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蜀漢最悲劇的大將軍,忠義無二,以死報國,還被世人罵成草包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在亂世之中, 有名垂千古的良將, 他們因為傑出的戰績而被歷史銘記, 也有忠義無二, 以死報國的虎將, 他們為了自己所屬的勢力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值得世人欽佩。 然而, 並不是所以的為國而死的將軍都能夠獲得名垂千古的好評。 今天小編繼續講述三國悲劇名將系列, 第四位元良將, 蜀漢最悲劇的大將軍, 忠義無二, 以死報國, 還被世人罵成草包。

這個人到底是誰?其實, 他不是別人, 正是有著千古賢相美譽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瞻是蜀漢政治史上一位比較悲劇的存在,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有很大的爭議, 褒貶不一。 先說說諸葛亮的光環,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但是, 他的兒子, 卻一直被世人罵成草包。

其實, 諸葛瞻還是有可取之處, 我們對諸葛瞻的評價還是要公正的。 首先, 我們要知道, 諸葛瞻的成長是不完美的, 其8歲時, 就失去了父親。 本來有著一位優秀的父親, 是一個人成長路上的關鍵, 而諸葛瞻從小就缺失這一部分, 再說諸葛瞻從小“聰慧可愛, 博聞強識, 才思敏捷”, 長大的想必也不會很差。 很多人都說, 連諸葛亮都料到了諸葛瞻不是大才,

說“嫌其早成, 恐不為重器耳”。 要知道, 這是諸葛亮寫給自己的胞兄諸葛瑾的家書的, 何嘗不是對自己兒子的謙虛。

因為早年喪父, 劉禪看著諸葛亮的面子上, 對諸葛瞻非常好, 先不說將自己的子女嫁給諸葛瞻, 還授予騎都尉,

之後, 又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 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 加官軍師將軍。 景耀四年(261年), 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 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 統領國事。 這一年, 諸葛瞻才36歲。 期間, 朝廷幹了什麼好事, 百姓都要歸功到諸葛瞻身上。 他收穫了許多本不該屬於他的讚美, 更得到了本不該屬於他的官職。

《三國志·諸葛瞻傳》:“瞻工書畫, 強識念, 蜀人追思亮, 鹹愛其才敏。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 雖非瞻所建倡, 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美聲溢譽, 有過其實。 ”

諸葛瞻身為朝廷大將軍, 卻並無實戰經驗, 所以在西元263年的時候, 司馬昭三路伐蜀的時候, 遇到人生中最大的考核, 一場生死之戰爆發。 當姜維阻擋鐘會劍閣的時候, 鄧艾卻偷渡陰平, 直下油江。 在成都城中手握重兵的衛將軍諸葛瞻可以是是保衛成都, 最後的防線, 他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

本該快速進軍江油以力挽狂瀾,然而由於缺乏軍事素養,諸葛瞻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三國志·黃權傳》:“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豫未納,崇至於流涕。

結果鄧艾一到平原,江油陷落,諸葛瞻與之在綿竹一戰。當時鄧艾想要誘降諸葛瞻,說道:“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可惜,不敵對方,陣亡。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眼見父親戰死,也沖入戰陣之中,戰死,時年19歲! 在這次戰役之戰,諸葛瞻表現強大的意志力,完全可以說是寧死不退的忠義之舉。

據《華陽國志》記載:鄧艾以景耀六年征蜀,大破諸葛瞻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瞻)進屯綿竹,埋人腳步而戰,父子死焉。《綿竹縣誌》記載說:…瞻大敗,力戰而死,時年三十七,長子尚繼死之,並葬於綿竹西郊。

“埋人腳步而戰”,我們可以理解為將士兵把腿埋在土裡作戰,也可以理解為,腳下已經盡是屍體,讓在繼續決鬥,寧死不退。由此可見,諸葛瞻雖然是一位軍事上沒有多大傑出表現的將領,一位養尊處優的官二代,但是在生死存亡關頭,扛起保衛國家的大旗,還能忠義無二,以死報國,他對得起劉家,對得起季漢,更對得起諸葛亮在天之靈了。

諸葛亮無疑是個悲劇的將軍,從天資看,他極為聰慧;從政聲看,他應當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從軍事看,初次臨陣就能擊敗鄧艾,似乎也有一定的天賦。如果諸葛瞻能夠受到足夠的官場磨練,他或許能夠成為治國之才;如果諸葛瞻能夠受到足夠的戰場磨練,他或許能夠成為出色的指揮官,然而,歷史沒有如果。諸葛瞻就這樣被世人罵成草包,成為可憐之人。

本該快速進軍江油以力挽狂瀾,然而由於缺乏軍事素養,諸葛瞻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三國志·黃權傳》:“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豫未納,崇至於流涕。

結果鄧艾一到平原,江油陷落,諸葛瞻與之在綿竹一戰。當時鄧艾想要誘降諸葛瞻,說道:“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可惜,不敵對方,陣亡。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眼見父親戰死,也沖入戰陣之中,戰死,時年19歲! 在這次戰役之戰,諸葛瞻表現強大的意志力,完全可以說是寧死不退的忠義之舉。

據《華陽國志》記載:鄧艾以景耀六年征蜀,大破諸葛瞻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瞻)進屯綿竹,埋人腳步而戰,父子死焉。《綿竹縣誌》記載說:…瞻大敗,力戰而死,時年三十七,長子尚繼死之,並葬於綿竹西郊。

“埋人腳步而戰”,我們可以理解為將士兵把腿埋在土裡作戰,也可以理解為,腳下已經盡是屍體,讓在繼續決鬥,寧死不退。由此可見,諸葛瞻雖然是一位軍事上沒有多大傑出表現的將領,一位養尊處優的官二代,但是在生死存亡關頭,扛起保衛國家的大旗,還能忠義無二,以死報國,他對得起劉家,對得起季漢,更對得起諸葛亮在天之靈了。

諸葛亮無疑是個悲劇的將軍,從天資看,他極為聰慧;從政聲看,他應當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從軍事看,初次臨陣就能擊敗鄧艾,似乎也有一定的天賦。如果諸葛瞻能夠受到足夠的官場磨練,他或許能夠成為治國之才;如果諸葛瞻能夠受到足夠的戰場磨練,他或許能夠成為出色的指揮官,然而,歷史沒有如果。諸葛瞻就這樣被世人罵成草包,成為可憐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