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佛光寺:五臺山中的國寶

10月7日, 國慶假期的第七天, 我和家人來到五臺山的佛光寺。 在2009年6月26日,佛光寺與五臺山的其他幾座寺院一起, 作為“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也成為我到達的第685處“國保”單位和第32處世界遺產地!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個”

在很小的時候, 我就知道佛光寺, 以及它和梁思成與林徽因之間的傳奇故事。 1937年的一個黃昏, 同樣也是6月26日, 梁思成和林徽因等四人來到佛光寺, 第兩天林徽因在大殿梁的根部, 發現一處很淡的墨蹟:“佛殿主女弟子甯公遇”。 她猛然想起, 大殿前的經幢上, 貌似有同樣的名字, 並且刻著年代:唐大中十一年, 也就是西元857年。 於是, 一座最遲建造於西元857年, 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構建築被發現了!

10月6日夜晚, 我們在五台縣城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就直奔佛光寺, 成為這裡當天的第一批遊客。 由於此地交通不便, 遠離五臺山核心景區, 正值國慶黃金周,

到處都人山人海, 這裡卻難得清靜。 走進寺院的山門, 過去幾日的疲勞, 瞬間煙消雲散。

步入佛光寺, 雄偉的大殿赫然呈現於後方的高臺上, 但是它在周圍樹木的遮擋下若隱若現, 猶抱琵琶半遮面。 眼前的庭院之中, 矗立著唐乾符四年(877)造的經幢,

高度約5米, 四周雕刻陀羅尼經, 束腰基座上有蓮花和樂伎的形象。

一般的寺院坐北朝南, 但是佛光寺坐東朝西, 它的正殿位於寺院東端, 所以又被稱作“東大殿”, 乃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發現的唐代木構建築。 此殿的正下方, 有一排窯洞樣式的建築,

直接開鑿於台基的西壁, 可能是曾經僧人生活的地方。 穿過正中間的門洞, 拾階而上, 登臨台基, 就來到東大殿前。

東大殿面闊七間, 進深四間, 斗拱雄大, 出簷深遠, 乃典型的唐代建築。 經過科學的測量, 斗拱斷面的尺寸為210×300釐米, 是晚清斗拱斷面的十倍;殿簷伸出3.96米,

宋代以後的木結構建築, 根本找不到這麼長的簷。 20世紀80年代初期, 人們在大殿門板的後面, 發現唐朝人遊覽時的題記, 可見木門也是唐代的遺物。

從修建的時間上看,東大殿僅次於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位居第二。除了建築本身以外,東大殿內的唐代雕塑、壁畫和題記,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很高,可惜大殿內禁止拍照,大家只能自己去看了!

在東大殿正門的前方,安放著一件不起眼的石經幢,沒想到它就是開頭提到的那一件“大中十一年”的唐代經幢。經幢高約 3.2米,下方的束腰六邊形基座上,雕刻有獅獸和蓮瓣的形象,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末尾有“女弟子佛殿主甯公遇”等文字,與殿內墨書題記相互印證,乃判斷該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據。

繞到東大殿南側的後方,可以看到一座雪白的祖師塔,外觀呈等邊六角形,分為上下兩層,西面開有一門。塔刹為兩重覆蓮,上承寶瓶,頂有火珠,可惜塔身沒有明確的記年文字,梁思成先生判斷它為北魏時期所建。

東大殿后側的崖壁,據說為典型的“膝折帶”。這裡可見灰色片麻岩和五台綠岩的岩性分界線,後期構造運動,使得岩層傾斜,形成了褶皺和斷層等現象。由此可見,研究地質的朋友們,來一趟佛光寺的話,也會有意外的收穫!

在唐代以後,歷代對這裡均有修繕。金代,在寺內前院的兩側,修建文殊和普賢殿。元代的時候,補修殿頂,添配脊獸;明清時期,重建天王殿、伽蘭殿、香風花雨樓、關帝殿、萬善堂等;民國初年,增築窯洞和南北廂房,逐漸形成今天的規模。

從1937年佛光寺被發現,到2017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80年的光陰如同彈指一揮。佛光寺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中國第一國寶”,打破了日本學者曾經的言論: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呀!

從修建的時間上看,東大殿僅次於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位居第二。除了建築本身以外,東大殿內的唐代雕塑、壁畫和題記,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很高,可惜大殿內禁止拍照,大家只能自己去看了!

在東大殿正門的前方,安放著一件不起眼的石經幢,沒想到它就是開頭提到的那一件“大中十一年”的唐代經幢。經幢高約 3.2米,下方的束腰六邊形基座上,雕刻有獅獸和蓮瓣的形象,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末尾有“女弟子佛殿主甯公遇”等文字,與殿內墨書題記相互印證,乃判斷該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據。

繞到東大殿南側的後方,可以看到一座雪白的祖師塔,外觀呈等邊六角形,分為上下兩層,西面開有一門。塔刹為兩重覆蓮,上承寶瓶,頂有火珠,可惜塔身沒有明確的記年文字,梁思成先生判斷它為北魏時期所建。

東大殿后側的崖壁,據說為典型的“膝折帶”。這裡可見灰色片麻岩和五台綠岩的岩性分界線,後期構造運動,使得岩層傾斜,形成了褶皺和斷層等現象。由此可見,研究地質的朋友們,來一趟佛光寺的話,也會有意外的收穫!

在唐代以後,歷代對這裡均有修繕。金代,在寺內前院的兩側,修建文殊和普賢殿。元代的時候,補修殿頂,添配脊獸;明清時期,重建天王殿、伽蘭殿、香風花雨樓、關帝殿、萬善堂等;民國初年,增築窯洞和南北廂房,逐漸形成今天的規模。

從1937年佛光寺被發現,到2017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80年的光陰如同彈指一揮。佛光寺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中國第一國寶”,打破了日本學者曾經的言論: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