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汾酒杯·山西賦”作品展示——《高家軟槌鑼鼓賦》

乾坤朗朗, 中華泱泱。 五千年文明, 創造了多少奇跡;九百萬江山, 回蕩著多少絕唱。 高家軟槌鑼鼓, 以麻繩作槌, 獨樹一幟, 全國名揚。 軟槌者, 靈巧有力, 柔中帶剛;鑼鈸者, 器大力沉, 粗獷豪放。 軟槌勁舞, 靈動如矯龍飛鶴;鑼鈸轟鳴, 雄渾似黃鐘洪亮。 源于西漢, 馬鞭代槌, 助威劉秀戰王莽;盛于隋唐, 隨軍征戰, 壯勢秦王討反王。 柏林廟前, 昆侖臺上, 鑼鼓聲威猶在耳;秦王寨頭, 馬趵泉邊, 烽火故道煙塵揚。

鑼鼓動天地, 威武震八方。 觀其陣:方隊強悍, 氣勢恢宏, 雄偉壯觀;隊員威風, 武士裝束, 英姿颯爽。 帥鼓統領, 立鼓壯威,

旌旗獵獵, 威武雄壯。 聽其聲:時而輕盈歡快, 時而激越鏗鏘。 輕敲時如泉水叮咚, 淙淙有聲;重擊處似雷霆萬鈞, 驚濤駭浪。 槌舞花樣, 如流火翻飛繚人眼;擊鈸狂躍, 似關公大刀劈敵將。 左右開合, 陣圖猶十面埋伏;前後進退, 分兵恰八卦佈防。 《風雪戰》震魂懾魄, 《雙關戰》盪氣迴腸, 《敬神曲》莊嚴肅穆, 《慶豐收》瑞曲呈祥。 一曲《三關掛帥》, 突顯雄奇俊美;再趟《秦王點兵》, 猶現劍影刀光。 或慶典, 或祭祀, 或拜神, 或喪葬。 能變換大自然風雨雷電, 可演繹人世間喜怒哀傷。 或陰柔, 或陽剛, 或淒美, 或豪壯。 高奏一曲貫長虹, 翻天覆地慨而慷。

鑼鼓壯魂魄, 瀟灑走四方。 運城關公節, 軟槌鑼鼓鳴鑼開道;山西鼓樂賽, 壓倒群雄榮獲金獎。 全國“群星獎”, 摘取一等桂冠;開封古廟會,

連演二十八場。 十三省市元宵會, 盛情邀演;出彩央視傳雅韻, 天下名揚。 走南闖北, 足將風騷盡領;精彩絕倫, 任把特色張揚。 圖片入選小學《美術》教材, 曲牌列入《圖鑒》供人欣賞。 藝苑奇葩, 一枝獨秀, 國家“非遺”, 美名傳揚。 鼓樂文化承古傳今, 太平盛世更鑄輝煌。 專家譽為明珠珍品, 大眾稱作精神食糧。 聽一曲凝心聚力, 賞一場催人奮進, 弘揚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

鑼鼓振精神, 奮勇奔小康。 高家兒女, 睿智聰明, 栽桃培果, 意氣昂揚。 鑼鼓壯膽氣, 發奮圖自強。 鑿井八九眼, 鋪管萬米長, 興水潤田園, 果業富一方。 孤峰湧翠, 嵋嶺果香, 政通人和, 物阜民康。 軟槌鑼鼓壯豪情, 美好光景永綿長。

正是:一方水土一方錦,

高家鑼鼓高家人,

再擂圓夢進軍鼓,

敲出時代最強音。

(備註:萬榮縣高家莊地處孤山東南麓, 文化底蘊深厚, 鑼鼓藝術源遠流長。 據史載與傳說, 軟槌鑼鼓起源于西漢, 興盛于隋唐, 曾隨軍征戰, 助威劉秀與李世民打敗敵手, 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 孤山上的柏林廟和秦王寨遺跡尚存, 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當年高家鑼鼓陣前助戰的傳奇故事。 近年來, 高家鑼鼓走南闖北, 摘金奪銀, 揚名全國。 2014年7月, 高家軟槌鑼鼓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 )

責編:小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