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裡的武松怎麼去的景陽岡?

“景陽岡武松打虎”, 是《水滸傳》名篇之一, 寫得十分精彩。 但是這一回書中, 有一個“硬傷”。

武松在滄州別了柴進和宋江, 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

卻路過陽谷縣的景陽岡打死了一隻老虎。

武松是清河縣人。 清河在滄州的南面略偏西, 兩地相距約四百多裡。 陽穀縣在清河縣的正南, 相距約二百多裡, 屬於山東省。

也就是說, 從滄州到陽穀縣, 約六百里, 比到清河縣要遠得多。 如果武松是陽穀縣人, 從滄州回來, 路過清河縣, 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從滄州到清河縣, 是絕不可能先到清河縣, 再往前走二百里, 然後“經過”陽穀縣的。

出現這個硬傷的原因, 是因為施耐庵對山東的地理不熟悉, 坊間也沒有地圖可賣, 像《宋史·輿地志》之類對地理、地區大都語焉不詳, 因此甲地到乙地有多遠, 在哪個方向, 都只能據傳說中的介紹, 而且無法“認證”;另外, 《水滸》故事, 三分真, 七分假, 許多情節都是坊間說書人隨口編出來的;這些說書人文化不高, 大都缺少地理知識, 於是只能信口雌黃, 胡說一起。

而這些故事一旦形成了共識(例如把武松打虎的地點說成是景陽岡, 成了定局, 而景陽岡又的確在陽穀縣), 整理者施耐庵應該說:武松聽說他哥哥去了陽穀縣, 恰好有一艘運河的漕船去南方運糧, 武松便搭乘此船到陽谷, 在張秋鎮下了船, 路過了景陽岡。

編輯:劉玉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