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玉如的一次“任性”,就有了這篇驚豔的小楷

1945年抗戰勝利後, 吳玉如受聘津沽大學國文系主任。 1951年因與校方某負責人發生齟齬, 決然辭職。

這種“合則留, 不合則去” 的磊落態度貫穿吳玉如一生。

自此, 剛過天命之年的吳玉如遂以“迂叟”為號, 並作《吳迂》絕句以言隱退之意:

吳迂莫認作倪迂,

能學倪迂似不迂。

貌得倪迂迂可笑,

能從神入便非迂。

全詩二十八個字, 用了七個“迂”字, 韻腳通押“迂”字, 在詩歌中, 這種體式稱之為“獨木橋”式, 也暗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之意。

我們所見到的這篇作品, 是吳玉如在1977年清明期間寫給弟子張洪千先生的。 工穩中略帶行書筆意, 但又沒有動起來, 姿態即顯即停, 雖是小字, 但筆力渾厚扎實。 吳玉如曾言:做小字要有香象渡河之意, 由此可見一斑。

另外, 全篇七個“迂”字寫法迥異, 幾個異體字的穿插其中, 如“莫”、“倪”、“貌”、“便”等, 又增加了視覺新鮮感。

高手能于平淡中出新奇亦自是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