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詭異炫目的《妖貓傳》背後,是一個不為人知的楊貴妃

隨著電影《妖貓傳》的上映,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人楊貴妃又被大眾所關注。 她香豔的宮廷生活、迷之死亡, 以及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塑造出來的與玄宗“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淒絕愛情, 都令人想一探究竟。

世界華人週刊專欄作者:辛上邪(加拿大)

視界才是世界;人生不易, 要以積極的心態自娛自樂

全文3736字, 讀完大約6分鐘

· 01 ·

楊貴妃名玉環, 原籍華陰縣, 屬於弘農楊氏, 漢代以來就是望族。 家族中出過不少達官要員, 宮廷後妃。

初唐大詩人楊炯、武則天的母親、玄宗的元獻皇后(肅宗生母)等也都出自這個家族。 但一個大家族中各房發展也不均衡。 楊玉環的父親只是個小官, 卒于四川任上。 楊玉環出生于四川, 父母雙亡後, 被河南任職的叔父收養。

《妖貓傳》楊玉環劇照

開元二十二年, 楊玉環十六七歲時, 嫁給了比她小一兩歲的壽王。 有一種說法是, 當時壽王在東都洛陽陪玄宗出行, 看到了街市人群中的楊玉環, 由此生情。

在玄宗眾多的皇子中, 壽王頗有來歷。 壽王的母親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 作為武則天家族成員, 中宗反唐後, 武惠妃也被籍沒入宮為官奴。 官奴的身份很低微,

連一般的宮女都不如。 幸運的是, 她長大後被玄宗選中侍寢, 並迅速發展為專寵。

電影中的壽王李瑁

武惠妃體態豐盈, 姿容俏麗, 這一點和後來的楊貴妃很相似——從中亦可見玄宗喜歡的女性的類型。 有趣的是, 可能感受到了豐腴誤國, 在為後來為太子肅宗選侍寢宮女時,

玄宗選的都是頎長、白皙的女子。

武惠妃死時38歲, 專寵二十餘年。 她的死是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 玄宗對於武惠妃的寵愛登峰造極, 特意為她設立的“惠妃”的妃子等級, 禮遇如同皇后。 然而她並不滿足, 先是讓玄宗廢了王皇后, 意欲成為皇后。

由於武李兩家的血海深仇, 大臣們激勵反對, 武惠妃的美夢成空。 接著, 她又三番五次地攛掇玄宗將太子廢了, 改立壽王為太子。

電影中的武惠妃形象

玄宗和武惠妃生了幾個孩子, 皆早夭。 生了壽王后, 抱出宮讓甯王代養。 甯王是玄宗的大哥, 本來是睿宗立的太子。 看到玄宗英武非凡,他主動讓位給老三玄宗。因此,玄宗稱呼甯王為“讓皇帝”,對甯王表現出特別的敬重。在甯王夫婦的精心照料下,壽王健康成長起來,玄宗對他“寵冠諸子”。

為了立壽王為太子,武惠妃夥同李林甫聯手誣陷太子及另兩位皇子。三位皇子死後,冤魂不散。武惠妃驚恐而死。玄宗也放棄了立壽王為太子的念頭。

失去了武惠妃,玄宗感到無比寂寞。玄宗高大威猛,身強體健,四五十歲時還能和駙馬們一起打馬球,想必也是受不了長夜漫漫。雖然有各種浪漫的選伴方式,比如讓妃子們下棋,贏者侍寢;或者令妃子們戴鮮花,玄宗捉了彩蝶放飛,“隨蝶所止幸之”;再或者不斷嘗試新人。但是玄宗都找不到能像武惠妃那樣與他情投意合的可人了。

· 02 ·

武惠妃死後兩年,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高力士安排楊玉環和玄宗在華清宮見面。華清宮有溫泉,從開元十一年設立後,玄宗冬天總要去一趟。白居易詩中所說“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除了“春寒”實為“冬寒”,其他細節應該比較合乎當時的情形。玄宗一見“姿質豐豔”的玉環,立即傾心。

公平地說,無論楊玉環是否願意從壽王妃變身玄宗的貴妃,她根本沒有選擇權。壽王亦如是。於是,從華清池回去後,楊玉環主動提出入道,離開壽王府,在宮中道觀修行伴駕的就成了“太真”。當了一年多道姑後,玄宗令其還俗,並將開元年號改完天寶,將玉環視為天賜之寶。

電視劇楊貴妃入道形象

天寶四載,楊玉環被正式封為貴妃。“貴妃”如同“惠妃”一樣,是專門設置的妃子等級,亦同樣是“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后等”。延遲三年是由於開元二十九年甯王薨。壽王以甯王為養父,守孝三年。守孝結束後,玄宗為壽王再選壽王妃,由是耽誤了玉環到貴妃的進度。可能懶得改年號了,玄宗特意規定,以後天寶紀年不用年,而用載了。

不僅專寵貴妃,玄宗對貴妃的三位堂姐也寵溺異常,還將武惠妃生的太華公主嫁給了貴妃的堂兄楊錡。貴妃另一位堂兄楊銛也備受禮遇。彼時各王公大臣兒女的婚嫁都必須要經過三位夫人“做媒”,給她們豐厚的酬謝。楊家人雞犬升天,貴妃的另一位堂哥楊國忠後來當上了宰相。

電視劇中的楊國忠形象

貴妃不離玄宗左右,“玄宗凡有幸,貴妃無不隨侍,乘馬則高力士執轡授鞭”。玄宗對貴妃如此情深意切不是沒有道理的。

貴妃除了美姿容,關鍵是樂藝高超。她雖富態,卻善於跳胡旋舞,舞起來有天女之資。還善於擊磬,所擊出的音樂與眾不同。玄宗為她用藍天綠玉製作了專用磬,加上金墜珍珠等各色貴重飾物,並用黃金打造了兩隻各兩百斤的獅子作為磬的架子。她還是琵琶高手。“諸王貴主洎虢國已下,競為貴妃琵琶弟子。”也能和玄宗一起作曲,創制出《 霓裳羽衣舞曲》。《霓裳》是貴妃之絕技。

影視劇中楊貴妃彈琵琶形象

令玄宗百處不厭的還有她的善解人意。某次,玄宗與親王下棋,眼看皇帝快輸了,貴妃便將懷中抱著的西域供奉的寵物犬放出,跑亂了一盤棋。玄宗稱其為“解語花”,又比擬其為“忘憂花”、“銷恨花”。貴妃雖有城府,又有爛漫之時。寒冬臘月,她拿著兩根房檐上結的冰條玩兒。玄宗問她拿著什麼,她說拿著是“冰箸”。皇帝被“冰筷子”這種比喻逗樂了,對左右說“妃子聰慧,比象可愛也。”貴妃穿褲襪上繡有鴛鴦並蒂蓮,玄宗戲言鴛鴦蓮花是繞白藕而生,貴妃日後便用“藕覆”命名褲襪。

· 03 ·

而更讓玄宗心動的是貴妃的媚態。貴妃宿酒初消,曾獨游後苑,“傍花樹,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至夏苦熱時,每日含一玉魚兒于口中。夏月,衣薄如蟬翼,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以巾帕擦拭,色如桃紅。玄宗又多賜貴妃龍涎香等名香,致使旁人衣服被貴妃的飄帶拂過,就能獲異香,經久不散。

影視劇中楊貴妃形象

如此之佳人,玄宗怎能不愛?“明皇正寵妃子,不視朝政。安祿山初承聖眷,因進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紅。每當寢處之際,則含香一粒,助情發興,筋力不倦。”含著安祿山進獻的“助情花”,玄宗要和玉環做“被底鴛鴦”。“帝時擁貴妃于綃帳內,謂宮嬪曰;‘爾等愛水中鸂鶒,爭如我被底鴛鴦?’”

所謂“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而“這世上所有的久處不厭,都是因為用心”。貴妃和玄宗的關係也一樣經過了磨合。玄宗喜歡樂藝高超的美女,宮廷網羅,各地也紛紛進獻。剛開始,貴妃不能接納玄宗的濫情,兩次因為嫉妒觸怒天顏,被送回娘家(堂兄家)。由於玄宗不捨得、貴妃也會求情,兩次又皆化險為夷。

貴妃學會了容眾美同樂。凡是玄宗喜歡的藝人,貴妃都喜歡,並有選擇性地守為徒弟。玄宗將太宗李世民征高麗虜獲的高麗國寶贈送貴妃,而貴妃轉贈當紅藝人阿蠻。宴會上,經常跟著玄宗“下海”,滿足玄宗的好熱鬧、好表演的喜好。

兩人花前呢儂,“御苑新有千葉桃花,帝親折一枝插于妃子寶冠上,曰:‘此個花尤能助嬌態也。’”月下賞玩,“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園中觀覽,“天寶年,內中柑橘結實,帝日與貴妃賞禦,呼為‘瑞聖奴’。”還發明了互動新遊戲——捉迷藏。

禁中新栽牡丹盛開,玄宗月夜與貴妃賞花,並召梨園樂人伴駕。但玄宗以“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由,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時任翰林學士的李白,令李白作新詞。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

在十幾年卿卿我我之後,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破潼關後,玄宗在一個清晨帶著貴妃和楊氏兄妹及少數親信逃離長安。逃到馬嵬坡時,兵士不肯前行,要求處死楊氏兄妹,包括貴妃。玄宗賜白綾,高力士監督或者“幫助”貴妃縊死。和武惠妃一樣,楊貴妃亦死于38歲。

陝西楊貴妃墓

楊貴妃死後,玄宗自然是各種思念。此後7年,玄宗駕崩。再14年,壽王薨。

· 04 ·

楊貴妃和玄宗的生死情仇被白居易寫入《長恨歌》,又被他的朋友陳鴻寫成“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白居易的作品在唐代深受日本、朝鮮人喜歡。《長恨歌》及傳傳入日本後,在日本廣泛地被傳播,並演化出多種故事。楊貴妃被說成從馬嵬坡逃離後東渡日本。在日本,又化身為日本本地的神祇、天仙、觀音、女刺客、政治難民等等,還有了墓地、紀念的寺院,並有多種文學、文獻、繪畫表現。楊貴妃和徐福、吳太伯成了在日本最受敬仰的中國人。甚至連山口百惠都曾經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

日本山口縣一座寺廟據傳這就是楊貴妃墓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了《妖貓傳》。玄宗崩後10年,白居易出生。大約34歲時,白居易作《長恨歌》。白居易之外,唐代不少詩人都寫過關于楊貴妃的詩,有的是持否定態度,有的是對貴妃心存同情。

最早否定楊貴妃的詩人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前,杜甫就針對楊家兄妹的不可一世寫過《麗人行》。馬嵬坡兵變半年後,杜甫在投奔肅宗的途中被叛軍抓至長安。舊地重遊,面貌全非,他作了《哀江頭》。明眸皓齒的楊玉環慘死,成了孤魂野鬼。而玄宗一路西逃,入劍閣。曾經的恩愛化為烏有,陰陽相隔。又過數月,杜甫寫《北征》批判性更強,將貴妃比作褒姒、蘇妲己,贊同馬嵬兵變的大將陳玄禮。

李益、劉禹錫、杜牧、羅隱等都寫過馬嵬坡的詩句,指責楊貴妃是紅顏禍水。鄭畋的《馬嵬坡》則讚揚賜死貴妃是聖明之舉,否則玄宗就要步陳後主的後塵。

但是李益的另一首詩《過馬嵬》中對楊貴妃又表示出同情。徐寅、高駢、韋莊亦作詩流露出對貴妃之死感到冤枉。李商隱的兩首《馬嵬》則是對玄宗、玉環之愛情的悲哀表達出無奈、憐憫。

影視劇唐玄宗和楊貴妃形象

素來是非都由後人評說。關於馬嵬兵變和貴妃的傳說廣見與詩詞、小說、劇本,上文提到的之外,還有如《楊太真外傳》《梧桐雨》《長生殿》等。可惜再多的語言描述也難以還原彼時的濃豔繁盛,也無從體會那段“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情感。無論《妖貓傳》如何窮盡想像,終是一場虛擬。

看到玄宗英武非凡,他主動讓位給老三玄宗。因此,玄宗稱呼甯王為“讓皇帝”,對甯王表現出特別的敬重。在甯王夫婦的精心照料下,壽王健康成長起來,玄宗對他“寵冠諸子”。

為了立壽王為太子,武惠妃夥同李林甫聯手誣陷太子及另兩位皇子。三位皇子死後,冤魂不散。武惠妃驚恐而死。玄宗也放棄了立壽王為太子的念頭。

失去了武惠妃,玄宗感到無比寂寞。玄宗高大威猛,身強體健,四五十歲時還能和駙馬們一起打馬球,想必也是受不了長夜漫漫。雖然有各種浪漫的選伴方式,比如讓妃子們下棋,贏者侍寢;或者令妃子們戴鮮花,玄宗捉了彩蝶放飛,“隨蝶所止幸之”;再或者不斷嘗試新人。但是玄宗都找不到能像武惠妃那樣與他情投意合的可人了。

· 02 ·

武惠妃死後兩年,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高力士安排楊玉環和玄宗在華清宮見面。華清宮有溫泉,從開元十一年設立後,玄宗冬天總要去一趟。白居易詩中所說“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除了“春寒”實為“冬寒”,其他細節應該比較合乎當時的情形。玄宗一見“姿質豐豔”的玉環,立即傾心。

公平地說,無論楊玉環是否願意從壽王妃變身玄宗的貴妃,她根本沒有選擇權。壽王亦如是。於是,從華清池回去後,楊玉環主動提出入道,離開壽王府,在宮中道觀修行伴駕的就成了“太真”。當了一年多道姑後,玄宗令其還俗,並將開元年號改完天寶,將玉環視為天賜之寶。

電視劇楊貴妃入道形象

天寶四載,楊玉環被正式封為貴妃。“貴妃”如同“惠妃”一樣,是專門設置的妃子等級,亦同樣是“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后等”。延遲三年是由於開元二十九年甯王薨。壽王以甯王為養父,守孝三年。守孝結束後,玄宗為壽王再選壽王妃,由是耽誤了玉環到貴妃的進度。可能懶得改年號了,玄宗特意規定,以後天寶紀年不用年,而用載了。

不僅專寵貴妃,玄宗對貴妃的三位堂姐也寵溺異常,還將武惠妃生的太華公主嫁給了貴妃的堂兄楊錡。貴妃另一位堂兄楊銛也備受禮遇。彼時各王公大臣兒女的婚嫁都必須要經過三位夫人“做媒”,給她們豐厚的酬謝。楊家人雞犬升天,貴妃的另一位堂哥楊國忠後來當上了宰相。

電視劇中的楊國忠形象

貴妃不離玄宗左右,“玄宗凡有幸,貴妃無不隨侍,乘馬則高力士執轡授鞭”。玄宗對貴妃如此情深意切不是沒有道理的。

貴妃除了美姿容,關鍵是樂藝高超。她雖富態,卻善於跳胡旋舞,舞起來有天女之資。還善於擊磬,所擊出的音樂與眾不同。玄宗為她用藍天綠玉製作了專用磬,加上金墜珍珠等各色貴重飾物,並用黃金打造了兩隻各兩百斤的獅子作為磬的架子。她還是琵琶高手。“諸王貴主洎虢國已下,競為貴妃琵琶弟子。”也能和玄宗一起作曲,創制出《 霓裳羽衣舞曲》。《霓裳》是貴妃之絕技。

影視劇中楊貴妃彈琵琶形象

令玄宗百處不厭的還有她的善解人意。某次,玄宗與親王下棋,眼看皇帝快輸了,貴妃便將懷中抱著的西域供奉的寵物犬放出,跑亂了一盤棋。玄宗稱其為“解語花”,又比擬其為“忘憂花”、“銷恨花”。貴妃雖有城府,又有爛漫之時。寒冬臘月,她拿著兩根房檐上結的冰條玩兒。玄宗問她拿著什麼,她說拿著是“冰箸”。皇帝被“冰筷子”這種比喻逗樂了,對左右說“妃子聰慧,比象可愛也。”貴妃穿褲襪上繡有鴛鴦並蒂蓮,玄宗戲言鴛鴦蓮花是繞白藕而生,貴妃日後便用“藕覆”命名褲襪。

· 03 ·

而更讓玄宗心動的是貴妃的媚態。貴妃宿酒初消,曾獨游後苑,“傍花樹,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至夏苦熱時,每日含一玉魚兒于口中。夏月,衣薄如蟬翼,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以巾帕擦拭,色如桃紅。玄宗又多賜貴妃龍涎香等名香,致使旁人衣服被貴妃的飄帶拂過,就能獲異香,經久不散。

影視劇中楊貴妃形象

如此之佳人,玄宗怎能不愛?“明皇正寵妃子,不視朝政。安祿山初承聖眷,因進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紅。每當寢處之際,則含香一粒,助情發興,筋力不倦。”含著安祿山進獻的“助情花”,玄宗要和玉環做“被底鴛鴦”。“帝時擁貴妃于綃帳內,謂宮嬪曰;‘爾等愛水中鸂鶒,爭如我被底鴛鴦?’”

所謂“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而“這世上所有的久處不厭,都是因為用心”。貴妃和玄宗的關係也一樣經過了磨合。玄宗喜歡樂藝高超的美女,宮廷網羅,各地也紛紛進獻。剛開始,貴妃不能接納玄宗的濫情,兩次因為嫉妒觸怒天顏,被送回娘家(堂兄家)。由於玄宗不捨得、貴妃也會求情,兩次又皆化險為夷。

貴妃學會了容眾美同樂。凡是玄宗喜歡的藝人,貴妃都喜歡,並有選擇性地守為徒弟。玄宗將太宗李世民征高麗虜獲的高麗國寶贈送貴妃,而貴妃轉贈當紅藝人阿蠻。宴會上,經常跟著玄宗“下海”,滿足玄宗的好熱鬧、好表演的喜好。

兩人花前呢儂,“御苑新有千葉桃花,帝親折一枝插于妃子寶冠上,曰:‘此個花尤能助嬌態也。’”月下賞玩,“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園中觀覽,“天寶年,內中柑橘結實,帝日與貴妃賞禦,呼為‘瑞聖奴’。”還發明了互動新遊戲——捉迷藏。

禁中新栽牡丹盛開,玄宗月夜與貴妃賞花,並召梨園樂人伴駕。但玄宗以“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由,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時任翰林學士的李白,令李白作新詞。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

在十幾年卿卿我我之後,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破潼關後,玄宗在一個清晨帶著貴妃和楊氏兄妹及少數親信逃離長安。逃到馬嵬坡時,兵士不肯前行,要求處死楊氏兄妹,包括貴妃。玄宗賜白綾,高力士監督或者“幫助”貴妃縊死。和武惠妃一樣,楊貴妃亦死于38歲。

陝西楊貴妃墓

楊貴妃死後,玄宗自然是各種思念。此後7年,玄宗駕崩。再14年,壽王薨。

· 04 ·

楊貴妃和玄宗的生死情仇被白居易寫入《長恨歌》,又被他的朋友陳鴻寫成“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白居易的作品在唐代深受日本、朝鮮人喜歡。《長恨歌》及傳傳入日本後,在日本廣泛地被傳播,並演化出多種故事。楊貴妃被說成從馬嵬坡逃離後東渡日本。在日本,又化身為日本本地的神祇、天仙、觀音、女刺客、政治難民等等,還有了墓地、紀念的寺院,並有多種文學、文獻、繪畫表現。楊貴妃和徐福、吳太伯成了在日本最受敬仰的中國人。甚至連山口百惠都曾經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

日本山口縣一座寺廟據傳這就是楊貴妃墓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了《妖貓傳》。玄宗崩後10年,白居易出生。大約34歲時,白居易作《長恨歌》。白居易之外,唐代不少詩人都寫過關于楊貴妃的詩,有的是持否定態度,有的是對貴妃心存同情。

最早否定楊貴妃的詩人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前,杜甫就針對楊家兄妹的不可一世寫過《麗人行》。馬嵬坡兵變半年後,杜甫在投奔肅宗的途中被叛軍抓至長安。舊地重遊,面貌全非,他作了《哀江頭》。明眸皓齒的楊玉環慘死,成了孤魂野鬼。而玄宗一路西逃,入劍閣。曾經的恩愛化為烏有,陰陽相隔。又過數月,杜甫寫《北征》批判性更強,將貴妃比作褒姒、蘇妲己,贊同馬嵬兵變的大將陳玄禮。

李益、劉禹錫、杜牧、羅隱等都寫過馬嵬坡的詩句,指責楊貴妃是紅顏禍水。鄭畋的《馬嵬坡》則讚揚賜死貴妃是聖明之舉,否則玄宗就要步陳後主的後塵。

但是李益的另一首詩《過馬嵬》中對楊貴妃又表示出同情。徐寅、高駢、韋莊亦作詩流露出對貴妃之死感到冤枉。李商隱的兩首《馬嵬》則是對玄宗、玉環之愛情的悲哀表達出無奈、憐憫。

影視劇唐玄宗和楊貴妃形象

素來是非都由後人評說。關於馬嵬兵變和貴妃的傳說廣見與詩詞、小說、劇本,上文提到的之外,還有如《楊太真外傳》《梧桐雨》《長生殿》等。可惜再多的語言描述也難以還原彼時的濃豔繁盛,也無從體會那段“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情感。無論《妖貓傳》如何窮盡想像,終是一場虛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