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節不腫不痛不代表病情不加重,類風濕治療不能“朝三暮四”

據統計, 我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32%~0.36%和0.3%。 據此估算, 我國患有類風濕的患者人數將近500萬人。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雖然帶有個“炎”字, 但卻與人們通常理解的炎症不是一個概念。 這兩種疾病的發生並非身體真正出現了由感染引起的炎症, 此外與人們常說的關節炎也不一樣。 因為關節炎大多數是因為關節磨損所導致的, 而這類疾病卻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目前這兩種病的具體病因還不明確。

大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感到關節疼痛, 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 會發生關節骨質破壞、永久受損、變形。 類風濕關節炎病情進展最快就是在頭幾年, 其中前2~3年的致殘率較高, 如不及早合理治療, 3年內關節破壞達70%。 健康人可以輕易辦到的事, 如起床、工作等,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而言可能非常艱巨。 很多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甚至癱瘓在床。

關於類風濕的治療, 有的患者認為療效太慢, 而有的藥是慢作用藥, 兩三個月效果才慢慢顯示出來, 病人沒有吃到兩三個月就換了一個藥, 吃了兩三個月感覺療效不好, 又換一種藥。 雖然他覺得吃了許多藥都沒有效果, 但其實是因為他沒有接受持續、正規、系統的治療。

類風濕是不能根治的疾病, 但可以控制, 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在出現關節破壞之前開始治療才效果最好, 而且要遵從醫囑, 持續服用藥物。

類風濕發病後, 患者的炎症會非常嚴重, 殘疾後, 炎症並不加重, 但關節破壞會持續增加。 所以, 患者沒有症狀, 不疼、不腫, 並不代表關節不破壞、畸形不加重, 這也是需要長期治療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