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在肇慶,俗話說冬大過年!冬至要這樣過才夠味~

明天, 冬至

肇慶人常說冬大過年

在星期五這個小週末

不如過一個“夠味”的冬至

傳統的老肇慶人, 每逢傳統節日都會炒些大魚大肉的菜肴朝拜祖先,

對於冬至, 則更是重視, 在這天, 老肇慶人不但做些大魚大肉的葷菜, 還煮些素菜, 湊夠九碟菜肴, 整整齊齊的排放在桌上, 還加上生果、燒酒還有自家做的點心等等, 用來朝拜祖先。

冬至在不少地區漸被淡忘

但在廣府地區依然看重

常說“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

廣東人把冬至演變為酬謝先祖

呼籲闔家團圓聚餐的節日

我們常以美食歡度節日

冬至當然也不例外

齊團聚、嘗美食、聊家常

這樣的冬至才身心溫暖

二十四節氣冬至

除了團圓飯、吃湯圓

我們還流傳不少冬至習俗哦

你知道嗎?

最傳統: 遵舊禮 拜祖先

老一輩人仍將冬至祭祖

看作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

要向先人表達感激之情,

感謝他們在過去一年的庇護。

網路圖

曹婆婆一直遵循舊禮, 每年冬至前日, 會事先購置鯪魚, “用鹽把鯪魚醃制, 再將鯪魚表皮煎至金黃色, 用保鮮膜封好放進米缸, 稱為‘壓冬’。 ”待到冬至當天, 她會早早起床開缸拿魚, 寓意年年有餘, 再將燒肉、冬柑、湯圓等供品悉數放在大廳敬供祖先。

最懷念: “老廣”的湯圓情結

“以前, 母親在冬至一般需要起早搓粉, 每人都需吃一碗糖心丸才出門。 每到這時, 我們才知道冬至又到了。 ”——廣東省民俗文化協會副會長潘劍明

現在工作雖忙但是湯圓還要吃,

而且要等到一家人都到齊,

才可下鍋煮熟。

用老人家的話說。

湯圓的“圓”, 意味著“團圓”。

一家人一起吃, 才叫“圓滿”。

最團圓:九道菜與糯米飯

馮姨說, 她小時候的冬至記憶離不開一頓團圓飯, 通常由母親掌廚, 提前宰雞殺鵝, 買燒肉, 醃制鯪魚, 再加上粉絲、蝦米、魚蛋、冬菇、蘿蔔等材料做出九道葷素菜, 再分別放進有公雞圖案的“八角碗”中。 “九道菜肴既意味著長長久久, 也表示了對節日的重視。 ”

網路圖

除了九道菜肴,有些廣東家庭特地做臘味糯米飯。在長輩看來,冬季食用臘味糯米飯能暖胃、養生,寓意從年頭到年尾都暖笠笠。

網路圖

最養生:冬至蘿蔔夏至薑

冬季人們為禦寒,

習慣進補而日常少動,

體內易生熱生痰,

食用蘿蔔能止咳嗽,解消渴,

通利臟腑之氣。

廣東其他地方的小夥伴們

過冬至還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哦

一起來漲下知識吧

▼▼

廣州

廣州有許多關於冬至的民諺,例如:“冬節夜最長,難得到天光”、“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冬在頭,賣被去買牛,冬在尾,賣牛去買被”......

現在廣州人過冬至,除了做湯圓,最講究的是家人齊聚,吃頓豐盛大餐。許多廣州人會在冬至這天選擇在酒樓過節,舉家團聚,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

潮汕

“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潮汕地區漢族的冬至民諺,講究的是祖家觀念。

潮汕人過冬至家家戶戶會吃冬節圓,吃完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寓意平平安安,圓圓滿滿。潮汕的人們還有“吃了冬至湯圓就長大一歲”一說。

順德

順德人冬至的習俗,除了太公分豬肉、分柑等習俗寓意“苦盡甘來”外,還有吃糯米飯、湯圓的傳統。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笠笠。湯圓,則象徵著團圓,就像北方人喜歡吃的餃子,都是一個圓圓滿滿的象徵。

陽江

陽江人過冬至,家家戶戶會煮鹹湯圓。湯圓的含義就是團團圓圓。但陽江湯圓與眾不同,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和湯圓一起煮。

陽江作為廣東沿海城市,所以材料也是以海產為主,一般有魷魚絲、幹瑤柱、蝦米幹、鮮貝、煎香的鯪魚肉鬆、臘鴨等做出大海風味的鮮甜湯底。

梅州豐順

豐順人除了吃冬節圓,還會吃一款點心,叫做“嘎羅錢”,即甜糯米糍,類似北方年糕,做法卻簡單。

在傳統小食“糯米錢”的基礎上演變來,用油將熟粉團煎至兩面微脆,再放在砧板上,兩面撒上攪拌均勻的糖粉和炒香芝麻,切成小塊擺盤即成。

中山

中山小欖鎮在冬至吃“水欖”的習俗,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實際上是一種糯米湯圓,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些許菊花肉。

中山的東升人則喜歡用大芥菜、甜薯、豬肉粒燴煮成一種名為“漚冬”的菜祭祖,意為迎接冬天的來臨。而在坦洲,當地的村民還喜歡吃茶果來應節。

東莞

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所以會一早酬神並向神祗叩頭美言幾句,以保佑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兒,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乾、糖果等從婆家趕到娘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此外,東莞水鄉還有吃冬團、煲紫薯糖水、做蘿蔔粄吃燜鵝的習俗。

惠州

艾角,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

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如今艾角作為獨具特色的惠州點心出現在大小飯店的餐桌上。

佛山

冬至當日,各家各戶一早殺雞準備菜肴、果品拜祖先、蒸“松糕”。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一說。冬至一家人團聚,“打邊爐”取暖必不可少。

汕尾

汕尾人們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中的“蛤”和“鴿”同音,而不清楚的人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

冬節鴿作為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你們家冬是打算怎麼過呢?

無論如何開心團圓最重要!

西江君預祝大家

網路圖

除了九道菜肴,有些廣東家庭特地做臘味糯米飯。在長輩看來,冬季食用臘味糯米飯能暖胃、養生,寓意從年頭到年尾都暖笠笠。

網路圖

最養生:冬至蘿蔔夏至薑

冬季人們為禦寒,

習慣進補而日常少動,

體內易生熱生痰,

食用蘿蔔能止咳嗽,解消渴,

通利臟腑之氣。

廣東其他地方的小夥伴們

過冬至還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哦

一起來漲下知識吧

▼▼

廣州

廣州有許多關於冬至的民諺,例如:“冬節夜最長,難得到天光”、“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冬在頭,賣被去買牛,冬在尾,賣牛去買被”......

現在廣州人過冬至,除了做湯圓,最講究的是家人齊聚,吃頓豐盛大餐。許多廣州人會在冬至這天選擇在酒樓過節,舉家團聚,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

潮汕

“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潮汕地區漢族的冬至民諺,講究的是祖家觀念。

潮汕人過冬至家家戶戶會吃冬節圓,吃完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寓意平平安安,圓圓滿滿。潮汕的人們還有“吃了冬至湯圓就長大一歲”一說。

順德

順德人冬至的習俗,除了太公分豬肉、分柑等習俗寓意“苦盡甘來”外,還有吃糯米飯、湯圓的傳統。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笠笠。湯圓,則象徵著團圓,就像北方人喜歡吃的餃子,都是一個圓圓滿滿的象徵。

陽江

陽江人過冬至,家家戶戶會煮鹹湯圓。湯圓的含義就是團團圓圓。但陽江湯圓與眾不同,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和湯圓一起煮。

陽江作為廣東沿海城市,所以材料也是以海產為主,一般有魷魚絲、幹瑤柱、蝦米幹、鮮貝、煎香的鯪魚肉鬆、臘鴨等做出大海風味的鮮甜湯底。

梅州豐順

豐順人除了吃冬節圓,還會吃一款點心,叫做“嘎羅錢”,即甜糯米糍,類似北方年糕,做法卻簡單。

在傳統小食“糯米錢”的基礎上演變來,用油將熟粉團煎至兩面微脆,再放在砧板上,兩面撒上攪拌均勻的糖粉和炒香芝麻,切成小塊擺盤即成。

中山

中山小欖鎮在冬至吃“水欖”的習俗,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實際上是一種糯米湯圓,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些許菊花肉。

中山的東升人則喜歡用大芥菜、甜薯、豬肉粒燴煮成一種名為“漚冬”的菜祭祖,意為迎接冬天的來臨。而在坦洲,當地的村民還喜歡吃茶果來應節。

東莞

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所以會一早酬神並向神祗叩頭美言幾句,以保佑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兒,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乾、糖果等從婆家趕到娘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此外,東莞水鄉還有吃冬團、煲紫薯糖水、做蘿蔔粄吃燜鵝的習俗。

惠州

艾角,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

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如今艾角作為獨具特色的惠州點心出現在大小飯店的餐桌上。

佛山

冬至當日,各家各戶一早殺雞準備菜肴、果品拜祖先、蒸“松糕”。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一說。冬至一家人團聚,“打邊爐”取暖必不可少。

汕尾

汕尾人們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中的“蛤”和“鴿”同音,而不清楚的人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

冬節鴿作為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你們家冬是打算怎麼過呢?

無論如何開心團圓最重要!

西江君預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