就成了另一種團圓節。

冬至來了, 也就到了三九寒天。 俗話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到了。

記得小時候, 每到三九寒天, 村前的小河溝和水庫結滿了厚厚的冰層, 放學的時候, 總要上冰層上滑上幾圈。 後來進了城, 最始聽說滑冰, 還天真地以為是和小時候在冰層上滑冰一樣呢。 幾十年過去了, 村前的小河也沒有水, 水庫也早已乾涸, 兒時的冰之印象也永遠成了生命的記憶。

冬至也是一年裡最後的一個節氣, 這個節氣一過, 就是立春, 因此, 冬至也叫陽生節。 冬至和夏至正好相反, 一個白晝最長, 一個白晝最短。 俗語說, 吃了夏至面, 一天短一線, 吃了冬至面, 一天長一線。 真正的冬天來了, 也意味春天的腳步正在逼近。

至日陽輪影漸長, 餘寒消盡草芽萌。

遙思堂上圍爐坐, 小餃尖尖萬縷情。

今年的冬天似乎暖和了許多, 這些日子, 北方除下了一場小雪外, 氣溫溫暖如春, 每天坐在暖洋洋的窗臺前, 曬著自然的陽光, 望著窗外充足的麗日, 倒也愜意, 也不失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不過, 民間也以冬至來到的先後順序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在月頭, 要冷在年底, 冬至在月尾, 要冷在正月, 冬至在月中, 無雪也無霜。 今年的冬至農曆初五, 算是冬至在月初, 看來冷在年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