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練琴枯燥?快來試試這些辦法!

一、引導孩子自己做出學習鋼琴的決定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 個體自己做出的選擇其堅持性更強。 成人如此, 幼兒也不例外。

在我所帶的孩子當中, 能夠堅持下來的絕大多數是孩子自己對鋼琴感興趣, 自己做出的選擇。

但令人悲哀的是, 絕大多數孩子之所以學鋼琴是父母的決定, 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這勢必會影響孩子在初始階段對鋼琴的興趣, 從而影響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認同, 甚至對鋼琴學習產生厭惡感。 當問及這部分孩子為什麼要放棄學鋼琴時, 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想學, 這又不是我選擇的, 是你們非得讓我學的。 ”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應該完全放任孩子, 讓他們完全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當然不是!這個時期, 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 他們的興趣是需要成人引導的。 例如, 我們曾經用以下方法引導部分孩子對鋼琴產生了興趣:剛開始並不和幼兒說想讓他學鋼琴,

甚至禁止他亂彈鋼琴, 只是每天帶他去學琴的地方玩, 讓他與其他學琴的小朋友遊戲、交流, 並讓程度比較好的小朋友或者老師彈一些在學校裡經常唱的兒歌給他們聽。 同伴之間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 他們很快就有了彈琴的欲望, 這個時候老師可以拿著他的右手彈一曲他們喜歡的歌曲, 左手幫著伴奏。 當他們聽到自己也能彈這麼好聽的曲子時, 他們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 不管孩子剛開始喜不喜歡學鋼琴。 學琴的決定都不能輕易去做。 做決定越容易、越輕率, 後期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 家長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考驗(例如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測驗一下孩子的毅力)或者通過家庭會議的形式通過孩子學琴的決定。

這樣, 他們才能滿懷熱情地去學好鋼琴。

二、端正態度, 讓學琴成為一件輕鬆的事

一個學習鋼琴的孩子, 以後有可能成為一名鋼琴家, 有可能成為一名普通的鋼琴演奏者,

也有可能在鋼琴方面一無所成。 但是不管結果如何, 他們在學琴的過程中瞭解了一個新的領域、發展了自己的興趣, 陶冶了情操, 享受了學琴的整個過程。 這是大多數家長最初都能理解的一個道理, 也是他們讓孩子學琴的初衷。 但是時間一長, 不少家長忘了自己的初衷, 考級、比賽、考學等一系列要求接踵而來。 孩子學琴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琴的興趣越來越低。

每個孩子在學琴之前我們都會針對學琴的目的與家長進行交流。 絕大多數的家長明確表示, 學琴只是培養孩子的興趣, 讓他們瞭解一些關於藝術方面的知識, 沒打算讓孩子走專業的路, 無意讓孩子進行鋼琴過級。 但是一年之後的統計結果顯示,

絕大多數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考級, 部分家長甚至要求老師讓孩子進行考前特訓, 準備跨級考試。 與一名幼兒的交談充分體現了家長們的心態:

師:“今年你媽媽想不想讓你過級啊”

生:“想”

師:“那麼你想不想呢?”

生:“當然不想”

師:“那你回去和媽媽商量一下, 明年再考吧?”

生:“我媽媽說了, 沒得商量”。

由於家長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 也就有太多的失望。 學琴之路並不輕鬆, 興趣才是他們堅持下來的最好動力。

三、適當鼓勵,讓孩子體會學琴的成就感

對大多數幼兒來說,適當的表揚是促進他們學習,提高他們興趣的最好方法。這遠遠要比斥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更具有突出效用。因為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對鋼琴更有興趣。假如孩子一彈錯就被訓斥,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從樂曲轉移到父母的話語上來,而且由於生怕再彈錯而更加小心翼翼的彈琴,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音樂感受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鋼琴興趣下降甚至放棄鋼琴。

如果家長多些鼓勵,例如跟孩子說:“不要急,慢慢來,你肯定能彈好”“你的手型不是太好,想一下老師是怎樣做的?對,這樣子就很棒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做越好,對鋼琴也會越來越感興趣。

當然,對孩子的鼓勵並不代表一味的誇獎孩子。如果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誇獎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成就感降低,如果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做得好、你真棒”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也會適得其反。

另外,不要用物質獎勵來強化孩子的練琴行為。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練琴經常會說:“認真練半個小時的琴,回頭給你買好吃的”,或者說:“好好練琴,回去讓你玩一個小時的電腦遊戲。”試想,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孩子,練琴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如何讓孩子培養對鋼琴的興趣,當這些強化物失效的時候,孩子還會主動練琴嗎?

四、精選學習內容,讓孩子能聽懂您的課

幼兒初學鋼琴,教材選用很重要。很多家長、老師為了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專業的鋼琴教育,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剛開始就以哈農、拜爾等為主要教材,讓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懵懵懂懂,練琴的過程中枯燥乏味。這無疑是對幼兒學習興趣的致命打擊。因此,我們在教材選取過程中應當注意內容的遊戲化、趣味性、形象性。我們可以以趣味性強的專業鋼琴教材為主、兒童熟悉的兒歌改變的教材為輔,配以娛樂性較強的四手聯彈等曲目,讓孩子在學琴中體會到快樂。例如,我們以《小湯普森》作為主要教材。這本教材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樂曲生動形象、歡快有趣,旋律簡單生動,插圖與樂曲結合,很容易讓幼兒理解並產生興趣。另外,我們還摘選了孩子們在幼稚園或者小學音樂課上經常唱的歌曲,編配成鋼琴曲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五、把握正確方法,牢牢抓住孩子的學習興趣

單純的文字講解、枯燥的反復練習無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兒童的思維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兒童的注意力需要成人的引導才能維持。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兒童的想像力為基點,以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問題。

例如,手型問題可以用蓋小房子來形容,手背是小房頂,十個手指娃娃是撐著小房子的,小房頂不能塌,否則會砸到手指娃娃,使他們走不動路。 五線譜可以比喻成火車,分成一小節一小節的,中間分隔的線叫小節線,最後結束的那個一條粗一條細的線叫終止線。另外,我們還可以把所學知識編織成兒歌的形式呈現,例如為了讓孩子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我們可以編制兒歌:“圓圓雞蛋唱4拍,小小球拍唱2拍,嘿嘿蝌蚪唱1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牢牢把握孩子的學習興趣,抓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水準。

六、合理安排練琴時間,謹防孩子產生倦怠心理

“要學好鋼琴,三分在教,七分在練”,“鋼琴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這些話充分說明了練琴的重要性。但是,幼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片面的強調讓孩子長時間的練琴反而會適得其反。美國鋼琴家霍夫曼曾經說過:“每天練琴時間過長,對於學習往往起反作用。任何練習時間過長,就好像把手絹卷起來又打開,打開又卷起來似的,徒是浪費。”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幼兒聚精會神的注意某一事物平均時間很短,一般是15-20分鐘。因此,幼兒練琴時間安排宜短不宜長。一般的說,3-4歲兒童每次練習5-10分鐘,4-5歲兒童每次練習10-20分鐘,5-6歲兒童每次練習20-30分鐘。兩次練習時間應稍事休息,消除疲勞,以保證練習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另外練琴時間最好盡可能的固定下來,使之像每天的洗臉、刷牙一樣規律;有可能的話也可以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進行。這樣,每次練琴都不會負擔太重,也可以調節視力和有利於消除大腦、身體的疲勞,而且每天練琴幾次,不斷地重複和鞏固,加深了記憶,提高了效率。

三、適當鼓勵,讓孩子體會學琴的成就感

對大多數幼兒來說,適當的表揚是促進他們學習,提高他們興趣的最好方法。這遠遠要比斥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更具有突出效用。因為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對鋼琴更有興趣。假如孩子一彈錯就被訓斥,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從樂曲轉移到父母的話語上來,而且由於生怕再彈錯而更加小心翼翼的彈琴,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音樂感受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鋼琴興趣下降甚至放棄鋼琴。

如果家長多些鼓勵,例如跟孩子說:“不要急,慢慢來,你肯定能彈好”“你的手型不是太好,想一下老師是怎樣做的?對,這樣子就很棒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做越好,對鋼琴也會越來越感興趣。

當然,對孩子的鼓勵並不代表一味的誇獎孩子。如果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誇獎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成就感降低,如果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做得好、你真棒”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也會適得其反。

另外,不要用物質獎勵來強化孩子的練琴行為。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練琴經常會說:“認真練半個小時的琴,回頭給你買好吃的”,或者說:“好好練琴,回去讓你玩一個小時的電腦遊戲。”試想,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孩子,練琴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如何讓孩子培養對鋼琴的興趣,當這些強化物失效的時候,孩子還會主動練琴嗎?

四、精選學習內容,讓孩子能聽懂您的課

幼兒初學鋼琴,教材選用很重要。很多家長、老師為了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專業的鋼琴教育,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剛開始就以哈農、拜爾等為主要教材,讓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懵懵懂懂,練琴的過程中枯燥乏味。這無疑是對幼兒學習興趣的致命打擊。因此,我們在教材選取過程中應當注意內容的遊戲化、趣味性、形象性。我們可以以趣味性強的專業鋼琴教材為主、兒童熟悉的兒歌改變的教材為輔,配以娛樂性較強的四手聯彈等曲目,讓孩子在學琴中體會到快樂。例如,我們以《小湯普森》作為主要教材。這本教材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樂曲生動形象、歡快有趣,旋律簡單生動,插圖與樂曲結合,很容易讓幼兒理解並產生興趣。另外,我們還摘選了孩子們在幼稚園或者小學音樂課上經常唱的歌曲,編配成鋼琴曲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五、把握正確方法,牢牢抓住孩子的學習興趣

單純的文字講解、枯燥的反復練習無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兒童的思維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兒童的注意力需要成人的引導才能維持。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兒童的想像力為基點,以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問題。

例如,手型問題可以用蓋小房子來形容,手背是小房頂,十個手指娃娃是撐著小房子的,小房頂不能塌,否則會砸到手指娃娃,使他們走不動路。 五線譜可以比喻成火車,分成一小節一小節的,中間分隔的線叫小節線,最後結束的那個一條粗一條細的線叫終止線。另外,我們還可以把所學知識編織成兒歌的形式呈現,例如為了讓孩子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我們可以編制兒歌:“圓圓雞蛋唱4拍,小小球拍唱2拍,嘿嘿蝌蚪唱1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牢牢把握孩子的學習興趣,抓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水準。

六、合理安排練琴時間,謹防孩子產生倦怠心理

“要學好鋼琴,三分在教,七分在練”,“鋼琴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這些話充分說明了練琴的重要性。但是,幼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片面的強調讓孩子長時間的練琴反而會適得其反。美國鋼琴家霍夫曼曾經說過:“每天練琴時間過長,對於學習往往起反作用。任何練習時間過長,就好像把手絹卷起來又打開,打開又卷起來似的,徒是浪費。”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幼兒聚精會神的注意某一事物平均時間很短,一般是15-20分鐘。因此,幼兒練琴時間安排宜短不宜長。一般的說,3-4歲兒童每次練習5-10分鐘,4-5歲兒童每次練習10-20分鐘,5-6歲兒童每次練習20-30分鐘。兩次練習時間應稍事休息,消除疲勞,以保證練習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另外練琴時間最好盡可能的固定下來,使之像每天的洗臉、刷牙一樣規律;有可能的話也可以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進行。這樣,每次練琴都不會負擔太重,也可以調節視力和有利於消除大腦、身體的疲勞,而且每天練琴幾次,不斷地重複和鞏固,加深了記憶,提高了效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