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清朝大臣一生榮耀,曾被馬克思誇獎,然而下場淒慘餓死在印度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清政府被迫于南京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自此, 五口通商之後的中國, 再也不是國人眼中那個安定祥和的天朝上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清政府被迫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廣州作為通商口岸之一, 本來應該對洋人大開方便之門, 但是當洋人來到廣州以後, 卻被以條約中沒有明確表述洋人可以進入廣州城牆以內為由拒絕。 這使得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極為惱怒,

而這位言辭拒絕列強的清朝官員, 就是時任兩廣總督的葉名琛。

葉名琛自詡“海上蘇武”。 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 不死、不降、不走。 彼時列強希望通過“修約”的方式進行解決, 然而卻遭葉名琛嚴詞拒絕。 而後幾年, 清政府以太平天國運動“內憂未除”為由, 在英法美聯合提出修約的照會後一再拒絕。

葉名琛

1857年10月英國政府駐廣州領事巴夏禮, 聲稱中國軍人在搜查“亞羅號”船中撕扯踐踏英國國旗, 要兩廣總督出具一份書面道歉信。

葉名琛在經過調查後做出了回復, 稱亞羅號船屬於中國船隻, 而船上也沒有任何國家旗幟。 然而英國駐華商務代表竟聯繫在亞洲的英國皇家海軍進入中國近海, 並扣押一艘中國海船,

以此為要脅迫使葉名琛就範。

同日, 葉名琛宣佈同意放走除定罪海盜外的其他船員, 但是拒絕任何形式的道歉。

此言一出, 達到挑釁目的英國也撕下偽裝, 停泊在黃埔港外的英軍戰艦開始炮擊廣州城, 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此開始。

面對英軍的炮火, 葉名琛率軍堅守十四日後廣州被攻破, 隨後被抓。 英軍隨即和法國聯合, 北上進攻北京, 1860年攻入北京, 咸豐帝出逃, 圓明園被燒毀 , 中華大地踏入水深火熱的深淵。

而被英軍俘虜的葉名琛, 作為身居兩廣總督的地方大員, 他似乎被清政府遺忘了, 沒有任何清朝官員來看望過他, 滿清朝廷和英國簽訂的《北京條約》中也沒有將他放回的條款, 反而將這場戰爭的所有責任推到了他的身上。

他被送往印度, 死前留下了一句“辜負皇恩, 死不瞑目”就此客死異鄉。

中英衝突時, 當時的西方媒體均是一片譴責聲, 只有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讚揚了葉名琛:

“確實, 這個中國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問題都解決了。 他還說, 面對英國人的蠻橫無禮:“中國官吏心平氣和, 冷靜沉著, 彬彬有禮”。

時人評價葉名琛的, 罵者居多。 但也有在葉死後寫挽聯執公允之論的。 在今天看來, 葉名琛的確有點可笑, 他跟他的皇帝一樣, 始終沒有走出天朝上國的幻覺, 自始自終都沒有清醒的意識天朝的衰落。

清末廣州城門

清末廣州商行

但葉名琛也談不上迂腐, 在那個時代, 那個位置上, 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員, 大概也只能這樣。

後來的人, 其實沒有資格笑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