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要怎麼設計考試才最科學?

標準化考試能否被公眾認可, 將取決於它測量的重點是不是學生、家長、雇主以及政府同樣關心的內容。

標準化考試有“短板”

曾經, 標準化考試成績一定程度上作為衡量一名學生學業成績優秀與否的標準, 為什麼在今天的大學校園裡已沒有那麼必要的“參考值”了呢?

哈佛學院前院長哈瑞·路易斯在其《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例子:早在1834年的哈佛校園裡, 一名叫鄧肯的學生拒絕了教師的要求, 他不願再次長篇累牘地背誦希臘語專有名詞。 鄧肯和教師各執一詞, 互不相讓, 最後演變成了一場持續一周的騷亂——學生向教授投擲石塊,

並毀壞學校的財物。 毫無商量餘地的考試制度, 顯然已經脫離了真正的學識。 當學生對努力的意義和公平性喪失信心的時候, 考試便成為一場鉤心鬥角的廝殺, 學生則是其中的“暴民”。

還有研究學者指出,

如今越來越多的標準化考試已淪為“販賣的商品”, 對測量的可靠性產生懷疑。 並且, 標準化考試成績也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努力。 在201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載沉載浮的學術:大學校園裡有限的學習》中, 該書作者根據調查發現, 36%的學生不能通過各種考試完全展示他們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習期間的進步情況。

投機取巧“贏戰”考試

每到學期末的大學校園, 為“贏戰”標準化考試, 我們可以看到平常忙於兼職、社交等活動的學生會陸續回歸教室、自習室或圖書館。 期末考試周裡, 校園天天爆滿的自習室、圖書館, 以及宿舍裡通宵達旦亮著的檯燈算是最好的印證。 兼職或社交繁忙的學生, 反而“受益於”標準化考試, 不少人要麼把希望寄託在背誦教師最後一課劃出來的考試範圍,

要麼將其他同學整理出來的考試材料倒背如流。 另外, “贏戰”標準化考試過程中遇到沒有把握的選擇題, 學生還有猜測正確作答的機會。

假如同樣兩個學生都不會做同一道題, 結果一個學生靠碰運氣蒙對了, 另一個學生蒙錯了, 我們就能認定分數高的學生更優秀嗎?並且, 學生學術水準的提高, 或許部分導致了分數的提升, 但分數提升的幅度與學生學術水準提高的幅度卻不成正比。 標準化考試後打出的越來越高的分數, 更是被一些評論家視為“學識標準的淪喪”。

除了標準化考試難以展示學生大學期間的進步情況外, 更大的弊端是學生“為了得到分數而敷衍學習”的反學術傾向。

尤其是在那些需要下功夫死記硬背的課程, 已出現帶小抄、抄襲同學試卷等作弊行為。

一些學生意識到, 那些必須參加的“遊戲”對他們的學習價值不大, 因而彼此惺惺相惜, 敢於集體作弊。 因此從一些角度考慮, 有專家更認可與課程結合的形成性學習評價, 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的評價, 瞭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 當然, 以上種種並不意味著大學成績單或是標準化考試已經迎來了它的“末日”。

尚需改進的標準化考試

雖然標準化考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弊端, 如難以測量學生以發散為思維特徵的重要能力, 難以測量學生的思維過程。

但它並非百無一用, 其優點包括評價效率相對更高, 可直接降低學校考評價的人力、時間等多方面成本。 截至目前, 標準化考試仍然對是對學生學習成效考量的重要尺度。

在美國, 其實最常見的還是標準化考試。 例如, 大學學習評價(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 以下簡稱CLA)、大學學術能力評量(Collegiate Assessment of Academic Proficiency, 簡稱CAAP)、學術能力與進展測量(Measure of Academic Proficiency and Progress, 簡稱MAPP)。 與一般標準化考試不同的是, 這類考試首先針對大一學生進行測試, 等學生大四的時候再進行一次測試, 進而從大學四年間學生測試分數的增減情況中得出能力提升情況。 其中, 從2013年起, CLA又推出了升級版CLA+, 用以測量即將畢業學生的就業力。 如今不少雇主要看CLA+的成績作為錄取的參考。

由此看來, 儘管標準化考試備受詬病, 但它能否被公眾認可,最終取決於它測量的重點是不是學生、家長、雇主以及政府同樣關心的內容。反之,機械化、公式化、概念化的標準化考試,必然會遭到公眾的懷疑與摒棄。

主要參考文獻:

[1]哈瑞·路易斯.失去靈魂的卓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郭坤.標準化考試“峰迴路轉”?[J].麥可思研究,2014(121).

[3]梁靜,張向陽.大學期末考前怪像迭出通宵達旦背“考試範圍”[EB/OL].新華網,2011-12-16.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但它能否被公眾認可,最終取決於它測量的重點是不是學生、家長、雇主以及政府同樣關心的內容。反之,機械化、公式化、概念化的標準化考試,必然會遭到公眾的懷疑與摒棄。

主要參考文獻:

[1]哈瑞·路易斯.失去靈魂的卓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郭坤.標準化考試“峰迴路轉”?[J].麥可思研究,2014(121).

[3]梁靜,張向陽.大學期末考前怪像迭出通宵達旦背“考試範圍”[EB/OL].新華網,2011-12-16.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