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名貴“菌寶寶”傲嬌出土,石泉城關鎮產業園再添新品

(通訊員:李思純)驚蟄一過, 萬物競生。 開到荼蘼的春花帶給人們飛揚的激情, 也給萌動的土地以無限期盼和驚喜。

這兩天, 來石泉城關鎮絲銀壩產業園區大棚內看稀奇的村民很多,

其中不乏絲銀壩村周邊的貧困戶。 說是“稀奇”, 其實也不稀奇。 羊肚菌, 是一種高品質食用菌, 因為菌蓋如網狀蜂巢又形似羊肚而得名, 可以治療食積氣滯、脘腹脹痛, 又被老百姓用做食療的珍貴藥材。 乍一聞, 有木耳的香味, 吃起來口感卻比木耳更加細膩潤滑。 在我國陝北和關中地區都有大面積栽培, “年年吃羊肚, 八十滿山走”便是榆林地區百姓對羊肚菌的讚譽。 但就目前陝南安康地區來說,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尚屬新型產業。

隨著前幾日氣溫回暖, 棚內的羊肚菌長得很快。 放眼望去, 平整濕潤的菌田中, 羊肚菌一簇簇、一根根的立著, 跟戴著帽子撐著小傘的玩偶一樣。

還有不少後生髮的“羊肚菌寶寶”, 小小的褐色菌蓋芽孢剛剛從土裡鑽出來, 俏模樣著實喜人。

“土壤的濕度和棚內的溫度都可以控制, 栽培技術容易掌握, 我可以給你提供。 它的市場價格可不低, 濕菌子每斤我要賣到一百塊, 烘乾後價格在一千左右。 所以,

也屬於適合貧困戶發展的“短、平、快”項目。 ”

“你們看, 棚裡面溫度高, 羊肚菌也長得快。 溫度低的棚口長得慢一些。 ”來自城西社區的產業能人何國順指著棚內即將採摘的羊肚菌, 跟前來取經的貧困戶介紹。

45歲的何國順是城關鎮城西社區的產業能人, 早年做過鋁合金加工生意,

後來和妻子到外省一家大型農場務工, 經過學習和實踐摸索, 他和妻子掌握了科學栽培羊肚菌的技術, 並在當地農場租地進行試種栽培。 2016年年底, 他們無意中得知絲銀壩農業產業園招募能人發展大棚特色農產, 便當即找到了在絲銀壩產業園發展現代農業的石泉民生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永林, 從他的有機蔬菜瓜果種植區租賃到五畝鋼架大棚, 投入五萬多元, 全部用來嘗試栽培羊肚菌。 在借鑒外地栽培技術的基礎上, 結合本地野生菌生長的自然環境, 因地制宜, 模擬調解大棚溫控。 經過夫婦倆三個月來的精心培育, 這季羊肚菌顯然已經試種成功, 五畝地的大棚全部長勢均衡,
菇型飽滿、色澤溫潤。

何國順算了一筆賬:羊肚菌從下半年年底開始栽培, 第三個月開始出菇, 有兩個月的採摘期, 今年的這一季可以持續採摘到5月底才會結束。 夏秋兩季天熱可以經營其他產業, 到冬季培土施肥保養土壤, 然後繼續下一季栽培。 他這一個大棚有6分地,一季就可以採摘300斤。八個大棚近五畝地,一季就能產出2400斤,按照10斤濕菌烘乾成1斤計算,烘乾後這一季可以賣到20多萬元。

準備跟何國順攜手發展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蔣永林說:“我們已經在著手流轉一部分高寒山區的田地,下一步,要和羊肚菌生長的土壤、氣溫相適宜的自然環境下進行大面積栽培試種,爭取打造一個高山食用菌特色產業栽培基地,進行技術推廣,可以帶動當地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進來。”

他這一個大棚有6分地,一季就可以採摘300斤。八個大棚近五畝地,一季就能產出2400斤,按照10斤濕菌烘乾成1斤計算,烘乾後這一季可以賣到20多萬元。

準備跟何國順攜手發展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蔣永林說:“我們已經在著手流轉一部分高寒山區的田地,下一步,要和羊肚菌生長的土壤、氣溫相適宜的自然環境下進行大面積栽培試種,爭取打造一個高山食用菌特色產業栽培基地,進行技術推廣,可以帶動當地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進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