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冬至丨冬至到美食湊熱鬧:南北文化差異之食俗大PK!

冬至又到了, 這天也俗稱“冬節” ,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這一天, 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過了冬至, 白天會變長, 黑夜會變短。 在這一天裡, 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那麼南北方在冬至這一天在飲食方面到底有什麼差異呢?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北方人習慣在冬至這天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源於河南名醫張仲景。 因記掛鄉親們, 在冬至那天, 張仲景搭起醫棚, 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餃子), 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

兩耳發熱。 所以冬至吃餃子習俗延續至今。 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南方人習慣在冬至這天吃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冬至吃湯圓, 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在江南尤為盛行。 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

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 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閩南人習慣在冬至這天吃薑母鴨

閩南一帶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 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 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 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特別滋補。

臺灣人習慣在冬至這天吃九層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 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 用以祭祖。

在西南雲貴川渝一帶, 冬至卻要吃羊肉湯。 羊肉可謂是冬日滋補之首, 一到冬天各個主打羊肉的餐館都爆滿, 冬至這天即便有的餐館價格比平時翻倍都一座難求。

而在湖南湖北一帶, 在冬至這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糯米味甘、性溫, 能夠補養人體正氣, 有禦寒、滋補的作用, 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不過最後小編還是想說一句,南北方在食俗上最大的差異難道不是他在北方的寒夜裡吃著雪糕,而我在南方的豔陽下端著肉湯捂手麼……哈哈哈哈哈。

其實作為一枚吃貨的小編,在冬至這天是餃子湯圓赤豆糯米飯統統要吃的……【老臉一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南北方文化習俗差異大PK已經成為了習俗本身,我想這大概是網路發達帶來的一種新的文化產物吧,更加促進的南北方同胞的交流。山水雖遠,如伴身邊。

不過最後小編還是想說一句,南北方在食俗上最大的差異難道不是他在北方的寒夜裡吃著雪糕,而我在南方的豔陽下端著肉湯捂手麼……哈哈哈哈哈。

其實作為一枚吃貨的小編,在冬至這天是餃子湯圓赤豆糯米飯統統要吃的……【老臉一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南北方文化習俗差異大PK已經成為了習俗本身,我想這大概是網路發達帶來的一種新的文化產物吧,更加促進的南北方同胞的交流。山水雖遠,如伴身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