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純白的狗狗薩摩耶,會不會是北極狐的後代?

如果有人問你:生活在地球最北邊的犬科動物是什麼?答案應該是 西伯利亞哈士奇 北極狐……

北極狐Vulpes lagopus, 一臉可愛。 圖片:Eric Kilby / wikipedia

狐狸也有著呆萌臉

作為一種名字裡帶“北極”的動物, 北極狐的分佈範圍幾乎遍佈整個北極圈。 和它們的南方親戚相似, 北極狐食譜的覆蓋面也比較廣, 除了以各種鼠和兔作為主糧之外, 它們並不抗拒魚、海鳥、鳥蛋以及各種屍體, 食物較為短缺的時候也能偶爾吃點素度日。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挑食”的特質, 使得北極狐獲得了比它們的鄰居北極熊更廣闊的活動範圍和生存空間。

抓住歐絨鴨Somateria mollissima。 圖片:Matthias Breiter

北極狐長得十分小巧, 一眼看上去並不怎麼像是“狐狸”——特別是換上一身毛茸茸的冬季毛時, 短小圓鈍(PS:相對而言)的吻部, 和小巧的圓三角形的耳朵藏在蓬鬆的毛髮中, 使得整張臉看起來是圓滾滾中透著一股呆萌的氣息, 完全不符合我們傳統印象中尖尖中帶著一絲奸詐的狐狸臉, 反倒更接近於某些人畜無害(偽)的小型寵物犬的外觀。

一臉呆萌的北極狐。 圖片:Eric Kilby / wikipedia

不過話又說回來, 就算是臉像我這麼圓的人, 走在冬天凜冽的寒風中, 還是會有鼻子耳朵被凍掉的感覺。 因此, 生活在北極的動物(北極狐/熊/狼/兔/……)都會儘量減少耳朵、吻部這些充滿血管和神經的敏感部位暴露在凜冽寒風中的面積。 這樣既可以避免這些“不得不突出來”的器官(部位)在低溫環境中被凍傷, 也可以減少體溫的損失, 以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北極狐有著相對短小的吻部和耳朵。 圖片:Eric Kilby / wikipedia

超敏捷的北極捕食者

有趣的是, 儘管北極狐的耳朵看起來小小的, 它的聽力卻一點不含糊(幾乎可以盲考六級聽力了)。 它們那小巧玲瓏的耳朵甚至能夠分辨出“食物們”在厚厚的積雪層下挖坑打洞的聲音, 並且準確判斷出它們的位置。

聽, 這是誰?圖片:whitewolfpack.com

一旦北極狐確認了獵物的方位, 它們會立即採用一種非常“狐狸”的捕食方式發起進攻——後肢突然發力高高躍起, 在半空中調整姿態變成前肢朝下的狀態, 然後以一個跳水運動員入水的姿勢, 將頭部和前肢插入雪中, 直接壓向獵物所在的位置。 這麼華麗而優美的姿勢,家養的博美和狐狸狗可做不出來。

經典的撲食動作,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但帥比較重要。圖片:老貓

這種插水式的捕食方法,可以說是狐狸家的不傳之秘了(滑動查看多圖);圖為赤狐<戳這裡去回顧>。圖片:Donald M. Jones

這種“吃飯前還要表演一次花式插水”的捕食動作,絕非一時興起為自己加戲那麼無聊,而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捕食手段。首先,突如其來的跳躍會使得被攻擊的目標無法準確判斷北極狐的確切位置;其次,對於在積雪當中藏身的目標,躍起時積蓄的能量加上自身的體重,配合一個漂亮的“入雪”姿勢,可以瞬間破開雪層,直達目標的所在地,甚至還可以穿透一些淺層的“隧道”或“洞穴”把藏匿在其中的小動物暴露出來。

這是穿透了……倭犰狳的家?繪圖:翼狼Elang

這種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的“鑽地彈空襲”,往往可以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在獵物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將它牢牢控制住——當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運氣不好的時候也可能一頭紮進冰洞裡就再也出不來了……

換毛中的北極狐更愛吃

與很多極地動物相似,北極狐也是會換毛的。它們的冬季被毛是兩層加厚的毛髮,質感和北極熊十分類似,中空、蓬鬆,防水、隔熱。而到了氣溫較高的夏季,它們則會換上較短、較硬毛髮,毛色則有灰黑色、深藍色、黑色等多種,也是北極狐亞種劃分的一個依據。在動物園和水族館中常見的北極狐是夏季毛色多為白底色,臉頰、雙肩、背部及臀部分佈淺灰藍色的選育品種。

換毛中的北極狐。圖片:Longdistancer / wikipedia

北極狐毛髮的更替受到冬夏兩季交替時的氣溫、日照長短、食物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調控,在人工飼養(圈養)條件下,通常很難類比全部因素的協調變化。因此,我們在動物園當中,特別是在溫帶、亞熱帶地區的動物園中看見的北極狐,有時候能看見北極狐的兩季毛色並存的情形。

某海洋館中扭成一團的北極狐,左側為冬季毛,右側為夏季毛。圖片:翼狼Elang

換毛期的北極狐通常食量會增加,但由於體型的限制,它們無法像北極熊那樣或者海獅、海豹那樣囤積大量的脂肪以供換毛的消耗,因此即便是處於換毛期,北極狐仍然需要覓食和打獵,活動量並不會有太明顯的降低。瞭解這一點的話,如果再遇到某些以“北極狐正在換毛所以有點萎靡不振”作為理由來解釋圈養北極狐的呆板現象的“動物園”或者“海洋館”的話,大家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不明白的話我晚上再說~來這裡能找到我)

換一半毛我也能到處跑呀……追逐雪雁中。圖片:Sergey Gorshkov

雪白的毛髮被人們覬覦

北極狐那一身雪白蓬鬆的美麗毛髮,是不少人眼中的“高檔貨”,陰魂不散的偷獵盜獵仍是蒙在這些雪白色的精靈頭頂上的一片陰霾,而商業化的養殖與動物福利之間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北極的白色精靈們。圖片:Mark Dumont / wikipedia

雖然現在北極狐的評級仍然只是低危(LC)級別,但全球氣溫的升高、海冰的消失、人類活動的侵擾等等問題,仍然給北極狐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我們再不做點什麼的話,它們很可能也會步上消失的結局。如此可愛的生靈,還是讓它們在雪地冰原上自由撒歡吧。

在廢棄油桶旁的北極狐。圖片:Sergey Gorshkov

願它們能自在地在冰原玩耍。圖片:Matthias Breiter

這麼華麗而優美的姿勢,家養的博美和狐狸狗可做不出來。

經典的撲食動作,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但帥比較重要。圖片:老貓

這種插水式的捕食方法,可以說是狐狸家的不傳之秘了(滑動查看多圖);圖為赤狐<戳這裡去回顧>。圖片:Donald M. Jones

這種“吃飯前還要表演一次花式插水”的捕食動作,絕非一時興起為自己加戲那麼無聊,而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捕食手段。首先,突如其來的跳躍會使得被攻擊的目標無法準確判斷北極狐的確切位置;其次,對於在積雪當中藏身的目標,躍起時積蓄的能量加上自身的體重,配合一個漂亮的“入雪”姿勢,可以瞬間破開雪層,直達目標的所在地,甚至還可以穿透一些淺層的“隧道”或“洞穴”把藏匿在其中的小動物暴露出來。

這是穿透了……倭犰狳的家?繪圖:翼狼Elang

這種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的“鑽地彈空襲”,往往可以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在獵物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將它牢牢控制住——當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運氣不好的時候也可能一頭紮進冰洞裡就再也出不來了……

換毛中的北極狐更愛吃

與很多極地動物相似,北極狐也是會換毛的。它們的冬季被毛是兩層加厚的毛髮,質感和北極熊十分類似,中空、蓬鬆,防水、隔熱。而到了氣溫較高的夏季,它們則會換上較短、較硬毛髮,毛色則有灰黑色、深藍色、黑色等多種,也是北極狐亞種劃分的一個依據。在動物園和水族館中常見的北極狐是夏季毛色多為白底色,臉頰、雙肩、背部及臀部分佈淺灰藍色的選育品種。

換毛中的北極狐。圖片:Longdistancer / wikipedia

北極狐毛髮的更替受到冬夏兩季交替時的氣溫、日照長短、食物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調控,在人工飼養(圈養)條件下,通常很難類比全部因素的協調變化。因此,我們在動物園當中,特別是在溫帶、亞熱帶地區的動物園中看見的北極狐,有時候能看見北極狐的兩季毛色並存的情形。

某海洋館中扭成一團的北極狐,左側為冬季毛,右側為夏季毛。圖片:翼狼Elang

換毛期的北極狐通常食量會增加,但由於體型的限制,它們無法像北極熊那樣或者海獅、海豹那樣囤積大量的脂肪以供換毛的消耗,因此即便是處於換毛期,北極狐仍然需要覓食和打獵,活動量並不會有太明顯的降低。瞭解這一點的話,如果再遇到某些以“北極狐正在換毛所以有點萎靡不振”作為理由來解釋圈養北極狐的呆板現象的“動物園”或者“海洋館”的話,大家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不明白的話我晚上再說~來這裡能找到我)

換一半毛我也能到處跑呀……追逐雪雁中。圖片:Sergey Gorshkov

雪白的毛髮被人們覬覦

北極狐那一身雪白蓬鬆的美麗毛髮,是不少人眼中的“高檔貨”,陰魂不散的偷獵盜獵仍是蒙在這些雪白色的精靈頭頂上的一片陰霾,而商業化的養殖與動物福利之間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北極的白色精靈們。圖片:Mark Dumont / wikipedia

雖然現在北極狐的評級仍然只是低危(LC)級別,但全球氣溫的升高、海冰的消失、人類活動的侵擾等等問題,仍然給北極狐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我們再不做點什麼的話,它們很可能也會步上消失的結局。如此可愛的生靈,還是讓它們在雪地冰原上自由撒歡吧。

在廢棄油桶旁的北極狐。圖片:Sergey Gorshkov

願它們能自在地在冰原玩耍。圖片:Matthias Breit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