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死後被封神的四大名將,一個被黑白兩道祭拜,一個成為門神

三國可謂是我國古代一個英雄輩出、美女如雲, 讓後人遐想無限的風雲時代。 一本《三國演義》讓多少人為之沉迷不已, 世界很多知名企業甚至將《三國演義》列為企業員工的必讀書籍。 在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 有著太多才華橫溢的牛人, 比如說曹操的第一智囊郭嘉, 比如說劉備三顧茅廬請下山的諸葛亮, 比如說忠義無雙武藝高絕的關羽, 比如說一生少有敗績的曹操心腹愛將張遼, 比如說名震江東的周瑜。 而仔細研究中國歷史可以發現, 在三國眾多名將當中, 卻有四位被封神了。 他們到底是誰?

第一位:關羽。

關帝廟相信很多人都見過, 也參拜過。 關於關羽的三國傳奇故事, 大家也是耳熟能詳。 關羽的萬軍當中陣斬袁紹愛將顏良, 關羽斬殺西涼大將龐德等故事曾經讓我們為之熱血沸騰。 雖然到了後來,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並最終讓其被東吳軍所斬殺,

但誰都不敢忽視關羽的萬夫不當之勇, 更重要的是, 關羽的忠誠高尚品格更是讓後人敬佩不止。

後人不但修建了很多關帝廟供奉關羽, 在很多人的家裡也設置了小型的“關羽神像”, 在港片當中, 我們更是看到很多人都會祈求關羽的保佑,

可以說, 關羽被封禪實在是實至名歸。 據歷史資料考證, 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都將關羽封神。

第二位:馬超。

馬超, 是漢末諸侯之一, 後期成為蜀漢的名將, 曾統帥其父親的馬騰的部隊, 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 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 後來在涼州失去根據地之後, 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 馬超投降劉備, 與劉備軍合圍成都, 成功讓劉備入主益州。

蜀漢建立後, 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 但是曾經的西涼猛將, 卻因失去軍隊的支持, 又被劉備猜忌,

一直鬱鬱不得志, 最終憂鬱而亡, , 終年47歲。

不過, 馬超的神勇形象一直留存世人心中。 民間很多文學作品對於馬超的勇武多定位在“有呂布之勇”, 將馬超稱之為“錦馬超”, 羌人將其奉為“神威天將軍”。 明代時期官方修編道藏《正統道藏》, 馬超為七十二陰雷部神將之一。 清末後,河南、河北、陝西等地都有馬超為門神的做法。其他民間工藝裡,綿竹、扶風、興平、昭化等地區,逢年過節亦有做年畫、剪紙等以馬超為神明的做法。臺灣桃園八德慧蒼慈惠堂、昭烈帝廟等將馬超奉為“馬聖帝君”,後土祠、涿州三義宮也都有馬超塑像供奉。

第三位:甘寧。

如果不熟悉三國歷史,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甘寧是誰。就算是對三國歷史有著一定瞭解的朋友,他們也只是知道甘甯是東吳的一位名將。但對於甘甯居然會封神,很多人肯定會感覺非常奇怪,難道甘寧這個人做了影響歷史的大事嗎?

結合三國史料可以知道,甘甯是東吳皇帝孫權最為器重的幾位大將之一,此人少年時雖然是混黑社會的,但自從投奔孫權以後,此人可謂是屢立戰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 ,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濡須口甘寧帶百騎夜襲曹營,夷陵之戰,甘寧都有著極其出色的表現。在合肥之戰當中,甘甯和淩統更是在情況極為危急的時刻救下孫權。

甘甯從追隨魯肅抵抗關羽,關羽號稱有三萬兵馬,他親自挑選精銳兵卒五千人,投物堵住上游十多裡的淺水地帶,說要夜裡涉水渡河。魯肅與各位將領商議對策。甘寧當時有兵三百人,於是說:“能否再給我增添五百人,我前去對付他,保證關羽一聽到我咳唾之聲,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過來就要被我擒獲。”魯肅當下選一千人給他。甘寧連夜趕到上游設防。關羽聞甘寧來,見對方有了準備便放棄了渡河計畫,而在岸上捆紮柴木作為軍營。後人則把此地稱為“關羽瀨”。

在北宋時期,甘寧意外的被封禪,到了南宋時期,甘寧更是被很多人所崇拜,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就是甘寧在南宋時期的神號,在南宋,甘寧廟更是陸陸續續開始修建。宋代有個詩人叫馮時行,還專門寫過一首詩,就叫《甘寧廟》,詩曰:

豪傑自不群,俗眼蓋盲瞽。劉表既不識,那複論黃祖。

翻然脫羈銜,渡江得英主。垂手立功勳,雄名詫千古。

第四位:丁奉

丁奉,三國時期孫吳後期名將,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太元二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交戰至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至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丁奉在宣城的金寶圩有著供奉,圩內的百姓為了紀念丁奉,在圩的中心地點(今安徽宣城雙豐村),建造了一座總管廟,立丁奉像于內,百姓把丁奉稱為總管菩薩,四季香火不斷。後丁奉被封為靖江侯王、靖天世帝君。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清末後,河南、河北、陝西等地都有馬超為門神的做法。其他民間工藝裡,綿竹、扶風、興平、昭化等地區,逢年過節亦有做年畫、剪紙等以馬超為神明的做法。臺灣桃園八德慧蒼慈惠堂、昭烈帝廟等將馬超奉為“馬聖帝君”,後土祠、涿州三義宮也都有馬超塑像供奉。

第三位:甘寧。

如果不熟悉三國歷史,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甘寧是誰。就算是對三國歷史有著一定瞭解的朋友,他們也只是知道甘甯是東吳的一位名將。但對於甘甯居然會封神,很多人肯定會感覺非常奇怪,難道甘寧這個人做了影響歷史的大事嗎?

結合三國史料可以知道,甘甯是東吳皇帝孫權最為器重的幾位大將之一,此人少年時雖然是混黑社會的,但自從投奔孫權以後,此人可謂是屢立戰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 ,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濡須口甘寧帶百騎夜襲曹營,夷陵之戰,甘寧都有著極其出色的表現。在合肥之戰當中,甘甯和淩統更是在情況極為危急的時刻救下孫權。

甘甯從追隨魯肅抵抗關羽,關羽號稱有三萬兵馬,他親自挑選精銳兵卒五千人,投物堵住上游十多裡的淺水地帶,說要夜裡涉水渡河。魯肅與各位將領商議對策。甘寧當時有兵三百人,於是說:“能否再給我增添五百人,我前去對付他,保證關羽一聽到我咳唾之聲,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過來就要被我擒獲。”魯肅當下選一千人給他。甘寧連夜趕到上游設防。關羽聞甘寧來,見對方有了準備便放棄了渡河計畫,而在岸上捆紮柴木作為軍營。後人則把此地稱為“關羽瀨”。

在北宋時期,甘寧意外的被封禪,到了南宋時期,甘寧更是被很多人所崇拜,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就是甘寧在南宋時期的神號,在南宋,甘寧廟更是陸陸續續開始修建。宋代有個詩人叫馮時行,還專門寫過一首詩,就叫《甘寧廟》,詩曰:

豪傑自不群,俗眼蓋盲瞽。劉表既不識,那複論黃祖。

翻然脫羈銜,渡江得英主。垂手立功勳,雄名詫千古。

第四位:丁奉

丁奉,三國時期孫吳後期名將,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太元二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交戰至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至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丁奉在宣城的金寶圩有著供奉,圩內的百姓為了紀念丁奉,在圩的中心地點(今安徽宣城雙豐村),建造了一座總管廟,立丁奉像于內,百姓把丁奉稱為總管菩薩,四季香火不斷。後丁奉被封為靖江侯王、靖天世帝君。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