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陝西總督傅宗龍戰死,唐王被殺,李自成在河南連連得手

崇禎十四年, 河南災難重重, 饑荒遍地, 兵災連連, 民不聊生。

四月, 崇禎皇帝任命丁啟睿為兵部尚書、右僉都禦史, 接替剛剛死去的楊嗣昌的督師一職。 丁啟睿率領陝西官兵東出潼關, 進入河南剿匪。

此時, 各路農民軍的主力都在河南, 李自成在洛陽、開封之間活動, 張獻忠與羅汝才在河南南部活動。

李自成屯兵廬氏時, 認識了當地一位元貢生, 名為牛金星, 被李自成委任為弘文館學士,成為李自成的重要謀士。 牛金星又介紹李自成認識一位元算命先生, 名為宋獻策, 身高不滿三尺。 《流寇志》中說, 宋獻策提到一句讖語:“十八孩兒兌上座”,

認為李自成命中貴為天子, 這讓李自成異常高興, 對他加以重用。

五月, 崇禎皇帝從獄中放出原任兵部尚書傅宗龍, 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陝西總督。

七月, 李自成與袁時中、羅汝才等人的隊伍匯合, 勢力大張。 袁時中是河南的土寇,

部眾多達二十萬人, 稱為“小袁營”。 羅汝才智謀出眾, 人們都稱其為曹操。

此時張獻忠也在河南。 早年間, 張獻忠在起義軍中的地位要比李自成高, 但是, 經過楊嗣昌、左良玉的剿殺和打擊, 他的勢力逐漸衰弱。 到了崇禎十四年的九月, 張獻忠身邊只剩下幾百人, 羅汝才居中引薦, 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人聯合起來。

《豫變紀略》中說, 李自成知道張獻忠難以控制, 想趁此機會將其消滅, 兼併他的隊伍。 羅汝才發現這個圖謀, 悄悄送給張獻忠幾百匹好馬, 放他逃走。

九月, 陝西總督傅宗龍和河南大將李國奇、賀人龍等人率領兩萬川陝大軍, 兵出潼關, 與保定總督楊文岳匯合, 隨即在新蔡一帶與李自成會戰。

官兵很快崩潰, 各部奔逃。

陝西總督傅宗龍和保定總督楊文岳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 各自率領親兵結營抵抗。 楊文嶽趁著夜色突圍而去, 最後只剩下傅宗龍, 苦苦堅持十幾天之後, 食盡被俘, 被斬殺在項城之下。

陝西巡撫汪喬年接過總督一職, 組織起馬步兵三萬餘人, 由賀人龍等三位總兵官率領。

《流寇志》記載, 十一月, 汪喬年出陝之前, 率軍挖了李自成的祖墳, 挖出一條小蛇, “斬蛇誓師”, 然後率軍出潼關。

李自成揮師西南, 接連攻克南陽、鄧州等十四城, 唐王朱聿鏌和延津王等多位郡王喪命, 一時之間, 農民軍銳不可當。

明朝廷投入大量的軍力和物力, 征剿陝西、河南等地的農民軍, 結果卻是越剿越多, 各地起義軍呈燎原之勢, 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河內縣知縣王漢寫過一份《請停關甯米豆書》, 說到河朔一帶連年饑荒, 饑民相食的慘狀:“強者食人, 弱者為人食。 始而強者為賊, 繼而弱者亦為賊。 賊生如蝗蝻, 隨捕隨起不可盡。 ”

內地的災情, 其實與遼東的戰爭緊密相關, 天災與官府的盤剝相疊加, 所以王漢疾呼:“饑民在內,

強賊在外, 河朔危機且十倍于關寧矣!”請求停止在本地徵收糧豆, 供應遼東。

在文中, 王漢說過一句:“民不知有死, 豈複知有法度?”解釋了為什麼中原的匪患越剿越多, 如同野火燎原, 呈漫延之勢。

官軍大力圍剿的效果不好, 也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靈活戰術有很大關係。 兵部尚書盧象升曾經總結農民軍的戰術特點:“賊行甚速,且無定向,窮力以追之,尚虞不及。”

簡單一句話,就是農民軍快速機動的遊擊戰,飄忽不定,讓官軍非常頭痛。

《豫變紀略》也總結圍剿農民軍失敗的原因:“賊專而我貳,賊聚而我分,我兵有數而賊眾無窮,賊不待餉而我不可殘民以飽。”

李自成在河南各地連連得手之後,又想起曾經在開封城下遭受的挫敗,如今力量強盛,他要雪此舊恨,於是揮師北上,再圍開封。

第二次開封攻防戰由此開始。

開封三圍(之五) 于左 撰

兵部尚書盧象升曾經總結農民軍的戰術特點:“賊行甚速,且無定向,窮力以追之,尚虞不及。”

簡單一句話,就是農民軍快速機動的遊擊戰,飄忽不定,讓官軍非常頭痛。

《豫變紀略》也總結圍剿農民軍失敗的原因:“賊專而我貳,賊聚而我分,我兵有數而賊眾無窮,賊不待餉而我不可殘民以飽。”

李自成在河南各地連連得手之後,又想起曾經在開封城下遭受的挫敗,如今力量強盛,他要雪此舊恨,於是揮師北上,再圍開封。

第二次開封攻防戰由此開始。

開封三圍(之五)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