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蕭何的遭遇看給領導做副手有多難!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一個人, 都必須與他人合作才能開展工作。 與人合作是要講技巧的。 而在所有合作關係中, 副手與領導之間的合作關係最是不好處理。

給領導做副手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做得好了, 固然有可能得到領導的嘉獎, 甚至重用。 可一旦做不好, 尤其讓領導對你生出了不信任, 那可就危險了。

一代名相蕭何算是歷史上最會做副手的人之一了。 他給劉邦做了一輩子的副手, 而且還是劉邦最得力的一個副手。 可以說, 劉邦能得天下, 蕭何居功至偉。 所以劉邦在做了皇帝後就任命蕭何為丞相, 又封他為酂侯, 賞給他的食邑也是最多的。 在排定功臣位次時, 劉邦又力排眾議, 認為蕭何功勞最多, 將他排在了功臣的第一位。 此外, 劉邦還給予了蕭何“帶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的特殊待遇。

如此受領導重用, 可見蕭何的這個副手做得是多麼的成功。

然而, 當我們仔細回顧蕭何的這條副手之路時就會發現, 其實他這一路行來並不順利。

漢三年, 劉邦與項羽在京、索之間展開了一場異常艱苦的拉鋸戰。 期間劉邦多次被項羽打敗。 甚至有幾次, 劉邦差點就被項羽擒獲, 最終只帶了幾名貼身親信狼狽突圍。 突圍後的劉邦, 一面收聚殘兵與項羽再戰, 一面卻多次派遣使者去往關中慰勞坐鎮關中的蕭何。

關中是漢軍的大後方, 漢楚之爭的戰火並沒有波及到這裡, 這裡一直相對安穩。 劉邦於緊張萬分的戰場之上, 何以還有閒心派遣使者去慰問身處相對安閒環境裡的蕭何呢?而且還是接連多次派遣使者。

難道劉邦真的如此愛蕭何嗎?

開始時蕭何也沒能明白劉邦此舉的用意, 直到後來有人提醒了他, 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劉邦多次遣使慰問, 是對自己起了疑心。

當時漢楚之爭局勢尚不明朗, 而且漢軍又多次被楚軍擊潰, 看起來漢軍似乎處在劣勢, 假如這時蕭何與楚軍呼應又或是生出異心, 頃刻之間就會搖動關中,

讓劉邦死無葬身之地。 你說, 劉邦當時能不害怕嗎?

正因此, 才有了劉邦多次派遣使者回關中慰勞蕭何的反常舉動。

提醒蕭何的人叫鮑生。 鮑生當時對蕭何說:“王暴衣露蓋, 數使使勞苦君者, 有疑君心也。 ”接著鮑生就又給蕭何獻計, 說:“為君計, 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 上必益信君。 ”

蕭何聽從了鮑生的建議, 立即就將自己的親族子弟幾十人都派往了前線。 果然, 在蕭何送出自己的親族子弟後, 劉邦就不再懷疑他了。

這是劉邦還沒做上皇帝寶座前發生的事。

沒做皇帝前劉邦心虛蕭何會背叛自己, 這好理解, 那麼做了皇帝之後, 劉邦是不是就不會再疑心蕭何這個副手會背叛自己了呢?蕭何的日子是不是也就從此好過了呢?

才不是那麼簡單。 在劉邦做了皇帝後, 蕭何的副手之路反倒更不好走了。

漢十一年, 陳豨反, 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平叛。 叛亂還沒有被平定, 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 當時蕭何為丞相, 協助呂後撲殺了韓信。 消息傳到劉邦那裡後, 劉邦立刻派人返回關中傳旨, “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大家知道消息後都去給蕭何道賀,唯獨一個叫作召平的人在得知蕭何受到了封賞後,卻跑去給蕭何弔喪。

本來受到皇帝的封賞是件大喜事,卻遇見有人來給自己弔喪,這讓蕭何覺得好不晦氣。召平不管蕭何晦氣,徑直對蕭何說:“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

蕭何一想,果然如此,頓時嚇得冷汗直冒,就問召平該怎麼辦。

召平於是向蕭何獻計,說:“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蕭何按照召平的建議做了,劉邦很高興,蕭何因此又逃過一劫。

然而,這件事情剛過去一年,到漢十二年的時候,同樣的事情就又發生了。這一次,蕭何本想著不過就是照陳豨反叛時的老樣子,老老實實幫劉邦打理好大後方就好。但這一次他卻又錯了,因為後來發生的事遠不是他想得那麼簡單。這一次蕭何竟然被劉邦投入了大獄,甚至差一點就毀了一世的英名。

為什麼會這樣呢?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劉邦帶兵前去平叛的同時,又多次派遣使者往返關中監看蕭何的動向。如前面所說,蕭何這時正一心幫劉邦安撫百姓、調配軍糧。

然而一天,有個人卻突然跑來劈頭就對蕭何說:“君滅族不久矣!”

來人的話讓蕭何頓時就有些蒙圈。

見蕭何竟然還不明白,來人乾脆就挑明瞭對蕭何說:“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複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複孳孳(勤勉不怠)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蕭何這才反應過來,忙問來人該怎麼辦。

來人說:“如今您為什麼不多買田地,而且是以低價賒購、借貸來玷污自己呢?如果您這樣做了,皇上會對您就放心了。”

蕭何於是就照做了。

後來等劉邦得勝歸來之時,關中的百姓就將劉邦攔在了道路之上,紛紛向他喊冤叫屈,狀告蕭何欺壓百姓。面對群情激奮的百姓,劉邦毫不護短,嚴肅批評了蕭何,並讓他向百姓謝罪。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當時在劉邦的心裡,再一次放下了對蕭何的疑慮,又或者說,劉邦對蕭何的信任因此又增加了一層。

所以對蕭何強買民田激起民憤這麼大的事,劉邦也只是輕描淡寫地批評了他幾句了事,而並沒有對他做出任何更重的處罰。

事情到這本來也就該完了,但沒想到,接下來蕭何卻突然自己“討死”。

蕭何向劉邦奏事,說:“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原令民得入田,毋收槀為禽獸食。”上林,就是上林苑,是皇家獵場,是劉邦“私人”的土地。蕭何的這個奏請,是讓劉邦將自己的私人土地分發給百姓耕種。

這下可惹惱了劉邦。

要不怎麼說蕭何是找死呢。好傢伙!你強買民田為己,卻叫皇帝分地給人,而且還是在皇帝剛批評過你強買民田之後。雖然之前強買民田不是你本意,是你不得已而為之的,但你強買民田的事,畢竟在客觀上是發生了。所以你現在替百姓請這種願,這不是自陷悖論嗎?不是廁所裡打燈籠——找死嗎?

劉邦當時就大怒,道:“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並讓廷尉將蕭何下了大獄。

如果說漢楚之爭以及後來的兩次平叛時,劉邦是怕蕭何趁自己不在窩裡反,所以才疑心蕭何,並多次對蕭何暗示、施壓,那麼這一次,劉邦又是為了什麼要把蕭何抓起來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不願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給百姓耕種嗎?

當然不是因為上林苑土地的事,是否分上林苑的土地給百姓耕種算不得大事,況且蕭何也只是奏請而已,大不了不答應就是了,還不至於鬧到要將堂堂相國下獄這麼嚴重的地步。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真正的原因,其實劉邦自己已經明白地說出來了。

蕭何被劉邦下令抓進監獄後,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廷尉在隨從劉邦的時候問劉邦,說:“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突然就把他抓起來了?”劉邦回答說:“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原來蕭何被抓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他“自媚於民”,沒有“有善歸主,有惡自與”。

之前劉邦沒有治蕭何強買民田、欺壓百姓治的罪,也就是因為蕭何做到了“有善歸主,有惡自與”,甚至故意用自汙的方式來歸善與劉邦,反襯劉邦的好皇帝形象。

現在蕭何為民請願,不僅“自媚於民”,甚至還有“奪主之善,歸惡與主”嫌疑,這不是活膩味了嗎?

好在劉邦並不想殺蕭何,畢竟蕭何也是劉邦的老兄弟,且自其追隨劉邦以來,歷經考驗,一直都忠心耿耿,再者蕭何有大功,就這樣殺了,不僅會寒了其他功臣的心,甚至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劉邦抓他下獄只是一時氣不過,另外也是想借機再敲打敲打蕭何,所以在王衛尉替蕭何求情之時,劉邦便借機把蕭何給放了。

副手之難做,由蕭何的遭遇可得而見之!

(歡迎關注和討論,有什麼想要和閒聊君說的,也請在下麵留言!)

“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大家知道消息後都去給蕭何道賀,唯獨一個叫作召平的人在得知蕭何受到了封賞後,卻跑去給蕭何弔喪。

本來受到皇帝的封賞是件大喜事,卻遇見有人來給自己弔喪,這讓蕭何覺得好不晦氣。召平不管蕭何晦氣,徑直對蕭何說:“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

蕭何一想,果然如此,頓時嚇得冷汗直冒,就問召平該怎麼辦。

召平於是向蕭何獻計,說:“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蕭何按照召平的建議做了,劉邦很高興,蕭何因此又逃過一劫。

然而,這件事情剛過去一年,到漢十二年的時候,同樣的事情就又發生了。這一次,蕭何本想著不過就是照陳豨反叛時的老樣子,老老實實幫劉邦打理好大後方就好。但這一次他卻又錯了,因為後來發生的事遠不是他想得那麼簡單。這一次蕭何竟然被劉邦投入了大獄,甚至差一點就毀了一世的英名。

為什麼會這樣呢?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劉邦帶兵前去平叛的同時,又多次派遣使者往返關中監看蕭何的動向。如前面所說,蕭何這時正一心幫劉邦安撫百姓、調配軍糧。

然而一天,有個人卻突然跑來劈頭就對蕭何說:“君滅族不久矣!”

來人的話讓蕭何頓時就有些蒙圈。

見蕭何竟然還不明白,來人乾脆就挑明瞭對蕭何說:“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複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複孳孳(勤勉不怠)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蕭何這才反應過來,忙問來人該怎麼辦。

來人說:“如今您為什麼不多買田地,而且是以低價賒購、借貸來玷污自己呢?如果您這樣做了,皇上會對您就放心了。”

蕭何於是就照做了。

後來等劉邦得勝歸來之時,關中的百姓就將劉邦攔在了道路之上,紛紛向他喊冤叫屈,狀告蕭何欺壓百姓。面對群情激奮的百姓,劉邦毫不護短,嚴肅批評了蕭何,並讓他向百姓謝罪。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當時在劉邦的心裡,再一次放下了對蕭何的疑慮,又或者說,劉邦對蕭何的信任因此又增加了一層。

所以對蕭何強買民田激起民憤這麼大的事,劉邦也只是輕描淡寫地批評了他幾句了事,而並沒有對他做出任何更重的處罰。

事情到這本來也就該完了,但沒想到,接下來蕭何卻突然自己“討死”。

蕭何向劉邦奏事,說:“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原令民得入田,毋收槀為禽獸食。”上林,就是上林苑,是皇家獵場,是劉邦“私人”的土地。蕭何的這個奏請,是讓劉邦將自己的私人土地分發給百姓耕種。

這下可惹惱了劉邦。

要不怎麼說蕭何是找死呢。好傢伙!你強買民田為己,卻叫皇帝分地給人,而且還是在皇帝剛批評過你強買民田之後。雖然之前強買民田不是你本意,是你不得已而為之的,但你強買民田的事,畢竟在客觀上是發生了。所以你現在替百姓請這種願,這不是自陷悖論嗎?不是廁所裡打燈籠——找死嗎?

劉邦當時就大怒,道:“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並讓廷尉將蕭何下了大獄。

如果說漢楚之爭以及後來的兩次平叛時,劉邦是怕蕭何趁自己不在窩裡反,所以才疑心蕭何,並多次對蕭何暗示、施壓,那麼這一次,劉邦又是為了什麼要把蕭何抓起來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不願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給百姓耕種嗎?

當然不是因為上林苑土地的事,是否分上林苑的土地給百姓耕種算不得大事,況且蕭何也只是奏請而已,大不了不答應就是了,還不至於鬧到要將堂堂相國下獄這麼嚴重的地步。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真正的原因,其實劉邦自己已經明白地說出來了。

蕭何被劉邦下令抓進監獄後,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廷尉在隨從劉邦的時候問劉邦,說:“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突然就把他抓起來了?”劉邦回答說:“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原來蕭何被抓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他“自媚於民”,沒有“有善歸主,有惡自與”。

之前劉邦沒有治蕭何強買民田、欺壓百姓治的罪,也就是因為蕭何做到了“有善歸主,有惡自與”,甚至故意用自汙的方式來歸善與劉邦,反襯劉邦的好皇帝形象。

現在蕭何為民請願,不僅“自媚於民”,甚至還有“奪主之善,歸惡與主”嫌疑,這不是活膩味了嗎?

好在劉邦並不想殺蕭何,畢竟蕭何也是劉邦的老兄弟,且自其追隨劉邦以來,歷經考驗,一直都忠心耿耿,再者蕭何有大功,就這樣殺了,不僅會寒了其他功臣的心,甚至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劉邦抓他下獄只是一時氣不過,另外也是想借機再敲打敲打蕭何,所以在王衛尉替蕭何求情之時,劉邦便借機把蕭何給放了。

副手之難做,由蕭何的遭遇可得而見之!

(歡迎關注和討論,有什麼想要和閒聊君說的,也請在下麵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