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揭穿表壇最大的謊言!手錶機芯鑲鑽越多就代表機芯品質越好?

有人說一塊手錶機芯的鑽數越多, 機芯就越好, 其實這不是絕對的。 幾乎每枚高檔腕表的機芯都會帶有紅寶石軸承, 機芯上的紅寶石一般是人造的, 又被稱為功能鑽。 除了基本裝飾作用, 紅寶石作為表的軸承可以大大降低摩擦力和損傷, 也顯著地提高機芯壽命。 而對於整塊腕表來講, 鑲嵌了紅寶石的軸承更能提高品質。

紅寶石鑽孔技術其實是有瑞士人Nicolas Fatio發明的, 但是18世紀時候, 瑞士腕表名氣還不夠大, 那時世界的中心是正風光無限的大英帝國!於是Nicolas Fatio帶著他的技術去了英國想獲得“皇家特權”。

出於利益問題, 英國鐘錶匠謊稱他們已經掌握此門技術, Fatio不但沒有獲得特權, 還讓英國鐘錶匠著手為手錶貿易生產鑽孔紅寶石顆粒。 從此紅寶石精鑽技術讓不列顛手錶工業處於優勢地位。

但其實紅寶石在使用過程中消耗很大, 從原料到成品, 百分之九十都被消耗的, 最後鑲嵌到鐘錶上的, 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十。 直到1930年, 紅寶石顆粒才成為適合裝在黃銅製品上的寶石。 但是, 之後衝壓技術的採用, 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天然紅寶石產量較低, 採用人工合成紅寶石, 基本成分鋁(三氧化二鋁)要經過一系列的操作, 加入氧化鉻可讓其呈現天然紅寶石的紅色。

而鑲嵌紅寶石是出於技術原因, 在紅寶石的重要功用沒被人們認識之前,

擒縱輪的旋軸、擒縱叉、擺輪軸杆以及行輪系的輪子都被旋入在黃銅夾板的孔洞中。 長期磨擦既會帶來磨損, 所產生的金屬屑又會影響潤滑油的性能, 結果轉動的旋軸壓力和高速帶來的摩擦損傷, 令機芯難以承受。 表匠發現硬度僅次於鑽石的紅寶石可以經受住樞紐的磨損, 保證手錶正常工作。 同時人工的紅寶石成本又沒鑽石那麼高, 所以成為一種很理想的替代材料。

機芯中的寶石主要有四類:一類是作為軸眼用的, 俗稱“鑽眼”, 它鑲嵌在一定部位上, 使輪軸和鑽眼相接觸;另一類是作為蓋板用的, 俗稱“托鑽”, 它相當於機械中的軸承, 可限止軸榫的上下晃動;再一類是做擺釘用的圓形鑽石;最後一類是做卡子瓦或騎馬腳的長方柱形鑽石。


一般說來, 寶石軸承越多代表機芯越複雜。 通常我們把25鑽之內的都成為功能鑽, 標準基礎機芯的17鑽是二輪、三輪、秒輪、擒縱輪; 2X4=8鑽, 擺輪上下防震器各二鑽; 2 X 2 = 4鑽, 擒縱叉、叉瓦各用二鑽; 2X2=4鑽, 圓盤頂一鑽;1鑽。 在標準配置下, 給條盒輪加2鑽就是19鑽, 自動系統再加四或六鑽, 就是21鑽、23鑽, 自動加日曆系統再加2鑽, 就是25鑽。

從商業市場角度來講, 帶有寶石的腕表增加了產品附加值, 人們更願意為它買單。 而手錶生產廠家則利用消費者的這個心理, 增加紅寶石來提高腕表價格。 不過發展到現在, 品牌的廣告不會大肆渲染機芯紅寶石的數量。 所以, 機芯的好壞並不能簡單的通過其鑲鑽多少來判別。 而是要從機芯的打磨、工藝和設計等諸多方面去考量。

如何才能知道一枚機芯的好壞呢?走鄒三山之前有寫過一系列的文章專門教授如何鑒別機芯的好壞, 感興趣的表友可以去看下《鄒三山的玩表秘術》這本電子書, 書中會有收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