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緣何“米耀”大戰勝負已成定局?

行將2017歲末, 又到了各手機品牌和廠商總結和盤點的時候, 而這之中, 同為中國互聯網品牌的榮耀與小米(俗稱米耀)之戰, 由於小米今年出人意料之外的反彈而再次引發業內的關注。 畢竟在經歷了去年的暴跌之後, 業內普遍認為米耀之戰已經結束。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

據賽諾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到今年11月, 榮耀累計銷售手機4968萬部, 銷售額達716億元, 其無論是銷量還是銷售額均位列中國互聯網手機榜首。 另據賽諾11月中國整體市場(線上+線下)銷量、銷售額資料顯示, 榮耀緊隨蘋果之後排名行業第二,

位居安卓陣營第一, 占比市場份額達到14.5%, 更是把同為互聯網手機頭部品牌的小米遠遠甩在身後。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 儘管小米今年大幅反彈, 但由於此前下滑嚴重, 這種所謂的反彈, 更多是因為去年下滑嚴重而出貨量基數過低所致, 屬於拾遺補缺性反彈,

相比之下, 榮耀則是一直處在良性的高速增長之中, 而這背後反映出的是二者在戰略及其支撐的背後多維度(包括技術、品牌、產品、管道、市場)競爭的迥異, 並最終決定了當下和未來“米耀”之戰的戰局。

我們始終認為, 一個企業要保持在一個產業中持續的競爭力和上升力, 其對於一個產業審時度勢的判斷, 以及相應的核心戰略的制定密不可分, 是最基本的成功要素。 尤其是對於中國的互聯網手機, 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的“風口”在短暫成就某些手機品牌的同時, 也讓更多的品牌迷失其中, 甚至在迷失中最終被邊緣化, 甚至直接退出了市場的競爭。 正因為此, 審時度勢的判斷與相應的核心戰略就顯得更加關鍵。

具體到榮耀, 由於脫胎于華為, 而華為一直堅持做每一件事情, 制定每一項短期行為目標或中期戰略, 都要考慮對其長期戰略的影響和貢獻, 即華為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應成為未來的積累, 不計較每一步走的是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而要看是否通向了最終目標。 所以華為不會特別看重短期利益, 也不會在行銷上冒然跟風, 更不會為短期利益損害長期利益, 而這些自然在榮耀身上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需要說明的是, 這些與傳統的互聯網手機廠商更多追逐短期利益, 機會主義色彩濃重的“風口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即榮耀在參與互聯網手機市場競爭之初, 其戰略的制定就體現出了與其他互聯網手機廠商本質的不同,

並在之後每次重大戰略的制定中得以體現。

例如其在2015年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 針對當時所謂互聯網手機的“風口論”提出了“笨鳥不等風”, 即榮耀沒有也不追求所謂的“爆發式增長”, 而是宣導“笨鳥精神”, 因為只有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保持敬畏;尊重商業的本質;耐得住寂寞、堅守自己該堅守的原則, 才能在品質、創新、體驗、服務等方面沒有絲毫懈怠和失誤, 專注、腳踏實地地打造極致的產品和體驗。 2016年, 針對外界唱衰互聯網手機之聲, 榮耀又提出了“無懼風停”, 即榮耀一直堅持品質、創新與服務的戰略控制點, 沒有在風口面前失去冷靜, 所以對市場的變化有一定的預判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

2017年, 針對互聯網手機的全線潰敗, 榮耀再次提出了“風物長宜放眼量”, 除了繼續強調品質、創新與服務, 還希望以新的創新引領互聯網手機的前行。

不知業內是否注意到, 在2015-2017年“米耀”大戰關鍵的三年中, 雖然榮耀的戰略也隨著產業和市場的變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但其核心的品質、創新與服務戰略卻絲毫沒有改變,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相比之下,從2015年至今,除了當初的“風口論”,我們鮮見小米有如榮耀這樣對於互聯網手機市場審時度勢的系統性的戰略認知和制定,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企業的眼界外,我們認為這與企業本身所具備的實力及正確的市場策略也密不可分。畢竟再好的戰略也需要實力和正確的市場策略來執行才能得以實現。

眾所周知,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榮耀就一直得以共用華為的技術積累,包括產品、供應鏈和研發等能力,而這些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友商(包括小米)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華為這種創新的DNA在榮耀身上不僅是繼承,更有自己的發揚。例如2014年獨立成長之初,榮耀手機洞察用戶對於“網速為王”的需求,以自主研發的麒麟920晶片為核心,重磅發佈榮耀6,網速達到199Mmbps,這讓年輕的榮耀手機,在當時競爭複雜的手機市場迅速站穩腳跟;再如業內熟知的獨創的仿生平行雙鏡頭手機,不僅改變了相機拍照的發展史,其特有的景深、大光圈拍照能力,使得當時榮耀7拍出的作品可以媲美單反效果,更為重要的是,自此之後,雙攝開始逐漸成為行業高端手機的標準配置;而面對AI時代的到來,榮耀手機再次成為第一個吃“AI”螃蟹的手機品牌,從2016年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手機Magic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到今年晶片級AI的榮耀V10誕生,可以說榮耀通過自身的創新和產品,已彰顯出引領手機產業創新和發展的能力,以及更大的潛質。

相比之下,其他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則明顯缺乏持續創新和高品質產品的輸出能力。例如小米。自小米4發佈之後,其研發速度就已經顯現出乏力,為此小米5推遲發佈了8個月,而為了保證和刺激銷量,小米生產了過多的低價紅米手機,這些紅米手機由於成本控制原因,導致耐用性、使用體驗、品質都出了問題。待到小米6時,又被大面積曝出充電時無故重啟、Wi-Fi連接中斷、後殼與中框之間縫隙過大、夜間待機耗電嚴重等問題,這些使得小米這兩年中失去了大量市場和用戶的支持,其品牌忠誠度也大幅下滑。儘管去年在業內首發了所謂全面屏手機,但從今年全面屏遍地開花,甚至出現非主流品牌的千元以下全面屏手機看,這種所謂創新除了門檻過低外,其噱頭的成分更多。

除了上述創新和產品品質外,品牌的定位與行銷的實力在互聯網手機的競爭中也至關重要。榮耀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於為年輕人打造科技潮品,並真正成長為最受年輕人喜愛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在品牌行銷上始終堅持並打造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與年輕用戶溝通的管道,並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一起締造年輕的生活方式。

為此,榮耀通過四大經典品牌IP活動-電競堂、美攝會、制噪者、FISE極限運動等,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的參與。而針對市場的變化,2017年,榮耀又通過啟用趙麗穎、胡歌、孫楊等這些在各自領域奮勇拼搏,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勇敢做自己的新代言人,強化了其與榮耀所宣導的品牌精神的契合度,在年輕人中為榮耀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影響力。與之相比,小米的定位從最初的“為發燒而生”到“國民手機”,先不說其品牌定位變化如此之大背後所反映出的因為產品和品質所迫、從高質比轉向性價比的無奈,其多是讓用戶被動地接受,充分暴露出其行銷策略本身的缺失。

如果說上述是榮耀在技術創新、產品品質、品牌定位和行銷已經壓倒小米的話,那麼在最後至關重要的管道上雙方又如何呢?

這裡,榮耀在管道的做法,與重資產模式的小米新零售“自營店”再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稱小米近期將融資10億美元,其中部分就是用於“自營店”的擴張,這裡先不說資本投資小米的理性與否,小米的這種做法本身就違背了互聯網手機“輕資產”的原則,僅從目前已經建成的兩百多家“自營店”的效果看,顯然不如榮耀,這點從本文開始所述的小米手機的整體銷量和營收與榮耀的對比中可見一斑。

也許正是由於榮耀取得的出色成績,近日,華為集團內部發佈了“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此方案在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在我們看來,這不僅是對於榮耀已經取得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於榮耀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激勵,即牽引榮耀品牌手機提升銷售規模,背後意圖是為了助力實現榮耀三年內進入全球手機市場份額TOP 5的戰略目標。而提及未來的發展,我們同樣看到了榮耀的優勢。

就如前面所述,在重要的創新和產品上,榮耀在業內公認的即將到來的AI智慧手機大戰中已經通過新近發佈的晶片級AI手機榮耀V10拔得頭籌,且領先行業至少半年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鑒於華為AI平臺可以實現三層AI能力開放(最底層的晶片平臺、中間層的終端平臺以及最上層的雲服務平臺),勢必會吸引眾多的開發者加盟。而榮耀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已成功進入了74個海外市場。而榮耀V10手機此前在倫敦發佈時引起海外媒體的強烈反響,可見AI手機的浪潮已從中國開始席捲全球,這勢必使得榮耀在AI技術縱軸延展的同時,開啟全球市場橫軸的延展,最終將具備縱橫交錯的立體AI能力。

其實榮耀在海外市場的實力通過今年海外“黑色星期五”大促的表現就可見一斑,榮耀整體銷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60%;榮耀9、榮耀暢玩6X、榮耀8等手機單品在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銷售火爆,均成為當地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最受追捧的機型之一。

相比之下,小米目前還是以在中國市場失利的性價比策略在主打印度等新興市場,加之在即將到來的AI智慧手機大戰中,缺乏核心的技術支撐,今年靠海外市場得以反彈的能力和可持續性的變數陡增。

所謂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具體到所謂的“米耀”大戰,我們認為,業內所謂的中國市場“米耀”大戰,榮耀數字上完勝的背後,實際上是涉及到產業(例如智慧手機產業)競爭中,正確的戰略制定及背後技術、產品、品牌、行銷、市場等多維度上榮耀全面壓倒性小米所致,而這也早早鎖定了未來全球化“米耀”大戰的定局。

但其核心的品質、創新與服務戰略卻絲毫沒有改變,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相比之下,從2015年至今,除了當初的“風口論”,我們鮮見小米有如榮耀這樣對於互聯網手機市場審時度勢的系統性的戰略認知和制定,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企業的眼界外,我們認為這與企業本身所具備的實力及正確的市場策略也密不可分。畢竟再好的戰略也需要實力和正確的市場策略來執行才能得以實現。

眾所周知,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榮耀就一直得以共用華為的技術積累,包括產品、供應鏈和研發等能力,而這些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友商(包括小米)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華為這種創新的DNA在榮耀身上不僅是繼承,更有自己的發揚。例如2014年獨立成長之初,榮耀手機洞察用戶對於“網速為王”的需求,以自主研發的麒麟920晶片為核心,重磅發佈榮耀6,網速達到199Mmbps,這讓年輕的榮耀手機,在當時競爭複雜的手機市場迅速站穩腳跟;再如業內熟知的獨創的仿生平行雙鏡頭手機,不僅改變了相機拍照的發展史,其特有的景深、大光圈拍照能力,使得當時榮耀7拍出的作品可以媲美單反效果,更為重要的是,自此之後,雙攝開始逐漸成為行業高端手機的標準配置;而面對AI時代的到來,榮耀手機再次成為第一個吃“AI”螃蟹的手機品牌,從2016年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手機Magic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到今年晶片級AI的榮耀V10誕生,可以說榮耀通過自身的創新和產品,已彰顯出引領手機產業創新和發展的能力,以及更大的潛質。

相比之下,其他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則明顯缺乏持續創新和高品質產品的輸出能力。例如小米。自小米4發佈之後,其研發速度就已經顯現出乏力,為此小米5推遲發佈了8個月,而為了保證和刺激銷量,小米生產了過多的低價紅米手機,這些紅米手機由於成本控制原因,導致耐用性、使用體驗、品質都出了問題。待到小米6時,又被大面積曝出充電時無故重啟、Wi-Fi連接中斷、後殼與中框之間縫隙過大、夜間待機耗電嚴重等問題,這些使得小米這兩年中失去了大量市場和用戶的支持,其品牌忠誠度也大幅下滑。儘管去年在業內首發了所謂全面屏手機,但從今年全面屏遍地開花,甚至出現非主流品牌的千元以下全面屏手機看,這種所謂創新除了門檻過低外,其噱頭的成分更多。

除了上述創新和產品品質外,品牌的定位與行銷的實力在互聯網手機的競爭中也至關重要。榮耀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於為年輕人打造科技潮品,並真正成長為最受年輕人喜愛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在品牌行銷上始終堅持並打造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與年輕用戶溝通的管道,並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一起締造年輕的生活方式。

為此,榮耀通過四大經典品牌IP活動-電競堂、美攝會、制噪者、FISE極限運動等,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的參與。而針對市場的變化,2017年,榮耀又通過啟用趙麗穎、胡歌、孫楊等這些在各自領域奮勇拼搏,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勇敢做自己的新代言人,強化了其與榮耀所宣導的品牌精神的契合度,在年輕人中為榮耀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影響力。與之相比,小米的定位從最初的“為發燒而生”到“國民手機”,先不說其品牌定位變化如此之大背後所反映出的因為產品和品質所迫、從高質比轉向性價比的無奈,其多是讓用戶被動地接受,充分暴露出其行銷策略本身的缺失。

如果說上述是榮耀在技術創新、產品品質、品牌定位和行銷已經壓倒小米的話,那麼在最後至關重要的管道上雙方又如何呢?

這裡,榮耀在管道的做法,與重資產模式的小米新零售“自營店”再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稱小米近期將融資10億美元,其中部分就是用於“自營店”的擴張,這裡先不說資本投資小米的理性與否,小米的這種做法本身就違背了互聯網手機“輕資產”的原則,僅從目前已經建成的兩百多家“自營店”的效果看,顯然不如榮耀,這點從本文開始所述的小米手機的整體銷量和營收與榮耀的對比中可見一斑。

也許正是由於榮耀取得的出色成績,近日,華為集團內部發佈了“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此方案在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在我們看來,這不僅是對於榮耀已經取得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於榮耀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激勵,即牽引榮耀品牌手機提升銷售規模,背後意圖是為了助力實現榮耀三年內進入全球手機市場份額TOP 5的戰略目標。而提及未來的發展,我們同樣看到了榮耀的優勢。

就如前面所述,在重要的創新和產品上,榮耀在業內公認的即將到來的AI智慧手機大戰中已經通過新近發佈的晶片級AI手機榮耀V10拔得頭籌,且領先行業至少半年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鑒於華為AI平臺可以實現三層AI能力開放(最底層的晶片平臺、中間層的終端平臺以及最上層的雲服務平臺),勢必會吸引眾多的開發者加盟。而榮耀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已成功進入了74個海外市場。而榮耀V10手機此前在倫敦發佈時引起海外媒體的強烈反響,可見AI手機的浪潮已從中國開始席捲全球,這勢必使得榮耀在AI技術縱軸延展的同時,開啟全球市場橫軸的延展,最終將具備縱橫交錯的立體AI能力。

其實榮耀在海外市場的實力通過今年海外“黑色星期五”大促的表現就可見一斑,榮耀整體銷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60%;榮耀9、榮耀暢玩6X、榮耀8等手機單品在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銷售火爆,均成為當地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最受追捧的機型之一。

相比之下,小米目前還是以在中國市場失利的性價比策略在主打印度等新興市場,加之在即將到來的AI智慧手機大戰中,缺乏核心的技術支撐,今年靠海外市場得以反彈的能力和可持續性的變數陡增。

所謂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具體到所謂的“米耀”大戰,我們認為,業內所謂的中國市場“米耀”大戰,榮耀數字上完勝的背後,實際上是涉及到產業(例如智慧手機產業)競爭中,正確的戰略制定及背後技術、產品、品牌、行銷、市場等多維度上榮耀全面壓倒性小米所致,而這也早早鎖定了未來全球化“米耀”大戰的定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