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選五個角度,全面對比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優劣,誰是三國第一人?

司馬懿和諸葛亮可謂一生之敵, 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兩歲, 卻比諸葛亮多活了17年, 二人直接交手時間不長, 就是諸葛亮開始北伐一直到逝世的7、8年間。 在這段時間內, 諸葛亮和司馬懿鬥智鬥勇, 各擅勝場, 最後誰也沒能幹掉誰。 於是, 三國一大懸案就出現了——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

我們從5個角度分析一下。

一、出身

兩漢三國一直是個講究出身的時代, 所謂“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一個好的出生在三國時代至關重要。

諸葛亮, 琅邪陽都人。 祖先是漢元帝司隸校尉諸葛豐。 父親諸葛珪, 青州泰山郡丞, 放今天就是市長秘書。

司馬懿, 河內溫縣孝敬裡人, 高祖父是漢安帝時征西將軍司馬均, 父親是京兆尹司馬防, 也就是首都市長。

市長秘書VS 首都市長, 司馬懿老爹明顯高出一截。 而且“亮早孤, 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 諸葛亮父親去世早, 跟叔父討生活, 叔父諸葛玄是袁術勢力的豫章太守, 後來還被曹操派的人趕走了。 反觀司馬懿的爹是首都市長, 高下立判。

結論:司馬懿出身好於諸葛亮。

二、天資

中國有老話“三歲看老”, 也就是說天資對一個人非常重要。

諸葛亮:

“亮躬耕隴畝, 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

諸葛亮的天資大家都知道, 肯定不低。 而且一般人如果自比管樂, 一個智商爆表的大政治家, 一個戰績逆天的大軍事家, 肯定受到無情的嘲笑。 但諸葛亮吹了這個牛, 還有徐庶這樣的人信服, 看來吹得牛還是有基礎的。

司馬懿:

“少有奇節, 聰明多大略, 博學洽聞, 伏膺儒教。 漢末大亂, 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尚書清河崔琰與帝兄朗善, 亦謂朗曰:“君弟聰亮明允, 剛斷英特, 非子所及也.。 ”

司馬懿從小就聰明, 而且受到崔琰開光, 崔琰出名的看人穩准狠, 他說司馬懿行, 那就真行。

結論:兩人天資打平。

三、出道

高人不屑於俗務, 不會到處投簡歷, 必須要老闆親自去請才會出山。

諸葛亮不用多說, 劉備三顧才答應工作, 這段事不用細說, 虛心老闆請超級高人出山的版模。

司馬懿其實也被曹操請了三次。 最開始, 曹操請司馬懿出來幹活, 司馬懿不願去, 說自己。 有關節炎, 生活不能自理。 曹操派人晚上去監視他, 司馬懿裝病裝全套,

一動不動躺床上。 後來, 曹操當上了丞相, 再次要求司馬懿出來當官, 給下旨的人說, 要是司馬懿再嘰嘰歪歪找藉口, 當時就幹掉他。 司馬懿知道後很害怕, 立馬出來當官。

結論:一個要靠誠心感動, 一個要被恐嚇征服, 諸葛亮更高明。

四、治國能力

作為國家棟樑, 肯定要懂得治國的妙策。

諸葛亮治國能力屬於中國歷史的第一檔次。

“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這是陳壽給諸葛亮的評價,考慮到陳壽的爹被諸葛亮處罰過,他還能給諸葛亮這樣一個巨高的評價,可見諸葛亮確實善於治國。

司馬懿除了執行屯田之策外,在治國上沒有建樹。

結論:治國能力毫無疑問諸葛亮勝。

五、軍事能力

在軍事上,諸葛亮的戰略是無可奈何的自救行為。

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被人指責最多。不過,要知道蜀國以全國九分之一的人口尋求自保,恐怕只有先發制人,否則就是坐以待斃。勝了最好,獲地得民,不勝也不算損失,至少沒有把戰火蔓延在自己國境內。

諸葛亮明白,必須攻打魏國,但決不能慘敗,因為蜀國國力弱,經不起折騰。所以在戰略上,諸葛亮十分積極。但在戰術上,他卻是十足的保守主義者。

與諸葛亮相反,司馬懿戰略上保守,戰術上很積極。他很清楚魏蜀兩國的國力差距,蜀國是遠征,糧草兵員無法補充,他在主場作戰,人和糧草不會缺。所以,對付諸葛亮就用一個“拖”字決,並且在戰略保守的同時,戰術上積極打擊蜀漢有生力量,可以說,司馬懿採取了一種破諸葛亮的最優解。

結論:軍事上,兩人都採取了最適合自己的戰略和戰術,平手。

最終結論:

在出身上,司馬懿勝;在出道上,諸葛亮勝;在天資上,平手;在治國能力上,諸葛亮勝;在軍事能力上,平手。

司馬懿獲一勝,兩平;諸葛亮獲兩勝,兩平。兩人對比,諸葛亮小勝。而且雖然司馬懿在出身上獲勝,但從奮鬥的角度講,諸葛亮出身不如司馬懿,但通過奮鬥達到了丞相的高度,人生的競賽要比司馬懿艱難,所以,諸葛亮比司馬懿出色似乎更加合理。

肯定要懂得治國的妙策。

諸葛亮治國能力屬於中國歷史的第一檔次。

“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這是陳壽給諸葛亮的評價,考慮到陳壽的爹被諸葛亮處罰過,他還能給諸葛亮這樣一個巨高的評價,可見諸葛亮確實善於治國。

司馬懿除了執行屯田之策外,在治國上沒有建樹。

結論:治國能力毫無疑問諸葛亮勝。

五、軍事能力

在軍事上,諸葛亮的戰略是無可奈何的自救行為。

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被人指責最多。不過,要知道蜀國以全國九分之一的人口尋求自保,恐怕只有先發制人,否則就是坐以待斃。勝了最好,獲地得民,不勝也不算損失,至少沒有把戰火蔓延在自己國境內。

諸葛亮明白,必須攻打魏國,但決不能慘敗,因為蜀國國力弱,經不起折騰。所以在戰略上,諸葛亮十分積極。但在戰術上,他卻是十足的保守主義者。

與諸葛亮相反,司馬懿戰略上保守,戰術上很積極。他很清楚魏蜀兩國的國力差距,蜀國是遠征,糧草兵員無法補充,他在主場作戰,人和糧草不會缺。所以,對付諸葛亮就用一個“拖”字決,並且在戰略保守的同時,戰術上積極打擊蜀漢有生力量,可以說,司馬懿採取了一種破諸葛亮的最優解。

結論:軍事上,兩人都採取了最適合自己的戰略和戰術,平手。

最終結論:

在出身上,司馬懿勝;在出道上,諸葛亮勝;在天資上,平手;在治國能力上,諸葛亮勝;在軍事能力上,平手。

司馬懿獲一勝,兩平;諸葛亮獲兩勝,兩平。兩人對比,諸葛亮小勝。而且雖然司馬懿在出身上獲勝,但從奮鬥的角度講,諸葛亮出身不如司馬懿,但通過奮鬥達到了丞相的高度,人生的競賽要比司馬懿艱難,所以,諸葛亮比司馬懿出色似乎更加合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