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果然大智若愚,和珅在乾隆眼裡只是一隻勤懇工作的“鸕鷀”

今日看《宰相劉羅鍋》, 看到嘉慶登基, 皇帝批准劉墉告老還鄉, 下朝時和珅與劉墉在大殿之上的一段對話, 讓我感觸頗深。 和珅說:“不管在哪, 不管在什麼時候, 要想扳倒我和珅, 比登天還難啊!”劉墉說:“因為你通天。 ”和珅接著說:“對, 對, 我就是通天, 正因為我通著天, 決定著我命運的是天, 而不是你劉墉, 除非, 天塌了...”

回顧歷史, 清高宗乾隆帝弘曆, 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皇帝, 也是中國歷史上世紀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在繼承康熙帝、雍正帝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 繼續致力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清王朝在康熙的統治下達到了頂峰, 史稱呼“康乾盛世”。 為什麼在這樣一位聖君的身邊, 卻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貪官——和珅。

乾隆晚年自以為國運昌隆, 文治武功, 超邁古今, 自號“十全老人”, 志得意滿, 於是大興土木, 奢華自奉,

如為自己建造準備禪位後居住的甯壽宮, 舉行萬壽大典、千叟宴等, 這些都需要大量銀子。 而吏治的鬆弛, 官員的貪污腐敗, 使國庫陷入了虧空狀態, 乾隆為此事極為發愁, 但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好的理財能手管理此事。

和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 和珅確實有著極其高超的理財天賦, 他總是能出乎意料的創造進項, 和珅先後擔任了戶部侍郎、尚書, 戶部銀庫、內務府廣儲司銀庫和紫禁城銀庫都由和珅直接管理, 乾隆朝幾乎所有的財政部門都歸和珅把持。 而和珅也也沒有辜負乾隆的信任, 在和珅的管理下, 國庫虧空的情況很快扭轉了, 不僅填平了之前的虧空, 甚至還略有盈餘。 和珅的出現無疑使正在為錢發愁的乾隆喜出望外。

和珅不會像那些清廉的官員一樣去提醒皇上要居安思危, 導奢入儉, 他反而會主動迎合乾隆的意圖, 在不大動用國庫的情況下, 通過各種手段從各級官員和商人手中搜刮大量金銀和珍寶, 去滿足乾隆的這些奢靡需費。 乾隆爺好虛榮、講排場、喜享樂的特點, 早被和珅看在眼裡。 正因為和珅看穿了乾隆的本性特質, 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才使得乾隆20年如一日的獨寵於他。 正是找到這個最大靠山, 和珅才能縱橫朝野之外, 集大權於一身, 皇上的恩寵更成為其個人欲望、野心得以實現的利器。

和珅最為人所非議的財政制度就是“議罪銀”的創立, 罰俸古已有之, 但過去都只是扣除官員幾個月至幾年的“基本工資”, 是懲罰輕微過錯的常用手段。 乾隆四十五年, 和珅向乾隆皇帝建議, 今後各地官員若觸犯大清律例, 可以通過繳納銀兩的方式抵消罪過, 其數額根據罪行輕重多寡計算。 乾隆皇帝聽後, 認為這些錢來自觸犯律例的官員, 並不是搜刮百姓,

並且錢不需要繳入戶部銀庫, 而是進入內務府銀庫, 換句話說, 和珅提的這個建議, 是在為皇帝造了一個小金庫, 乾隆甚喜, 馬上批准實行。

議罪銀出臺後, 出乎意料的是, 各地官員都很自覺, 紛紛上書請罪, 繳納“議罪銀”。 史料記載, 各地官員繳納的議罪銀均數以萬計, 多的單筆就達幾十萬。 這些額外的收入讓內務府賺的盆滿缽滿, 乾隆爺是喜笑顏開。 這是因為有了議罪銀積累下的錢, 才使乾隆六下江南, 沿途修建三十多座行宮, 居然沒有動用國庫一份錢。 甚至到後來, 每年戶部的虧空還要議罪銀來彌補。

和珅提出的議罪銀表面上看是給國家增加巨大的收入, 又避免了直接從百姓身上搜刮錢財。 但實際上是對吏治的進一步敗壞, 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上繳了議罪銀的官員,下去以後更加變本加厲的剝削百姓。

南方有一種水鳥,叫鸕鷀(lú cí),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在我國,很早就有人開始馴養鸕鷀,並用它們捕魚。鸕鷀很貪食,就連很大的魚都是一口吞咽下去,聰明的漁民就把鸕鷀脖子紮起來,雖然鸕鷀能吞下去,但是卻不能消化,多數被漁翁擠出來。讓後在喂給它們一些準備好的小魚。

乾隆就像漁翁,和珅和貪官們就像鸕鷀,他們貪了吐,吐了貪,而隨後“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其實也驗證了和珅就是一隻勤勤懇懇工作的鸕鷀罷了。

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上繳了議罪銀的官員,下去以後更加變本加厲的剝削百姓。

南方有一種水鳥,叫鸕鷀(lú cí),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在我國,很早就有人開始馴養鸕鷀,並用它們捕魚。鸕鷀很貪食,就連很大的魚都是一口吞咽下去,聰明的漁民就把鸕鷀脖子紮起來,雖然鸕鷀能吞下去,但是卻不能消化,多數被漁翁擠出來。讓後在喂給它們一些準備好的小魚。

乾隆就像漁翁,和珅和貪官們就像鸕鷀,他們貪了吐,吐了貪,而隨後“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其實也驗證了和珅就是一隻勤勤懇懇工作的鸕鷀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