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期魯國的十四位君主(上)

春秋時期的起止時間按史家主流觀點是從西元前770年至西元前476年。 西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元年, 周平王東遷, 東周開始;西元前476年是周敬王四十四年, 也就是周敬王的最後一年, 總共295年。 之後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 在春秋時期, 魯國經歷了十四位國君:魯孝公(西元前795---西元前769年)、魯惠公(西元前768---西元前723年)、魯隱公(西元前722---西元前712年)、魯桓公(西元前711---西元前694年)、魯莊公(西元前693---西元前662年)、魯閔公(西元前661---西元前660年)、魯僖公(西元前659---西元前627年)、魯文公(西元前626---西元前609年)、魯宣公(西元前608---西元前591年)、魯成公(西元前590---西元前573年)、魯襄公(西元前572---西元前542年)、魯昭公(西元前541---西元前510年)、魯定公(西元前509---西元前495年)、魯哀公(西元前494---西元前468年)。

一、魯孝公(西元前795---西元前769年), 姬稱, 是魯武公之子, 西元前817年, 魯武公帶兒子姬括和姬戲去朝見周宣王, 周宣王喜歡姬戲, 命令魯武公廢嫡長子姬括而立姬戲。 同年, 魯武公回到魯國之後即去世, 公子姬戲即位, 是為魯懿公。 十年後, 西元前807年, 公子括之子伯禦發動政變, 擊殺魯懿公, 自立為君。 西元前796年, 周宣王率軍討伐魯國, 殺魯廢公伯禦, 立魯武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稱為魯君, 是為魯孝公。 魯孝公在位27年, 西元前769年, 魯孝公去世, 其子姬弗湟繼位, 是為魯惠公。

二、魯惠公(西元前768---西元前723年), 在位46年。 魯惠公一生最大的醜事就是搶兒子姬息的妻子——宋仲子,

宋仲子為宋國公主, 生而掌上有紋為魯夫人, 故宋君將其嫁與魯國太子姬息。 魯惠公為兒子娶妻回來, 見宋仲子貌美, 年近七旬的魯惠公便自已搶了過來。 宋仲子為魯惠公生公子允。 惠公去世之時, 太子允還太小, 所以讓長子息代為攝政, 公子息即魯隱公。

三、魯隱公(西元前722---西元前712年), 《春秋》記事從魯隱西元年開始。 魯隱公在位十一年, 到西元前712年, 姬允已經十多歲了, 用不了幾年, 魯隱公就該歸政于姬允了。 就在這時爆發了一場政變, 魯國大臣羽父為了當太宰, 願意為隱公殺姬允, 魯隱公仁慈, 不願幹這樣的事, 他準備遵從其父遺願, 等姬允長大後, 將國君之位還給這位弟弟, 自己到菟裘這個地方養老。 但羽父和姬允可沒有這麼仁慈,

羽父怕姬允聽到自己的話而殺他, 反而向姬允誣陷隱公想要除掉他, 請求為姬允殺死隱公。 姬允答應了。 十一月, 隱公將要祭祀鐘巫之神, 在社圃齋戒, 住在蒍氏家中。 羽父派人在蒍氏家殺死隱公, 而立姬允為魯君, 就是魯桓公。

四、魯桓公(西元前711---西元前694年)在位十八年, 西元前709年, 魯桓公派羽父到齊國為自己迎娶齊國公主為夫人。 前706年, 這位齊女為桓公生下一子, 其生日與桓公相同, 所以起名叫“同”, 為太子。 西元前694年, 魯桓公與夫人一同去齊國訪問, 桓公夫人與其親哥哥齊襄公私通。 桓公知道了此事怒責夫人, 夫人把桓公責駡之事告訴了齊侯。 齊襄公宴請桓公, 將桓公喝醉後, 命彭生殺桓公于車中。 魯人責問齊人,

齊人殺死彭生向魯謝罪。 魯國人立太子同為君, 就是魯莊公。 莊公之母桓公夫人於是留在齊國, 不敢歸魯。

五、魯莊公(西元前693年-前662年), 姬同, 在位32年。 西元前686年, 齊國發生內亂, 公孫無知聯合連稱、管至父弑殺齊襄公, 自立為君, 史稱齊前廢公, 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

西元前685年, 魯莊公派軍隊護送公子糾回齊國搶君位, 後於公子小白, 小白即位為君, 是為齊桓公。 同年, 齊桓公進攻魯國, 魯國為齊殺公子糾, 送糾之謀士管仲回齊國。 西元前684年, 齊桓公因為魯莊公以前支持公子糾與自己搶奪君位而進攻魯國, 齊魯爆發長勺之戰, 魯用曹劌, 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曹劌論戰”。 西元前681年, 魯莊公與齊桓公在柯地相會, 魯國大將曹沫劫持齊桓公, 逼他退還齊侵佔魯的土地, 桓公答應後才將其釋放。 之前曹沫率魯軍與齊國戰, 三戰三敗, 現在齊國歸還了侵佔魯的土地。

魯莊公也因繼承人問題引發了內亂。魯莊公之子記載的有四位元:魯莊公正妻哀姜未育,哀姜的妹妹叔姜生公子啟,寵妾孟任生公子般,妾成風生公子申,公子遂(東門襄仲)之母史書沒有記載。在幾個妻妾中,魯莊公最喜歡的是孟任。在魯國有一貴族党氏,是周王後代,因封黨地而為黨氏,因而黨氏實與魯同姓。党氏家大女兒名叫孟任(孟是老大的意思),孟任年輕漂亮,為了得到孟任,魯莊公在黨家附近修築高臺,經常站在臺上觀看孟任,孟任不同意嫁給魯莊公,魯莊公就許諾立她為夫人,兩人割破手臂歃血盟誓,後來生了兒子般。後來齊桓公稱霸,魯莊公欲結好齊國,娶齊桓公妹妹哀姜為夫人,魯莊公立孟任為夫的誓言就此成為一句空話,但魯莊公並不喜歡哀薑,所以哀姜與魯莊公之弟慶父私通。

魯莊公想立公子般為繼承人,但公子般不是長子,且其母實與魯莊公為同姓,古有同姓不婚之規定,魯莊公與孟任本就是非法的夫妻,所以公子般繼位是不合法的。而叔姜所生之公子啟不是嫡子,因為哀姜才是正妻。在這種情況下,慶父的繼位是符合古法的,因為莊公沒有合法的繼承人,沒有嫡子。於是魯莊公的弟弟慶父打起了君位的主意。魯莊公之父魯桓公生有四子:長子魯莊公姬同;次子姬慶父,魯國三桓中孟孫氏之祖;三子姬牙,魯國三桓中叔孫氏之祖;四子姬季友,魯國三桓中季孫氏之祖。在魯莊公問及誰可以繼位時,叔牙支援慶父;季友是支持莊公的,莊公想立公子般。兩派之間展開了鬥爭。季友以莊公之命逼死叔牙,承諾只要他死,可以保存其後代的爵位,於是叔牙自殺。

慶父與莊公的鬥爭並沒有結束,西元前662年,魯國舉行求雨儀式,圉人(馬官)犖在慶父的支持下調戲魯莊公女兒,子般大怒鞭打圉人犖。當年(前662年)魯莊公去世,季友扶立公子般為魯君。子般繼位後與母親孟任住在外公党氏家裡,這一點很耐人尋味:第一,子般已經成年;第二,是誰管理朝政。只能表明子般即位後,慶父把持朝政,所以子般與其母住在了外公党氏家中以求保護,當時大夫家都有私家武裝,但這種局面只維持了兩個月。莊公的弟弟慶父派圉人犖潛入黨家刺殺了子般。慶父立了叔姜的兒子姬啟,為魯閔公。

六、魯閔公在位時(西元前661---西元前660年),慶父掌權,更加肆無忌憚,與哀薑姦情公開化,並且野心越來越大。魯閔公二年, 他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慶父欲自立為君。季友領著魯莊公的兒子姬申逃到邾國,並通過外交手段得到齊國的支持,聲討慶父,同時號召魯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回應,慶父失敗,逃亡到莒國,哀薑逃到邾國。姬申即位為君,是為魯僖公。季友通過外交手段兼軍事威脅令莒國押回慶父,慶父自知回去也沒有好結果,與是自殺。因為哀姜是齊襄公之女,為齊桓公侄女,齊桓公以恪守禮儀自居,哀姜與慶父的通姦行為讓齊桓公顏面盡失,所以齊桓公在盛怒之下,將哀薑召回並殺之。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七、魯僖公(西元前659---西元前627年)在位三十三年,他在位時期,外有齊楚爭霸和晉楚爭霸,內有三桓專權,在這種情況下,魯僖公內奪三桓之權,外與齊國爭霸權,魯國國勢一度復蘇。西元前644年,季友、叔孫茲(叔牙之子)去世,三桓之中的兩支(叔孫氏和季孫氏)暫時失去支柱,而慶父一支又漸受重用,前645年,楚國人進攻徐國,孟穆伯(慶父之子)率領魯軍參與諸侯救徐的軍事行動,諸侯住在匡地等待他。這可能是魯僖公利用孟孫氏壓制叔孫氏和季孫氏。西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五子爭位,桓公死後無人為之收屍,蛆蟲從門窗爬出,齊國進入了長達43年的內亂期。魯僖公乘機想侵吞齊國土地,於是聯楚制齊,發兵攻齊。西元前635年,魯國出兵滅了一直受齊保護的邢國。西元前634年,齊孝公出兵打敗魯國;同年,魯聯合楚國打敗齊國,佔領"轂"地,並把齊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裡,隨時窺伺齊國君位。西元前632年,晉與楚發生城濮大戰,魯僖公明智的當了中間派,兩面討好而沒有實際出兵參戰,殺領兵大將公子買,對晉國說是公子買是要出兵幫楚,對楚國說公子買不積極作戰所以殺之。晉國打敗楚國成為新的霸主,魯國外交上馬上又轉向了晉國。之後,魯國參加了晉國主持的踐土會盟,分得了楚之盟友衛國的土地(濟西之田)。西元前627年,魯僖公去世,其子姬興即位,是為魯文公。

八、魯文公(西元前626年-西元前609年在位),在位18年。他之所以諡號為“文”,是因為他在位期間大敗狄人。西元前616年,狄人鄋瞞國攻打齊國,齊國戰敗,鄋瞞國因而攻打魯國。魯文公派叔孫得臣(叔孫茲之子)率師作戰,大敗鄋瞞,於鹹地擒獲長狄首領僑如。但魯文公當政時期,三桓勢力再次抬頭,孟穆伯、叔孫得臣、季文子等都是很有手段的一代強臣。魯文公為了壓制三桓,讓其叔叔東門襄仲(莊公之子遂)掌權。東門襄仲也是一位強權人物,他在位之時,能壓制住三桓勢力,有一事為證:西元前609年,魯文公去世,襄仲殺文公嫡子惡、視,而立庶子俀,是為魯宣公。如若不是大權獨攬,如何能操縱君位繼承。

魯莊公也因繼承人問題引發了內亂。魯莊公之子記載的有四位元:魯莊公正妻哀姜未育,哀姜的妹妹叔姜生公子啟,寵妾孟任生公子般,妾成風生公子申,公子遂(東門襄仲)之母史書沒有記載。在幾個妻妾中,魯莊公最喜歡的是孟任。在魯國有一貴族党氏,是周王後代,因封黨地而為黨氏,因而黨氏實與魯同姓。党氏家大女兒名叫孟任(孟是老大的意思),孟任年輕漂亮,為了得到孟任,魯莊公在黨家附近修築高臺,經常站在臺上觀看孟任,孟任不同意嫁給魯莊公,魯莊公就許諾立她為夫人,兩人割破手臂歃血盟誓,後來生了兒子般。後來齊桓公稱霸,魯莊公欲結好齊國,娶齊桓公妹妹哀姜為夫人,魯莊公立孟任為夫的誓言就此成為一句空話,但魯莊公並不喜歡哀薑,所以哀姜與魯莊公之弟慶父私通。

魯莊公想立公子般為繼承人,但公子般不是長子,且其母實與魯莊公為同姓,古有同姓不婚之規定,魯莊公與孟任本就是非法的夫妻,所以公子般繼位是不合法的。而叔姜所生之公子啟不是嫡子,因為哀姜才是正妻。在這種情況下,慶父的繼位是符合古法的,因為莊公沒有合法的繼承人,沒有嫡子。於是魯莊公的弟弟慶父打起了君位的主意。魯莊公之父魯桓公生有四子:長子魯莊公姬同;次子姬慶父,魯國三桓中孟孫氏之祖;三子姬牙,魯國三桓中叔孫氏之祖;四子姬季友,魯國三桓中季孫氏之祖。在魯莊公問及誰可以繼位時,叔牙支援慶父;季友是支持莊公的,莊公想立公子般。兩派之間展開了鬥爭。季友以莊公之命逼死叔牙,承諾只要他死,可以保存其後代的爵位,於是叔牙自殺。

慶父與莊公的鬥爭並沒有結束,西元前662年,魯國舉行求雨儀式,圉人(馬官)犖在慶父的支持下調戲魯莊公女兒,子般大怒鞭打圉人犖。當年(前662年)魯莊公去世,季友扶立公子般為魯君。子般繼位後與母親孟任住在外公党氏家裡,這一點很耐人尋味:第一,子般已經成年;第二,是誰管理朝政。只能表明子般即位後,慶父把持朝政,所以子般與其母住在了外公党氏家中以求保護,當時大夫家都有私家武裝,但這種局面只維持了兩個月。莊公的弟弟慶父派圉人犖潛入黨家刺殺了子般。慶父立了叔姜的兒子姬啟,為魯閔公。

六、魯閔公在位時(西元前661---西元前660年),慶父掌權,更加肆無忌憚,與哀薑姦情公開化,並且野心越來越大。魯閔公二年, 他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慶父欲自立為君。季友領著魯莊公的兒子姬申逃到邾國,並通過外交手段得到齊國的支持,聲討慶父,同時號召魯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回應,慶父失敗,逃亡到莒國,哀薑逃到邾國。姬申即位為君,是為魯僖公。季友通過外交手段兼軍事威脅令莒國押回慶父,慶父自知回去也沒有好結果,與是自殺。因為哀姜是齊襄公之女,為齊桓公侄女,齊桓公以恪守禮儀自居,哀姜與慶父的通姦行為讓齊桓公顏面盡失,所以齊桓公在盛怒之下,將哀薑召回並殺之。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七、魯僖公(西元前659---西元前627年)在位三十三年,他在位時期,外有齊楚爭霸和晉楚爭霸,內有三桓專權,在這種情況下,魯僖公內奪三桓之權,外與齊國爭霸權,魯國國勢一度復蘇。西元前644年,季友、叔孫茲(叔牙之子)去世,三桓之中的兩支(叔孫氏和季孫氏)暫時失去支柱,而慶父一支又漸受重用,前645年,楚國人進攻徐國,孟穆伯(慶父之子)率領魯軍參與諸侯救徐的軍事行動,諸侯住在匡地等待他。這可能是魯僖公利用孟孫氏壓制叔孫氏和季孫氏。西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五子爭位,桓公死後無人為之收屍,蛆蟲從門窗爬出,齊國進入了長達43年的內亂期。魯僖公乘機想侵吞齊國土地,於是聯楚制齊,發兵攻齊。西元前635年,魯國出兵滅了一直受齊保護的邢國。西元前634年,齊孝公出兵打敗魯國;同年,魯聯合楚國打敗齊國,佔領"轂"地,並把齊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裡,隨時窺伺齊國君位。西元前632年,晉與楚發生城濮大戰,魯僖公明智的當了中間派,兩面討好而沒有實際出兵參戰,殺領兵大將公子買,對晉國說是公子買是要出兵幫楚,對楚國說公子買不積極作戰所以殺之。晉國打敗楚國成為新的霸主,魯國外交上馬上又轉向了晉國。之後,魯國參加了晉國主持的踐土會盟,分得了楚之盟友衛國的土地(濟西之田)。西元前627年,魯僖公去世,其子姬興即位,是為魯文公。

八、魯文公(西元前626年-西元前609年在位),在位18年。他之所以諡號為“文”,是因為他在位期間大敗狄人。西元前616年,狄人鄋瞞國攻打齊國,齊國戰敗,鄋瞞國因而攻打魯國。魯文公派叔孫得臣(叔孫茲之子)率師作戰,大敗鄋瞞,於鹹地擒獲長狄首領僑如。但魯文公當政時期,三桓勢力再次抬頭,孟穆伯、叔孫得臣、季文子等都是很有手段的一代強臣。魯文公為了壓制三桓,讓其叔叔東門襄仲(莊公之子遂)掌權。東門襄仲也是一位強權人物,他在位之時,能壓制住三桓勢力,有一事為證:西元前609年,魯文公去世,襄仲殺文公嫡子惡、視,而立庶子俀,是為魯宣公。如若不是大權獨攬,如何能操縱君位繼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