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下什麼東西最大”宰相回答妙不可言,皇帝拍手稱善,當場重賞

西元960年, 北宋太祖趙匡胤終結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局面, 基本統一了除燕雲十六州以外的天下。 北宋能夠在群雄之中生存下來, 依靠的不僅僅是皇帝一人的努力, 開國功臣的豐功偉績也是不能忽略的。 其中最受推崇的一位, 應該就是宰相趙普了。

趙普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實在是個奇人, 因為根據一個叫林駧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 一代勳臣也, 東征西討, 無不如意, 求其所學, 自《論語》之外無餘業。 ”趙普所學的書籍, 除了《論語》之外, 沒有別的了。 放到現在, 就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差生, 而且語文只懂得《論語》的話恐怕也拿不到高分。

那麼, 趙普又是憑藉什麼輔佐趙匡胤治理天下的呢?你還別說, 《論語》帶給趙普的理論素養真是不錯, 至少在討好趙匡胤這方面上, 趙普做的十分得體。 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吧。

有一天, 趙匡胤和趙普閒聊的時候突然討論到一個話題--“這天底下什麼東西最大呢?”趙普心裡泛起了嘀咕, 這要是問天底下誰最大?那毫無疑問是皇帝了。 可要問什麼東西最大, 總不能還說是皇帝, 應該找一個虛擬的東西回答。 可有兩個答案讓趙普無法抉擇, 一個是對父母的“孝道”,

另一個是皇帝的“權力”。

北宋依舊主張儒家思想, 孝可謂是重中之重;然則封建社會皇權大過天, 又不能夠忽視。 正當趙普頭疼之時, 趙匡胤又增加了問題的難度, “這世界上什麼東西比其他物件都要大呢?”看來, 答案既不能是“孝道”, 也不能是“皇權”,

兩者不可互評高低。 於是, 趙普回答了兩個字--“道理”。

很顯然, 趙普這個回答是有些投機取巧的。 道理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孝敬父母是道理, 忠君守義更是道理, 道理始終是最大的那一個, 縱使皇帝這樣的九五之尊, 也必須在道理面前低頭。 趙匡胤聽了這個答案果然哈哈大笑, 當場就賞賜了趙普。

如此看來, 依照趙普的本事, 在北宋混個安享晚年是不難的。 只可惜, 熟讀《論語》的他最終還是在權力、金錢面前低下了腦袋。 趙普擔任宰相的時候是極其專制的, 為了鞏固他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地位, 趙普的執政風格十分嚴厲。 其他朝臣不僅十分忌憚趙普, 還要費盡心思賄賂他以保平安。

趙普收受了大把的賄賂, 連自家在東京汴梁的府宅都是用這些金子修建的。 這樣以權謀私, 中飽私囊的宰相, 如何不會招致朝臣們的仇恨呢?因此, 趙普的事情很快就被告發了, 趙匡胤得知後也十分氣憤, 馬上著手削弱趙普的羽翼, 分化趙普的權力。 最後, 趙普被調出京城, 遠離權力中心到偏遠地區任職了。

《論語》給趙普帶來了榮譽,卻沒有讓趙普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邊是趙普失意的原因。

《論語》給趙普帶來了榮譽,卻沒有讓趙普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邊是趙普失意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