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四五千人飲水和遺跡保護發生了衝突,怎麼破?

二戰時期侵華日軍對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進行狂轟濫炸後, 在加茂河畔建立軍事據點並大量徵集民工開路、架橋, 期間劫掠、誘騙中國婦女充當“慰安婦”……作為日軍侵瓊罪行的鐵證, 矗立在加茂河中的一個個橋墩半個世紀以來默然肅立, 似乎一直靜靜地向世人昭示著那段屈辱的歷史。 然而就在12月18日, 這些橋墩卻被南茂居職工剷除挪離, 這也是加茂境內最後僅存的一處日軍侵瓊罪證類遺跡。

如今橋墩挪離原址沙石掩蓋出資在加茂河上重新架起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橋。 “由於之前保護意識強, 一大批紀錄侵瓊日軍罪行的重要遺跡遭到毀壞, 也讓這幾處橋墩成了加茂鎮境內的最後一處二戰時期罪證類遺跡。

可就在12月18日, 這處日軍侵瓊最生動的證據之一, 卻被南茂居的職工們用挖掘機盡數剷除。 “我們有四五千人要喝水呀,

農場(南茂居)的水井沒水, 只能把這些橋墩移過去當成臨時水壩, 達到抬高水位的目的, 實在沒辦法才出此下策。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挖出這些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橋墩時, 南茂居相關負責人黃延澤稱, 他們只是將這些橋墩移到別處而已, 並不算是毀壞遺跡。

一台挖掘機將橋墩一一鏟起(圖片均由陳厚志提供)

記者19日下午在加茂河畔看到, 幾處橋墩從水中挖出後, 被移至離原址約五十米外, 被泥沙完全掩蓋後堆成了一座臨時水壩。 隨後, 記者聯繫到保亭縣博物館館長陳玉林, 他表示,類似的侵華日軍罪行遺跡在省內還有很多, 所以並沒有將其納入文物保護對象, 目前也暫時不會針對此事作出相應對策。

“作為日軍侵瓊罪行的鐵證, 怎麼能輕易挖掘且挪動呢?如今‘慰安婦’事件受害者們雖然已相繼離世, 但她們的後代仍將繼續通過各種管道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 保護這些遺跡, 就是為了讓這鐵一般的事實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讓否定日軍侵華罪行的人難以抵賴。

”陳厚志坦言, 好在這些橋墩挖出後還沒有被銷毀, 他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能儘快對這一侵華物證開展搶救性保護。

新聞連結

2001年7月, 在志願者陳厚志等人的幫助下, 黃有良、陳亞扁、林亞金、陳金玉、黃玉鳳、譚玉蓮、譚亞洞、鄧玉民等8名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倖存者, 前往日本提起訴訟, 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還她們清白, 並給予相應賠償。 經過長達8年多的訴訟, 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隨著黃有良老人於今年8月12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乙堆村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至此赴日訴訟的8名海南“慰安婦”原告均含恨逝世。

其中, 陳金玉、黃玉鳳來自保亭加茂地區。 而據陳厚志多年以來的調查顯示, 加茂地區至少有55位元有名有姓的受害者曾被日軍強迫做過“慰安婦”,

不願透露資訊及身份的受害者更是難以計數。

記者:李夢瑤

編輯:南瓜小粉象

戳下大拇指, 勿忘國恥!

對於遺跡保護和居民生活的衝突

你怎麼看?

快來留言區說說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