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秦始皇的十四年皇帝,讓這7個工程影響中國幾千年

秦始皇嬴政雖然只當了14年皇帝, 但他的歷史功績卻是偉大的。 比如定立帝號, 建立官僚制度, 三公九卿, 行政分工, 開郡縣, 廢分封, 件件影響深遠。 當然, 除了這些, 秦始皇嬴政還有影響幾千年的七大傲世工程。

在嬴政的眾多大工程、大手筆中, 首當其衝的大項目、大投資就是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中華民族的傲世工程。 為了保衛邊境地區不受草原遊牧民族匈奴的侵擾, 隔開中國農業區和戎狄民族遊牧區, 始皇帝陛下決定建造世界為之汗顏的大工程——萬里長城。 始皇帝嬴政陛下任命蒙恬為專案的總負責人, 全權負責這項大工程。

從西元前221年起, 在長達十年多的時間, 蒙恬強征了三十多萬的勞工將原北方諸侯國所建的長城連接為一個統一的防禦體系, 從甘肅的西南沿著蒙古南端直至東北南部綿延兩千多公里。 作為人造屏障, 長城在冷兵器時代意義重大,

只要適當的防守, 就可以有效的阻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入侵。 為什麼說長城傲世?

首先, 長城在難度和長度上都是世界其它工程所不能比的。 長度, 前文說了保守估計都有兩千多公里, 還有人說四千多公里。 當然, 就算兩千多公里也不得了。

其次, 建築這樣一種連綿延伸的大工程, 其後勤供的給遠遠大於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後勤供給。 因為隨著長城的延伸, 建築工地需要不斷的移動, 活動中心要不停的變化, 因此供應線也要相應的拉長, 而埃及金字塔是固定的。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 建萬里長城就好比當今的修高鐵, 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而埃及建造金字塔是靜態的過程。

再者, 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 我們造高鐵都要花很大的人力、財力、物力。 可想而知, 那是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秦朝, 生產力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都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語。 這充分顯示了古代我國人民群眾的智慧。 此外, 長城的城牆不象正在修建的道路或鐵路橋, 它本身就是很不完善的運輸材料手段。

而且大部分的城牆都是夯(hang)實的土建成, 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建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但始皇帝陛下的另一項大工程卻比長城更加傲世, 足以讓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埃及金字塔都汗顏, 那就是始皇帝陛下的驪山皇陵。

驪山大墓, 也就是秦始皇陵墓。 傳聞驪山大墓裡珠寶無數, 極其奢華, 為了修建驪山大墓, 秦始皇嬴政動用了70萬人, 人數更多。

而秦始皇嬴政第三項傲世工程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 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 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西元前212年)。

據說阿旁宮是秦始皇嬴政為一個叫阿房的女子修建的。

當年嬴政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 被人欺負, 只有這個叫阿房的女子悉心照顧他, 讓他備受感動。 後來嬴政兼併天下, 再回來找阿房的時候, 她紅顏薄命, 先去了。 始皇帝陛下傷心欲絕, 從此不談女人, 並為之修建阿房宮。

此事真偽不得而知, 如果是真的, 可以作為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嬴政的第四項傲世工程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在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于西元前212至西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境內),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境內),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與第四項傲世工程相一致的是第五項傲世工程,那就是秦始皇嬴政為加強統治而修築以咸陽為中心四通八達的全國高速道路網。

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從《漢書·賈山傳》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hang)築厚實。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

而秦始皇嬴政最後的兩項傲世工程都是關於文化的。

第六項為便於帝國統一管理而統一度量衡和實行貨幣標準化。

第七項是統一文字。文字一致性對秦和後世來說肯定是最具影響力的政策。如果沒有始皇帝陛下的統一文字,可以想像,幾種地區性的不同文字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能設想中國的政治統一能夠長期維持。

這就是秦始嬴政的七大傲世工程,一直影響至今,影響了幾千年。

秦直道在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于西元前212至西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境內),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境內),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與第四項傲世工程相一致的是第五項傲世工程,那就是秦始皇嬴政為加強統治而修築以咸陽為中心四通八達的全國高速道路網。

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從《漢書·賈山傳》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hang)築厚實。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

而秦始皇嬴政最後的兩項傲世工程都是關於文化的。

第六項為便於帝國統一管理而統一度量衡和實行貨幣標準化。

第七項是統一文字。文字一致性對秦和後世來說肯定是最具影響力的政策。如果沒有始皇帝陛下的統一文字,可以想像,幾種地區性的不同文字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能設想中國的政治統一能夠長期維持。

這就是秦始嬴政的七大傲世工程,一直影響至今,影響了幾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