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地球的第三極,約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八分之一,你去過嗎?

西藏以世界屋脊著稱於世。 它那令人生畏的海拔高度、險峻奇特的高原地貌、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濃郁鮮明的宗教氛圍, 吸引無數國內外旅遊和攝影愛好者不畏艱辛奔向西藏。

六次進藏分別深入到西藏的拉薩地區, 山南地區, 林芝地區、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日喀則地區、阿裡地區, 以及西藏周邊的部分藏區, 所到之處感觸頗深。

首先, 不到西藏不知道西藏之大, 西藏現有面積120萬平方公里, 約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八分之一, 如果把四川、雲南、青海、甘肅四省藏區算在一起, 面積可以翻倍。 可見藏漢民族團結融合問題事關中華民族統一和興衰之大業。

其次, 西藏是地球的第三極, 天上的西藏。 西藏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全球獨一無二。 那連綿的雪山冰川, 湛藍的高原湖泊, 茂密的原始森林, 讓人流連忘返。 自然景色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很明顯, 海拔每上升百米, 就會有不一樣的更壯麗的景色出現, 作為一個旅遊和攝影愛好者, 如果一生中沒有到過西藏, 那是最大的遺憾。

再次, 六次進藏, 我所接觸的藏族同胞都是那樣勤勞、憨厚、樸實、善良, 對外來的遊人都是友好相待, 儘管有時語言不通, 但是從他們的眼神裡我看到的是善良與真誠。 你可以隨便到一個藏民家裡做客, 他們都會給你煮一碗熱騰騰的酥油茶,

這就是藏族同胞特有的民族品格。

六次進藏的經歷, 使我更加熱愛西藏, 並與西藏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結。

天湖納木措

納木措位於拉薩地區的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 距離拉薩240公里, 是西藏第一大鹹水湖。

納木措的神奇就在於, 在不同的時段變換出不同的美。 下面這組照片記錄了納木措中午、下午、黃昏、清晨等不同時段所展現的驚世之美。

納木措的地標——合掌石(亦稱鵝掌石)

六月份的納木措, 湖畔依然可見到殘留的冰雪。

納木措湖水, 晶瑩剔透, 清澈見底。

在高原強烈陽光照耀下, 湖面閃爍著粼粼的波光, 猶如億萬顆珍珠灑落在湖面。

夕陽西下之時, 納木措湖水湛藍, 湖光山色越發變得生動起來。

斜陽的餘暉把雄渾的念青唐古喇山染成了橘紅色,

淡淡的幾朵白雲, 自由自在的飄浮在天邊, 納木措像一位美麗的少女, 靜靜地依偎在念青唐古喇山群峰腳下。

遠處連綿不斷的念青唐古喇山, 白雪皚皚, 為寬闊的湖面提供了壯麗的背景, 微風輕輕拂過湖面, 湖面泛起細細的波紋, 水浪歌謠, 神曲吟唱, 真乃人間仙境。

趕在太陽落山前, 背著沉重的相機包, 扛著三腳架, 終於氣喘吁吁地爬上了海拔約4800米的紮西島上, 眼前的美麗景象一下子把我驚呆了。

漂亮的晚霞, 燦爛輝煌, 萬丈光芒, 佈滿天空, 唯有一束, 如強烈的探照燈光照射在靜靜的湖面上。

置身於這樣童話般的光影世界裡, 你會感到恍若仙境, 使我想起了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只可惜王勃沒有到過納木措, 他若身臨其境, 想必會激發出更加不朽的千古絕唱。

橘紅色的晚霞透過雲層, 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 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寧靜致遠, 這樣的湖光山色太令人驚歎了, 無論什麼樣的高級相機都很難記錄那種身臨其境的震撼和全方位美妙絕倫的感覺。

那種震撼人心的場面, 至今還深深地刻在心裡, 永遠也不會忘記。

直到天色徹底黑下來, 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紮西島, 離開了仙境, 回到了現實當中。

第二天早上起來, 納木措又換了一幅模樣, 湖水泛起了波瀾, 不斷地輕輕拍打湖岸砂石, 燦爛的陽光潑灑在周圍的山上, 一片金黃。

聖城拉薩

拉薩市海拔3650米, 自西元630年在這裡建立吐蕃王朝後,

一直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拉薩主要的拍攝內容除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 沙拉寺等, 郊外的田園, 拉薩河穀灘塗以及那些大片可愛的"砍頭柳"林都是很好的拍攝題材。

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 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1994年, 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早晨起來, 到拉薩河對面的山上拍攝完布達拉宮遠景後, 乘車返回市區途中, 在越野車行進中, 逆光抓拍了這一幅珍貴的布達拉宮側影圖。 在山巒層疊, 晨霧嫋嫋虛幻的背景中, 布達拉宮顯得那樣神秘而莊嚴。

沙拉寺 位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沙拉烏孜山麓,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 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山坳裡,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紮西班丹於西元1416年創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

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

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寺。

拉薩河

拉薩河在藏語中被稱為"吉曲",意思是"快樂的河",發源于藏地神山——念青唐古喇山腳下。

拉薩河從遠處的雪山間逶迤蜿蜒流淌而來,在聖城拉薩腳下緩緩流過,宛如一條聖潔的藍色哈達環繞著雪域聖城,滋潤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這一區域山脈多為溶岩地貌,故水流所含鈣化物質比重極高,因此水流呈現出異常美麗的藍綠色。

拉薩河一路奔騰而來,到了下游地帶,河道越來越寬,水系也變得複雜起來。遠遠望去,坦蕩的河谷地帶好似上帝在群山之間用如椽大筆描繪的油彩畫

拉薩河流過拉薩後,江面出現了一些沙丘、灘塗,灘塗上生長著許多柳樹,樹幹粗壯,樹冠呈球狀,俗稱"砍頭柳"。

每到了11月初,那棵棵球狀的樹冠化為團團金黃色的火球,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色宜人,讓人心醉,使人不肯離去。

拉薩河全長551千米,下游河谷開闊地帶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區。

我們從拉薩市區出發,在沿河公路上伴隨著拉薩河順流而下到達曲水縣,目送拉薩河匯入滔滔雅魯藏布江,懷著對拉薩河深深的眷戀離開了拉薩河,去往山南,留下了對拉薩河永遠也割捨不斷的情思。

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山坳裡,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紮西班丹於西元1416年創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

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

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寺。

拉薩河

拉薩河在藏語中被稱為"吉曲",意思是"快樂的河",發源于藏地神山——念青唐古喇山腳下。

拉薩河從遠處的雪山間逶迤蜿蜒流淌而來,在聖城拉薩腳下緩緩流過,宛如一條聖潔的藍色哈達環繞著雪域聖城,滋潤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這一區域山脈多為溶岩地貌,故水流所含鈣化物質比重極高,因此水流呈現出異常美麗的藍綠色。

拉薩河一路奔騰而來,到了下游地帶,河道越來越寬,水系也變得複雜起來。遠遠望去,坦蕩的河谷地帶好似上帝在群山之間用如椽大筆描繪的油彩畫

拉薩河流過拉薩後,江面出現了一些沙丘、灘塗,灘塗上生長著許多柳樹,樹幹粗壯,樹冠呈球狀,俗稱"砍頭柳"。

每到了11月初,那棵棵球狀的樹冠化為團團金黃色的火球,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色宜人,讓人心醉,使人不肯離去。

拉薩河全長551千米,下游河谷開闊地帶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區。

我們從拉薩市區出發,在沿河公路上伴隨著拉薩河順流而下到達曲水縣,目送拉薩河匯入滔滔雅魯藏布江,懷著對拉薩河深深的眷戀離開了拉薩河,去往山南,留下了對拉薩河永遠也割捨不斷的情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