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坑殺就是將敵人活埋?在真實的歷史之中絕非如此簡單!

古代有個屢見不鮮的詞語叫做“坑殺”, 這是古代戰爭中專門用來對付投降或者被俘虜的敵人的。 但“坑殺”這個詞語是否就是我們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挖坑活埋呢, 對此古籍中也有記載, 據《史記》記載:“坑殺”一詞記作“阬殺”, 該字, 在古代典籍中解釋為:“阬, 門也。 ”那個時候是還沒出來“坑”這個字的。 但很明顯這裡的“阬”字明顯與“坑”不是一個含義, 是指門的意思。

那麼阬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大家都很熟悉人—公孫起, 又名白起, 他是戰國時代的軍事家, 曾為秦若昭王在六國的戰場上征戰。 在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中, 這位秦國猛將白起就曾經阬殺敵國已經投降450000名士兵, 其殘忍程度實在是令人髮指!從意義上來講似乎雖然“阬”與“坑”的含義不同, 但意思還有有些關聯的。

到了後來, 據《漢書》的記載, 王莽在篡位之後, 就曾經下詔書將那些曾對他持反對意見的臣子, 全部以“阬殺”的方式滅其九族。 而在這裡他要求把這些人處死後, 將屍體用厚土掩蓋, 共計修築成為底面積為六丈, 高度達到六尺的“京觀”。 然後, 再在土堆上面再插上六尺的旗杆, 旗幟上寫著“反虜逆賊鯨鯢”字樣,

以此來震懾其他想要反他的人, 由此看來, “阬殺”一詞又與“京觀”是相同的, 這一說法在明朝時期文學家張岱的篇章中得到了驗證。

張岱在自己《夜航船》的篇目中記載有:古代的人殺死賊人之後, 往往用黃土覆蓋屍體堆成高大得像門樓一樣的建築物,

因此, “坑殺”與“阬殺”, 還有“京觀”雖然字面意思不同, 但是本質是相同的。

不得不說, 古代用來對待敵人的方式實在太過殘忍, 想想把人殺了之後堆的像一座小山一樣, 大概見過的人都會感覺到不寒而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