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公共圖書館

文/ Rajiv Ranjan

建設更好的社會, 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免費的教育和敞開大門的圖書館就是個好的開始。 數百年以來, 圖書館一直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正如英國近代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和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蜜雪兒·福柯所說,“知識就是力量。 ”這句話後來演變為不同版本, 為無數後人所傳誦。

中國的崛起並不僅僅是政治和經濟意義上的崛起, 更重要的是在國民教育上的發力。 中國高等院校的世界排名快速攀升, 專利技術產出和科研水準大幅提高。 在一些社會科學領域, 中國甚至已經開始“挑戰”一些西方普遍認同的觀念,

提出自己的理論和概念。

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 讀者可以用身份證直接註冊讀者證, 還能在手機上轉換成二維碼, 用身份證或二維碼都可以借書。 每個讀者證一次可借書8本, 借期30天。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科學研究的知識儲備庫,

更是向社會各個階層傳播知識的發射塔。 只需要出示身份證, 你就能免費進入圖書館。 中國的圖書館廣泛推行“智慧”圖書卡, 憑藉該卡讀者可以使用館內所有設施, 因而提升了讀者的用戶體驗。 而且讀者可以免費獲得終身會員資格, 只需要交納一小筆押金, 就能借閱書籍。

而在印度, 大概受歷史傳統的影響, 獲得知識是少數人的特權, 因此公共圖書館的制度障礙將普通人攔在知識的大門之外。 在新德里的尼赫魯紀念博物館和圖書館, 讀者需要提供身份證件(所得稅帳號卡、生物資訊辨識卡、官方身份證或學生卡)、研究機構開具的介紹信或其他能證明是獨立研究人員的材料, 並需交納一筆不菲的會員費。

普通市民則難以進入圖書館。

印度國家圖書館, 借閱證辦理門檻極高, 因此普通市民難以進入。

中國在圖書館建設上斥資不菲。 許多圖書館建築的設計出自中外著名設計師之手, 外形宏偉氣派, 內部裝潢讓讀者倍感安靜祥和。 中國的圖書館正日漸成為各地的標誌性建築。

最近, 上海圖書館宣佈在浦東新區建設東館。 浦東作為中國新的金融和商業活動中心, 富有現代氣息。 經招投標, 該圖書館設計專案最終花落丹麥SHL建築事務所。

位於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幾乎彙集了中國所有的出版物, 同時還藏有大量的國外出版物。 圖書館擁有五星級的服務設施, 無數排架子上擺放著難以數計的書籍、報刊, 其中既有紙質版, 也有電子版, 還有大量的音視頻資源, 比如電視節目、電影等。 中國的圖書館不僅僅是學習的場所, 也是公眾討論和聚會的場所。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 讀者憑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或臺胞回鄉證等有效證件都可以免費辦理讀者卡。 使用讀者卡不僅可以借閱書籍, 還可以免費使用館內無線網路及電腦, 查閱館內數位化資源。

圖書館的電腦提供了數位化的資源, 比如訪談錄影、公眾演講、電影、電視劇等, 這些都可以免費觀看。 更重要的是, 大量外文圖書很快被翻譯成中文, 出現在中國的圖書館和書店裡,因此中國的公眾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世界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僅僅能瞭解到政治方面的內容,也能接觸到社會、文化層面的內容。

你可以和家人在圖書館消磨一整天的時光:孩子們在兒童讀書角讀書,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們在享受閱讀時光的同時,家長們也能去別的閱覽區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雜誌。圖書館並不單調無聊,而能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多樣化需求。許多圖書館都有自動借閱和還書的服務,有的大型圖書館還支援全天候任意時段借還書。電子雜誌庫(有些會收取一定費用)讓公眾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依靠公共投資建設了一座圖書館,如今對整個青島及周邊缺乏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地區的居民開放。這樣的圖書館確保了知識資源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圖書館同樣也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同網路和社交媒體相融合。圖書館的網站定期會發佈各種資訊和活動通知。任何人都能夠上網查看書籍目錄、個人帳戶資訊,閱讀免費的電子書和雜誌,獲得數字資源或者在微信上接收活動通知和新書資訊的推送。

本文作者Rajiv Ranjan是上海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

本文為《中印對話》獨家稿件,歡迎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

以中印為方法 以世界為目的

From China and India

tothe world as a whole

www.chinaindiadialogue.com

微信號:China-India-Dialogue

出現在中國的圖書館和書店裡,因此中國的公眾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世界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僅僅能瞭解到政治方面的內容,也能接觸到社會、文化層面的內容。

你可以和家人在圖書館消磨一整天的時光:孩子們在兒童讀書角讀書,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們在享受閱讀時光的同時,家長們也能去別的閱覽區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雜誌。圖書館並不單調無聊,而能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多樣化需求。許多圖書館都有自動借閱和還書的服務,有的大型圖書館還支援全天候任意時段借還書。電子雜誌庫(有些會收取一定費用)讓公眾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依靠公共投資建設了一座圖書館,如今對整個青島及周邊缺乏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地區的居民開放。這樣的圖書館確保了知識資源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圖書館同樣也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同網路和社交媒體相融合。圖書館的網站定期會發佈各種資訊和活動通知。任何人都能夠上網查看書籍目錄、個人帳戶資訊,閱讀免費的電子書和雜誌,獲得數字資源或者在微信上接收活動通知和新書資訊的推送。

本文作者Rajiv Ranjan是上海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

本文為《中印對話》獨家稿件,歡迎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

以中印為方法 以世界為目的

From China and India

tothe world as a whole

www.chinaindiadialogue.com

微信號:China-India-Dialogu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