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45年競選失敗的邱吉爾竟“因禍得福”,再次出任首相多次中風

文 | 郭曄旻

艾德禮(前排左二)宣佈贏得大選。

1945年的英國競選, 邱吉爾出乎意料地失敗了。 工黨席捲393個議席(保守黨只獲得213席), 贏得遠遠多於議席過半(321席),

在選民支持率方面, 工黨的優勢不如議席方面那般顯著, 但也以47.8%對39.8%大勝保守黨。 似乎英國民眾忘記了這位二戰英雄, 甚至連士兵們都拋棄了他們的優秀領袖, 至少邱吉爾是這樣認為的, 邱吉爾坐在那裡呆若木雞, 甚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作為在野黨領袖的邱吉爾對議會活動其實不太感興趣。 他不經常出席下院的冗長會議, 對於繼任人艾德禮首相也保持著尊重:“艾德禮先生貴為英國首相。 艾德禮先生貴為戰時的副首相, 對於贏得戰事有重要貢獻。 艾德禮先生是忠貞的愛國志士。 我不准……叫他‘笨老頭艾德禮’!”在野期間, 邱吉爾所做的最驚人的一件事是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 聲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

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在這條線的背後, 坐落著所有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首都……”後世的史學家將此視為“冷戰”開始的標誌。

溫斯頓·邱吉爾的威望猶在。 1948年, 當喬治·奧威爾寫作傳世經典《1984》時, 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的名字,

無疑是在向邱吉爾先生致敬。 1950年, 政治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發表了《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後來波普爾在給邱吉爾的信裡, “向開放社會的辯護人表達作者的感激之情”。

從某種程度上說, 邱吉爾的夫人在1945年敗選時安慰邱吉爾所說的“因禍得福”是對的。 失掉首相職位反而保住了邱吉爾的名聲。 英國走過6年大戰浩劫, 國力耗竭, 全球勢力大幅縮減, 邱吉爾下臺就此免掉了應付這局面艱巨、痛苦的責任。 這方面, 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勞合·喬治就是前車之鑒, 這位大戰的勝利者在和平時期反因進退失據而聲名掃地:由於經濟上的困境, 任何戰後政府都不得不再次實行配給和緊縮政策, 呼籲公民努力工作,

勒緊腰帶——而這在和平時期是肯定不得人心的。

事實正是如此。 在工黨政府治下, 1945年至1951年期間, 實際週薪平均僅增加了6%, 換句話說, “實行社會主義的六年期間, 工人為了使生活水準每年提高1%, 不得不長期加班加點”。 這迫使工党的傳統支持者工會也起而反對工資限制。 就連工黨大肆吹噓的國有化也只是國家出錢買回原企業主的產權, 經營管理則原封不動。 勞工既不能分享利潤也得不到經濟上的實惠。 唯一值得贊許的大概只有社會保障。 工党政府利用自己在議會的絕對多數, 通過了“國民保險法”“國民衛生保健服務法”等一系列社會立法, 建立了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 不過保守黨方面吸取了上次敗選的教訓,

很快也做出反應, 提出一份《工業憲章》, 重申了原由工黨提出的“福利國家”方針, 使工黨無法獨佔這一光環。

1951 年英國普選, 邱吉爾和妻子克萊門汀在競選委員會視窗露面, 向群眾致意

結果, 如同鐘擺一般, 民意又偏向了保守黨一側。 在1951年的選舉中,保守黨雖然在總得票率上以48.0%對48.8%的微弱劣勢落敗,但在至關重要的下議院議席爭奪中卻以321席對295席戰勝了工黨再次上臺,邱吉爾因此捲土重來,再度出任首相,這時,他已77歲高齡。在此之前,他曾兩次中風,在他第二次擔任首相期間,又發生兩次中風。他的私人醫生曾說,邱吉爾“已喪失了原來的工作能力,自信心也隨之而去”。迫於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邱吉爾的第二個首相任期只勉強維持了4年時間。1953年,年輕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再次授予邱吉爾以英國最高勳章(嘉德勳章),授予他貴族地位,稱其為溫斯頓·邱吉爾爵士。這一次,邱吉爾沒有拒絕。這其實也是他在考慮退休的徵兆,因為他此前一直不肯受封,免得稱呼跟著要變——他極珍視“邱吉爾先生”的名銜。

到了1955年4月,邱吉爾終於以80歲高齡卸下英國首相之職。4月5日中午,邱吉爾主持他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下午4時半,他到白金漢宮正式遞交了辭呈。第二天下午5時,邱吉爾永遠遷出了唐寧街,“在祝福的歡呼聲和叫喊聲中,乘車慢慢地離去”。在此前的3月1日,溫斯頓·邱吉爾最後一次以聯合王國首相的身份發表演講。他告訴聽眾,“黑夜終有破曉的時候,公平競爭、友愛世人、尊重正義和自由,終將帶領苦難的世代大步邁進,掙脫我們淪落之醜惡世紀,平靜、凱旋向前。在這個時候,決不要退縮,決不要頹喪,決不要絕望”。

在1951年的選舉中,保守黨雖然在總得票率上以48.0%對48.8%的微弱劣勢落敗,但在至關重要的下議院議席爭奪中卻以321席對295席戰勝了工黨再次上臺,邱吉爾因此捲土重來,再度出任首相,這時,他已77歲高齡。在此之前,他曾兩次中風,在他第二次擔任首相期間,又發生兩次中風。他的私人醫生曾說,邱吉爾“已喪失了原來的工作能力,自信心也隨之而去”。迫於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邱吉爾的第二個首相任期只勉強維持了4年時間。1953年,年輕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再次授予邱吉爾以英國最高勳章(嘉德勳章),授予他貴族地位,稱其為溫斯頓·邱吉爾爵士。這一次,邱吉爾沒有拒絕。這其實也是他在考慮退休的徵兆,因為他此前一直不肯受封,免得稱呼跟著要變——他極珍視“邱吉爾先生”的名銜。

到了1955年4月,邱吉爾終於以80歲高齡卸下英國首相之職。4月5日中午,邱吉爾主持他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下午4時半,他到白金漢宮正式遞交了辭呈。第二天下午5時,邱吉爾永遠遷出了唐寧街,“在祝福的歡呼聲和叫喊聲中,乘車慢慢地離去”。在此前的3月1日,溫斯頓·邱吉爾最後一次以聯合王國首相的身份發表演講。他告訴聽眾,“黑夜終有破曉的時候,公平競爭、友愛世人、尊重正義和自由,終將帶領苦難的世代大步邁進,掙脫我們淪落之醜惡世紀,平靜、凱旋向前。在這個時候,決不要退縮,決不要頹喪,決不要絕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