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兵團有座詩歌館,這是全國唯一以艾青本人命名的詩歌館

在新疆石河子有座艾青詩歌館, 這是為紀念艾青在石河子墾區度過的那段難忘歲月而修建的, 是全國唯一以艾青本人命名的詩歌館。

以《大堰河, 我的保姆》等詩作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詩壇泰斗艾青, 於1959年底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960年正式到了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 1967年遣送艾青到條件最艱苦的、有“小西伯利亞”之稱的偏遠連隊八師一四四團參加勞動。

艾青對石河子懷有深厚的情感, 為石河子寫下了詩句:“我到過許多地方, 數這座城市最年輕, 它是這樣漂亮, 令人一見傾心, 不是瀚海蜃樓, 不是蓬萊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

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 艾青被錯劃成右派。 當時任農墾部部長的王震將軍出面保護艾青, 先是安排他去北大荒完達山農場。 王震擔心他的健康, 便決定讓艾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時任兵團副政委的張仲瀚遵照指示, 熱情歡迎和接待了艾青夫婦, 並在生活上做了妥善安排。 1960年夏天, 王震部長來新疆視察, 讓艾青陪同下農場、走工廠, 尤其是到了石河子, 艾青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片土地。 根據艾青的要求, 王震將軍特地找到當時八師政委魚正東, 直接把艾青安置在了石河子, 住在八師大院裡, 生活上享受師級待遇, 主要還是體驗生活, 搞文學創作。

艾青在石河子期間, 完成了《從南泥灣到莫索灣》《年輕的城》《燒荒》《墾荒者之歌》《帳篷》等20多首詩作, 以及長篇報告文學《沙漠在退卻》, 以後結集成《綠洲筆記》出版。

《年輕的城》這首詩是艾青寫給石河子的, 熱情歌頌了建設之初的石河子“令人一見傾心”的美, 那種田園城市的美麗風光, 那種軍墾人積極創造新生活的青春燃燒般的激情。

1975年底, 艾青回到北京, 他在石河子居住了長達15年之久, 創作了一系列反映軍墾生活的文學作品, 培養了一批文學新人, 奠定了石河子“詩城”的文化底蘊。

可以說, 艾青一生對新疆念念不忘。 1982年, 石河子《綠風》詩刊創刊時, 艾青在北京為詩刊題寫了刊名。 1983年, 石河子文聯舉辦《綠風》詩會, 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詩人齊聚石河子, 艾青也特地發來賀詞。

艾青與王震合影

為了紀念這位詩歌王子,1995年,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政府投資250萬元,兵團投資100萬元,共350萬元,在石河子建設艾青詩歌館,建築面積約10畝,館內使用面積也達2484平方米,於1998年11月正式落成。

艾青詩歌館主體分三個展廳。一展廳:艾青同志的生平及主要著作。詳細記敘了艾青同志出生及成長過程以及一系列遭遇;二展廳:記敘了艾青同志的晚年及國家領導人、文藝界著名人士對艾青的評價;三展廳:展出了眾多藝術界名流懷念艾青同志的珍貴書畫等紀念品。

2000年,艾青詩歌館被中國作家協會選定為“中國作家協會生活創作基地”,同時成為石河子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面向海內外發行的全國三大詩刊之一的《綠風》詩刊編輯部就在該館內。

艾青與王震合影

為了紀念這位詩歌王子,1995年,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政府投資250萬元,兵團投資100萬元,共350萬元,在石河子建設艾青詩歌館,建築面積約10畝,館內使用面積也達2484平方米,於1998年11月正式落成。

艾青詩歌館主體分三個展廳。一展廳:艾青同志的生平及主要著作。詳細記敘了艾青同志出生及成長過程以及一系列遭遇;二展廳:記敘了艾青同志的晚年及國家領導人、文藝界著名人士對艾青的評價;三展廳:展出了眾多藝術界名流懷念艾青同志的珍貴書畫等紀念品。

2000年,艾青詩歌館被中國作家協會選定為“中國作家協會生活創作基地”,同時成為石河子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面向海內外發行的全國三大詩刊之一的《綠風》詩刊編輯部就在該館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