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一加四周年想說點什麼?」劉作虎:「做好產品,做好自己」

一加做了款騷氣十足的熔岩紅 5T來紀念它過去的四年。

這也是一加幾年來最耀眼的一款產品。 而此刻的它恰恰處在成立以來最耀眼的時刻。

一加 5T 新品對全球科技媒體讚譽的收割力度之大超乎以往。 恰逢年底各家推薦榜單出爐, 它還常常和蘋果 iPhone X、三星 S8 這樣的頂級產品分庭抗禮。 而在國內, 其口碑和銷量也好過預期。 如此成績不知令多少大中小國產品牌垂涎。

這是產品和一加精品戰略的成功。 回顧一加這四年的歷史, 你會發現今天的結果來得並不意外, 而它也是走過彎路才調整到現在的軌道上的。

本分, 說來簡單

從 2013 年 12 月 17 日到 2017 年 12 月 17 日, 包括一加 X 在內, 一加共做過 7 款產品, 這還是把從 3/3T、5/5T 分別當作兩款產品來對待。 稍微對比就會發現, 沒有一家手機品牌比它更專注。 當然如果它擁有一加的先天優勢, 想要保持專注就更難了。

一加 1 有一個很好的開局, 是一個相當高的起點, 似乎也為之後的波折埋下了伏筆。

國內市場自不必說。 通過與當時最流行的協力廠商 Android ROM 開發團隊 Cyanogenmod 深度合作, 它以一個對技術宅友好的形象出現在開發者社區和主流海外媒體上, 加上良好的做工, 強悍的性能和一個令人無法抗拒的價格, 很快在玩家中一票難求。

《時代週刊》《紐約時報》等國際知名媒體的接連好評把一加順利捧上了獨角獸明星創業公司的神壇。

類似的情形後續又多次上演。

後來的一加 2 勉強算是一款及格的產品。 真正令一加受傷的是一款定位中端的一加 X 和衝昏頭腦開出去的線下店。 最終導致 2015 年銷量未達預期, 作為對比 2014 年 9 月成立一年不到, 一加就已實現盈利。

謹慎、工程師范兒的劉作虎顯然不會讓「上帝欲使其毀滅, 必先使其瘋狂」的劇本上演。 一加 X 上市一個月不到, 他便內部發文反思:

「聚焦, 再出發!」

關於這段晦暗的經歷, 劉作虎迅速做過反思, 之後的一年裡也並不諱言走過的彎路給他和一加的教訓。

一加 3T

堅持做旗艦, 專注線上, 做好歐美市場的服務, 拓展印度市場。 這些反思是一加活下來的關鍵。 2015 年的挫敗讓一加變得謹慎起來, 2016 年迅速止血, 並在當年實現了盈利。

在以大膽激進著稱的手機圈裡, 這種迅速穀底反彈的情況並不多見。

自此, 手機行業裡的浮躁、傾軋、虛張聲勢與一加無關。 一加在規模上表現得很克制, 新品發佈前就提早對上一款產品清庫存, 一度出現舊款售罄新款未上架的空檔期,

天貓協力廠商賣家僅有的幾台庫存一加手機會被加價炒到 4000 元以上。

這種轉變除了讓一度膨脹到 1300 多人的一加重新瘦身回 700 多人的規模外, 也讓留下的這些人成了一群對品牌的價值觀極為相近的人。 一位一加員工告訴我, 招人其實能力並不是最重要的, 能力可以培養, 而是看價值觀是否契合:

「不能總幻想著做改變世界的產品, 要一步一步來, 穩紮穩打。 」

等到近期早年一加贊助、孫紅雷、張嘉譯、祖鋒、胡歌、胡兵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參演的電視連續劇《獵場》上映, 底下的員工冷靜得一點不像互聯網品牌, 避免跟時下正與胡歌簽有代言協議的品牌起不必要的紛爭。

2017 年 6 月 21 日, 劉作虎在北京發佈一加 5。

驕傲, 源於產品

嚴格意義上來講, 一加並非常規的互聯網品牌, 劉作虎從未迷信互聯網的那一套玩法, 於他而言, 這只是銷售管道。 他堅信好的產品會說話。

作為一加最大的產品經理, 劉作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產品控, 這一點已經是圈內共識了。 他喜歡和工程師、設計師泡在一起。

四年間的產品規劃、設計、反覆運算、創新,劉作虎對產品細枝末節的參與和把控,在眾多手機品牌 CEO 裡絕對屬於最多的之一。與其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產品風格飄忽不定的國產手機品牌不同的是,一加至始至終有著穩定且統一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思路,這一點尤為難得。

它講究輕薄,以手感和工藝見長。

一條腰線/棱線從一加 1 沿用至最新的一加 5T。劉作虎說,產品的精氣神兒都在那條線上了。這條線也讓一加手機在偏硬朗中性的整體風格上有了更多的層次感。雖然這些往往需要上手把玩才能體會得到,但這已然成為一加產品最顯著的特點和一以貫之的品牌基因。

在外界看來,一加把曾經的衝動和野心小心翼翼地藏到了產品後面。不碰瓷,不蹭熱點,不請代言人,唯一一次還選擇了韓寒這樣一位文藝氣息濃厚的青年作家、賽車手。在海外如魚得水的一加,在國內的知名度甚至有點匹配不上它的整體銷量。要知道,一款驍龍旗艦幾百萬台的銷量,放在一線大廠中也是相當亮眼的成績單了。

但這不代表他沒有野心。他希望產品成為一加最好的代言人,希望一加能夠成為手機行業的 Game Changer。

一加時不時會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特別版產品,這是旁人學不來的志趣和品位。圖中是一加 5 JCC 特別版。

「戰略就是取捨。」

一加也是幸運的。手機行業裡沒幾個人像它那樣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撐。

這些都給了一加專注於產品的資本。但有多大的定力耐得住寂寞,還是要看各自的修行。眼睜睜看著同行用一款接一款的千元機猛衝銷量規模而波瀾不驚的,屈指可數。

一加在印度成功站穩 3000 元人民幣以上價位段的市場,同事建議劉作虎,「做一款 2000~3000 價位段的產品,反正這個區間也沒有其他品牌(國產品牌在印度多集中於千元機,甚至是千元以下的性價比市場),我們可以拿下的。」

這樣的想法自然又被劉作虎給懟了回去:

「在很多用戶看來,買一加就是買旗艦,如果只是為了獲得短期內更多的市場份額,而放棄我們長期的定位,顯然是不值得的」。

如今不論媒體多少次問起一加的戰略,「我的戰略很清晰,就是只做旗艦,並且聚焦線上。劉作虎的回答乾脆而迅速,「其實戰略就是取捨。」

依慣例四周年總歸要談一點理想喊一兩句口號,劉作虎搖搖頭:「你知道,我不擅長。做好自己,做好產品就行。非要說的話,就是 Becoming OnePlus。」

在印度和北歐發售的一加 5T 星戰版。

矽星人(ID:guixingren123)掃碼關注矽星人公眾號,為你講述關於矽谷的一切

四年間的產品規劃、設計、反覆運算、創新,劉作虎對產品細枝末節的參與和把控,在眾多手機品牌 CEO 裡絕對屬於最多的之一。與其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產品風格飄忽不定的國產手機品牌不同的是,一加至始至終有著穩定且統一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思路,這一點尤為難得。

它講究輕薄,以手感和工藝見長。

一條腰線/棱線從一加 1 沿用至最新的一加 5T。劉作虎說,產品的精氣神兒都在那條線上了。這條線也讓一加手機在偏硬朗中性的整體風格上有了更多的層次感。雖然這些往往需要上手把玩才能體會得到,但這已然成為一加產品最顯著的特點和一以貫之的品牌基因。

在外界看來,一加把曾經的衝動和野心小心翼翼地藏到了產品後面。不碰瓷,不蹭熱點,不請代言人,唯一一次還選擇了韓寒這樣一位文藝氣息濃厚的青年作家、賽車手。在海外如魚得水的一加,在國內的知名度甚至有點匹配不上它的整體銷量。要知道,一款驍龍旗艦幾百萬台的銷量,放在一線大廠中也是相當亮眼的成績單了。

但這不代表他沒有野心。他希望產品成為一加最好的代言人,希望一加能夠成為手機行業的 Game Changer。

一加時不時會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特別版產品,這是旁人學不來的志趣和品位。圖中是一加 5 JCC 特別版。

「戰略就是取捨。」

一加也是幸運的。手機行業裡沒幾個人像它那樣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撐。

這些都給了一加專注於產品的資本。但有多大的定力耐得住寂寞,還是要看各自的修行。眼睜睜看著同行用一款接一款的千元機猛衝銷量規模而波瀾不驚的,屈指可數。

一加在印度成功站穩 3000 元人民幣以上價位段的市場,同事建議劉作虎,「做一款 2000~3000 價位段的產品,反正這個區間也沒有其他品牌(國產品牌在印度多集中於千元機,甚至是千元以下的性價比市場),我們可以拿下的。」

這樣的想法自然又被劉作虎給懟了回去:

「在很多用戶看來,買一加就是買旗艦,如果只是為了獲得短期內更多的市場份額,而放棄我們長期的定位,顯然是不值得的」。

如今不論媒體多少次問起一加的戰略,「我的戰略很清晰,就是只做旗艦,並且聚焦線上。劉作虎的回答乾脆而迅速,「其實戰略就是取捨。」

依慣例四周年總歸要談一點理想喊一兩句口號,劉作虎搖搖頭:「你知道,我不擅長。做好自己,做好產品就行。非要說的話,就是 Becoming OnePlus。」

在印度和北歐發售的一加 5T 星戰版。

矽星人(ID:guixingren123)掃碼關注矽星人公眾號,為你講述關於矽谷的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