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開封第二圍,北門激戰,督師丁啟睿的三千官兵被擒斬

第二圍

【崇禎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甲子日】

十二月二十日就有消息說, 李自成的農民軍又要來襲開封, 城中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二十三日這一天的午後, 七匹快馬直奔開封城而來, 到城東的曹門外面停住, 在城門之外的柵欄上張貼兩份告示, 然後急馳而去。 守城官兵前去追趕, 沒有追上。

年初, 李自成派先頭部隊裝扮成官兵, 試圖偷襲開封, 這一次卻是事先張貼告示, 大肆宣揚將要進攻開封, 顯示他們志在必得的信心。

當天夜裡, 農民軍的主力部隊來到開封城下。

這一次, 李自成聯手羅汝才, 力量比年初時強大得多。 李自成的大營駐紮在應城郡王的花園中, 花園靠近黃河大堤, 距離開封城大約十裡路。 羅汝才駐營在繁塔寺。 繁塔寺建於北宋初期, 位置在開封的東南方。

據估計, 這一次圍城的農民軍一共四十多萬, 其中精兵大約三萬, 另有四十萬脅從之眾。

這些人都是河南各地的饑民, 被農民軍裹挾而來, 沒有經過基本的作戰訓練, 只能幫助做一些簡單的搬運工作, 跟著農民軍混飽肚皮。

四十多萬人聚集在開封城外, 那種場面頗為壯觀。

農民軍首選的攻城方向是開封的東城, 這恐怕也和上一次在西城遭受挫敗有些關係。

此時, 曹門左所總社的社長一直在家裡養病, 於是祥符縣令連夜任命秀才李光壂為總社長。

李光壂, 字康侯, 號熙亮, 開封府祥符縣人, 是開封府學的生員。 身為曹門總社的社長, 李光壂親自參加了以後的開封保衛戰, 非常熟悉其中的細節, 後來寫成了著名的《守汴日誌》一書, 保存下來許多珍貴的史料。

和上次一樣, 城中的主要官員也做了分工。

巡按禦史任浚負責守衛曹門, 開封府的知府吳士講、推官黃澍協守。

祥符縣知縣王燮負責守衛北門, 管河同知桑開第、周王府的承奉官曹坤、鄉紳張文光協守。

左布政使梁炳負責守衛東門, 都司譚國禎協守。

守道蘇壯負責守衛西門。

河南巡撫高名衡和總兵官陳永福負責守衛南門,

二人同時也負責隨時增援東門和曹門。

二十四日, 攻城戰正式開始。

正如預期的一樣, 農民軍的進攻主要集中在開封城的東北角, 也就是北門到曹門一帶。

督師丁啟睿率領三千人馬從南陽趕來救援開封, 在城濠邊紮營防守。 結果與農民軍剛一交手便全軍潰敗, 大部分官軍投降。 李自成擔心這三千官兵成為隱患, 十幾天之後的正月初三, 命令這些官兵前往老營點名, 將他們捆住雙手全部斬殺, 丟進蓮池之內。

擊潰城外官兵之後, 農民軍趁勢攻城, 奪取了北門的月城, 有人甚至登上了甕城。

月城和甕城是古代城門的一種防禦設計。 甕城一般是半圓形, 也有方形, 套建在城門外側。 甕城也有一道城門, 門外是狹長的月城, 走出月城, 才算是出了城門。

這種設計, 相當於在城門之外另外增加了兩道城門, 給城門加了兩道保險, 加大了攻城的難度。

《守汴日誌》記載, 守衛北門的是回營, 一位名叫李耀的將官率領幾十名回兵, 手持長長的大柳櫞, 躍過甕城,把爬上甕城和月城的農民軍都打下去。知縣王燮帶人投擲火把,把城下的農民軍燒死。

周府的勇士用泥土封堵城門,防止城門被撞開。農民軍試圖從外面拆掉城門,守城者在門上開出兩個孔洞,伸出長鉤,鉤住拆門者,將其斬首。

開封三圍(之六) 于左 撰

躍過甕城,把爬上甕城和月城的農民軍都打下去。知縣王燮帶人投擲火把,把城下的農民軍燒死。

周府的勇士用泥土封堵城門,防止城門被撞開。農民軍試圖從外面拆掉城門,守城者在門上開出兩個孔洞,伸出長鉤,鉤住拆門者,將其斬首。

開封三圍(之六)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