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虞城任家大院:凝固的建築 流動的歷史

在城市改造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 一些古老的建築仿佛是大隱隱于市的文人雅士, 靜靜地獨居繁市一隅。 那枯樹掩飾下的老屋, 沒有了高懸的門匾, 有的是經年褪色的生銹了的把手, 陳舊且堅固的老窗, 寒風中顫抖的木門。

走進河南省虞城縣任家大院, 在凝固的老宅下, 我們從歲月的那端, 仿佛看到這座百年大院的前世今生, 輝煌或頹敗, 喧囂或靜謐, 逝去或重生,正在如泣如訴地講述著一個豪門興衰的歷史故事。

三重大院見證百年興衰

解放前在豫東一帶, 民間有“金道口, 銀馬牧, 不如劉口一晌午”之說。 這民謠中的“銀馬牧”指的就是如今的虞城縣縣城, 當地又流傳這樣一句歇後語:馬牧集的房子——人(任)家的。 虞城縣城從前叫馬牧集, 而這句歇後語中指的房子就是“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的多重四合院建築群落, 因屬民間官宦大賈之民宅, 故史志、典籍均無詳細記載,

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世居馬牧集任氏第十五世孫任壯猷生員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後修建, 以後經陸續修建, 在馬牧大隅首東北側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四合院建築群。 其主要部分位於大同路中段北側的東西兩個大院。 東側大院建築多數已被改造, 已無原貌。 西側大院建築保存完好, 即現今的任家大院。

在豫東民間, 任家大院名氣很大, 大到只要提起任家大院無人不曉。 任家大院整個建築占地面積3721平方米, 房屋102間, 沿中軸線有主院3節, 佈局平面呈“凸”字形, 它以門樓過廳、中堂、堂樓為中軸線, 按照左右對稱、前低後高的原則, 嚴謹地將各個單體建築連成一片。 屋頂是青色小瓦鋪面, 內頂為八磚拼扣,

簷脊翹張, 屋有脊獸, 屋脊重疊, 脊端皆為專門燒制的獸首飾物。 屋內上有垛梁, 方木扁椽, 下有鏤雕隔扇。 各院皆為四門相照, 結構對稱嚴謹, 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任家大院大門位於東側上首, 臨街構造。 門樓高闊,

亦屬清代私家宅院過車門樓式建築。 上置鯽魚海馬插花獸, 下置木雕門額, 門兩側座以碩大石獅, 門西有轎房1間, 專放一頂主人使用的豪華轎子。 進入大門設一天井, 寬長丈餘, 西側設一小院, 即任宅第一節院落。 迎門造一照壁, 照壁西側有一門道將天井與任宅第二節院落呈“┓”型銜通。

在第一重院, 我們看到院內南屋5間, 西樓3間, 北屋3間大過廳, 前後大出簷, 木格窗櫺, 南北兩門相對, 臺階高0.50米;北屋兩端, 又各設門道1間, 連東西兩側耳室。

第二重院是一組完整的四合院形式, 東西配房各8間, 向北正中有3間中堂, 名柱的石座上雕刻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吉祥語。大過廳前出後包,前壁為木欞裝飾,廳內支兩立柱,直撐屋頂。前後臺階高0.60米;東西配房各3間,臺階高0.50米,並各有出廈走廊通往後院。

第三重院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建築,也是主人的內宅。正北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堂樓,臺階高0.60米,南闊5間,上下兩層,其中3間出廈,木雕欄杆,圓額樓門,4面設5個圓窗,樓內西側是通向二樓的樓梯,木板鋪面,通過四周的圓窗可觀望全城。這裡原是全城最高的一所建築,站在樓內向四周觀望,風景盡收眼底;堂樓的下麵有通往北面的地道,遇到險情鑽入地道可出城北;堂樓兩側均有小堂屋,東1間西2間;院內東西兩側各有3間出廈的配房,臺階高0.60米,配房的南側接南端過廳的之間,又分別向東、向西連接兩個四合院建築群;此舊式房院,為虞城縣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是豫東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築群。

1982年,任家大院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大院沉澱歷史足跡

走出任家大院,我們找到“老馬牧”們進行交談,這些老人對任家大院發生的陳年舊事,仍如數家珍,津津樂道。

清代,任家有良田上百頃,佃戶近千家。為馬牧集方圓百里聲名顯赫的大地主。任家出了一個遠在貴州石阡府做知府的有出息的人,人稱“任老阡”,任家鼎盛一時。任家在馬牧集的店鋪林立,生意興隆,日進鬥金。

據老年人講,任家西院最後一任主人去世時,場面極為壯觀,在府中停柩達一年。在管家的指揮下,任家一擲千金,大宅院內挽聯、白花鋪天蓋地,一片雪白。任家四合院內外五步一崗三步一哨。前來的吊客,熙來攘往,絡繹不絕。那陣子,流浪街頭的乞丐大打牙祭。每天成群結隊的叫花子,聚在任府大門外。開飯之前,他們揉紅了眼睛,跑到門外嚎啕大哭幾聲後,便風風火火地闖進宴席棚裡狼吞虎嚥,猛吃猛喝,酒足飯飽之後,就打著飽嗝,吐著酒氣,腆著肚子,擠在牆根下,懶洋洋地曬太陽等著第二天再去哭一場。任府還請來一幫僧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道場,來超度亡靈。每日庭院內香火繚繞,鐘罄齊鳴,念經聲震耳。一年後,送葬出殯。據說,出殯時,當時馬牧集的6個門同時出棺,分葬在6個地點。當然,6個棺中只有一個停放著死者的屍體,其餘5個棺都是空棺,目的是造成假像防止有人盜墓。出殯場面規模宏大,奢侈豪華。棺罩上有高級檀木級,檀木上面是木匠花費一年時間雕刻的龍頭鳳尾。所用棺罩、花圈等祭品均用綢布做成。送葬時鑼鼓喧天,炮聲齊鳴,執幡開道,滿街紙蝶飛舞。紙紮的搖錢樹、聚寶盆、童男童女等物,五顏六色,光彩奪目,排出幾公里遠。

據說,新中國成立後從墓中挖出的陪葬品———金銀製品和珠寶器物等貴重物品不計其數。

1966年,任家大院遭到紅衛兵的襲擊。紅衛兵們高呼口號,狂推亂砸,門窗上的木雕刻花及大門兩側的一對石獅統統被砸掉。整個任家大院,遍地狼藉。

修繕百年大院傳承傳統文化

探訪虞城任家大院是在一個寒冬的午後,在暖融融的陽光下,我們看到了虞城縣政府斥資120萬元的任家大院維修改造工程中標公示,看到了任家大院老宅正在修繕,木匠師傅正忙著刨木料,制窗框、制門等;磚匠師傅則忙著掀舊瓦,一把把黝黑的小青瓦帶著厚厚的灰從屋頂傳到閣樓板上堆放著,忙得不亦樂乎。

工程負責人對我們介紹說,本次修繕工程將嚴格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理念,堅持“修舊如舊”,努力恢復文物建築本始形態,忠實體現原汁原味歷史風貌。修繕以環境整治和建築維護為重點,通過結構補強,提高歷史建築安全性能,以保證歷史建築安全為限度,進行維修加固,維修更換添加部分,分別根據不同材料、採用刻字、模印、墨書等方法做出標識,著力提升文化品位,彰顯獨特的老宅特色。把一些能工巧匠召集過來,歷時兩個月,將把一個煥然一新的任家大院呈現於世。

任家大院保存完好,清代建築、房雕、佈局均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任家大院有一個悲歡離合、繁榮淒涼、百年沉浮的任家豪門歷史故事。這些,都為任家大院的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虞城任家大院可能會成為像喬家大院那樣因其故事而引人入勝的人文景點。

名柱的石座上雕刻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吉祥語。大過廳前出後包,前壁為木欞裝飾,廳內支兩立柱,直撐屋頂。前後臺階高0.60米;東西配房各3間,臺階高0.50米,並各有出廈走廊通往後院。

第三重院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建築,也是主人的內宅。正北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堂樓,臺階高0.60米,南闊5間,上下兩層,其中3間出廈,木雕欄杆,圓額樓門,4面設5個圓窗,樓內西側是通向二樓的樓梯,木板鋪面,通過四周的圓窗可觀望全城。這裡原是全城最高的一所建築,站在樓內向四周觀望,風景盡收眼底;堂樓的下麵有通往北面的地道,遇到險情鑽入地道可出城北;堂樓兩側均有小堂屋,東1間西2間;院內東西兩側各有3間出廈的配房,臺階高0.60米,配房的南側接南端過廳的之間,又分別向東、向西連接兩個四合院建築群;此舊式房院,為虞城縣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是豫東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築群。

1982年,任家大院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大院沉澱歷史足跡

走出任家大院,我們找到“老馬牧”們進行交談,這些老人對任家大院發生的陳年舊事,仍如數家珍,津津樂道。

清代,任家有良田上百頃,佃戶近千家。為馬牧集方圓百里聲名顯赫的大地主。任家出了一個遠在貴州石阡府做知府的有出息的人,人稱“任老阡”,任家鼎盛一時。任家在馬牧集的店鋪林立,生意興隆,日進鬥金。

據老年人講,任家西院最後一任主人去世時,場面極為壯觀,在府中停柩達一年。在管家的指揮下,任家一擲千金,大宅院內挽聯、白花鋪天蓋地,一片雪白。任家四合院內外五步一崗三步一哨。前來的吊客,熙來攘往,絡繹不絕。那陣子,流浪街頭的乞丐大打牙祭。每天成群結隊的叫花子,聚在任府大門外。開飯之前,他們揉紅了眼睛,跑到門外嚎啕大哭幾聲後,便風風火火地闖進宴席棚裡狼吞虎嚥,猛吃猛喝,酒足飯飽之後,就打著飽嗝,吐著酒氣,腆著肚子,擠在牆根下,懶洋洋地曬太陽等著第二天再去哭一場。任府還請來一幫僧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道場,來超度亡靈。每日庭院內香火繚繞,鐘罄齊鳴,念經聲震耳。一年後,送葬出殯。據說,出殯時,當時馬牧集的6個門同時出棺,分葬在6個地點。當然,6個棺中只有一個停放著死者的屍體,其餘5個棺都是空棺,目的是造成假像防止有人盜墓。出殯場面規模宏大,奢侈豪華。棺罩上有高級檀木級,檀木上面是木匠花費一年時間雕刻的龍頭鳳尾。所用棺罩、花圈等祭品均用綢布做成。送葬時鑼鼓喧天,炮聲齊鳴,執幡開道,滿街紙蝶飛舞。紙紮的搖錢樹、聚寶盆、童男童女等物,五顏六色,光彩奪目,排出幾公里遠。

據說,新中國成立後從墓中挖出的陪葬品———金銀製品和珠寶器物等貴重物品不計其數。

1966年,任家大院遭到紅衛兵的襲擊。紅衛兵們高呼口號,狂推亂砸,門窗上的木雕刻花及大門兩側的一對石獅統統被砸掉。整個任家大院,遍地狼藉。

修繕百年大院傳承傳統文化

探訪虞城任家大院是在一個寒冬的午後,在暖融融的陽光下,我們看到了虞城縣政府斥資120萬元的任家大院維修改造工程中標公示,看到了任家大院老宅正在修繕,木匠師傅正忙著刨木料,制窗框、制門等;磚匠師傅則忙著掀舊瓦,一把把黝黑的小青瓦帶著厚厚的灰從屋頂傳到閣樓板上堆放著,忙得不亦樂乎。

工程負責人對我們介紹說,本次修繕工程將嚴格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理念,堅持“修舊如舊”,努力恢復文物建築本始形態,忠實體現原汁原味歷史風貌。修繕以環境整治和建築維護為重點,通過結構補強,提高歷史建築安全性能,以保證歷史建築安全為限度,進行維修加固,維修更換添加部分,分別根據不同材料、採用刻字、模印、墨書等方法做出標識,著力提升文化品位,彰顯獨特的老宅特色。把一些能工巧匠召集過來,歷時兩個月,將把一個煥然一新的任家大院呈現於世。

任家大院保存完好,清代建築、房雕、佈局均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任家大院有一個悲歡離合、繁榮淒涼、百年沉浮的任家豪門歷史故事。這些,都為任家大院的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虞城任家大院可能會成為像喬家大院那樣因其故事而引人入勝的人文景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