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冬至節氣到,餃子不可少

冬至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 陽氣始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 日影長之至, 故曰“冬至”。

冬至習俗

1、祭天

歷代統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 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 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北宋時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舉行, 明清時則在北京天壇的圓丘。 圓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圓土丘, 它像征著天圓, 故用來祭天的前一天晚上, 皇帝要齋戒沐浴, 住在齋宮, 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2、祭祖

在民間, 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 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 在祭祖的同時, 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在廣東潮汕地區, 冬至這日要備齊三牲和果品, 去祠堂祭祀祖先, 此後家人圍桌共食, 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

午餐家人聚會。 但在饒平之海山沿海地區, 則會趕在漁民出海捕魚前, 清晨來祭祖, 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平安歸來。 而在廣東惠安, 冬至節除了祭祖, 還有清明節相同的一些習俗, 如冬至日前後十天內上山掃墓獻錢, 修墳遷地也沒有忌諱。

在我國臺灣還有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 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 用以祭祖, 以表不忘先祖。

3、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 即從冬至這—·大起, 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 共分成9個“九”, 共九九八十一天, 8l天之後便進入春天。 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 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 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4、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 不論貧富, 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 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5、醃肉

下個月就是臘月, 從本日起, 就準備過節的菜肴。 凡是豬肉、豬蹄、雞、鴨、魚等, 一般都將其炒過之後用鹽和花椒醃演, 約過半個月後取出,

曬乾即可煮食。 色紅, 味道鹹香, 俗稱之為鹹肉、鹹蹄、鹹魚、鹹雞、鹹鴨。 如果再用昔油浸漬, 過十來夭後取出風千, 味道尤其醇厚香美。 如果再用泥巴將其糊上, 還可以過夏。 江蘇江甯居民的咸藏雞鴨, 有連毛一起醃的, 風乾後食用, 味道也很美。

年初各店大都停止營業, 人們沒有地方購物, 而親友之間相互宴請, 來往頻繁, 所需甚多。 所以, 一般在年末, 家家必要買豬頭、蹄子等物醃上, 作為過年祭祀、待客之用。

冬至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冬至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