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沛納海 Luminor 1950 黑黝黝的伽利略

Panerai沛納海無疑是21世紀手錶的指標性品牌, 不論行銷方式或產品特色都有可觀之處, 它的陀飛輪表亦與眾不同, 采垂直方向旋轉, 每分鐘轉兩圈, 完全不同凡俗;當然也有人說它根本不是陀飛輪。 然而從精神層面來論, 它不斷追求創新與進步的理念, 與陀飛輪不謀而合。

△規格參數

直徑48mm陶瓷錶殼, 專利表冠護橋/時間指示、日夜指示、獨立秒針、背面儲能指示/

P.2005 S手上鏈機芯, 儲能6日, 377枚零件, 31石, 垂直運轉陀飛輪/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

編號528的Lo Scienziato Luminor 1950 Tourbillon GMT Ceramicass在2013年推出, 軍規式命名讓它看來又臭又長, 簡言之, 這是一款以陀飛輪紀念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表款, 表名開宗明義就寫了“科學家”, 而古往今來的科學家裡, 跟伽利略齊名者的確不多。

△罕見的24小時指示

罕見地附上24小時指示, 尋常陀飛輪上很少附上這項功能, 除非是打算再附加萬年曆, 很有可能是為了錶盤的平衡感而設計。

這款表採用直徑達到48mm的陶瓷錶殼, 裡面安裝PANERAI在2007年發表的P.2005/S陀飛輪機芯, 這是一系列自製機芯中非常重要的款式, 因為它採用了獨特的垂直運轉陀飛輪擒縱, 同時結合了三發條盒長達6日的長儲能、第二時區功能, 很有趣的一點是, 它也像傳統陀飛輪一樣不跟日期指示共存。

這枚機芯研發時間約為5年, 嚴格來說, 基礎機芯約為3年, 而陀飛輪結構則耗去額外2年, 三發條盒是PANERAI偏好的動力平臺, 或許有獨特的原因, 也可能只是要塑造品牌特有的形象。

這枚機芯以377枚零件組成, 相對於它的功能來說, 零件數量非常高;顯然設計當然也根據PANERAI的特色做了分析, 直徑大到16-1/4法分, 相當於36.6mm, 算是首屆一指的大尺寸手上鏈機芯, 厚度也達到10.05mm, 但在P.2005/S上機板及橋板是鏤空處理, 因此看來不會顯得笨重。 事實上, PANERAI的自製機芯投影面積中有極大部份用來安放那三枚發條盒, 其他部件占的位置其實不大。

△垂直陀飛輪天下唯一

只有沛納海製作的垂直陀飛輪, 擺輪透過傘齒與第四輪連接, 兩者旋轉方向差了九十度, 絕對獨家的設計。

這枚機芯採用了垂直運轉方式, 第五輪與擒縱輪事實上不繞著第四輪轉, 它的形式特別, 其實是整組擒縱結構透過傘齒, 轉換了旋轉方向, 所採用的無疑是近代的設計手法,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電腦輔助模擬,

這枚機芯根本不可能設計出來, 它的科技性格可想而知。

也許因為它有三發條盒, 因此即使在28,800轉的高振頻下仍有6日儲能, 非常不容易, 但無可諱言, 正因為它的擒縱結構垂直運轉, 因此就算壓薄機芯厚度也沒有意義, 機芯最終厚度取決於擺輪的尺寸, 所以它沒有用上大尺寸擺輪, 在強調“製錶技藝”的現代, 即使許多附有精密可調螺絲的擺輪觀賞性遠高於實用性, PANERAI還是選用了光擺, 相當符合軍事化的品牌特性。 機板及橋板都鍍以黑色, 並非強調是否全手工打磨修飾, 但看來手工質感強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