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圖解四川軍事地理——崇山峻嶺環繞的堡壘,卻難以逐鹿中原

四川周遭是層巒疊嶂的群峰, 而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其南部, 接收著數條湍急河流的匯入, 其中岷江在宜賓同長江相會, 嘉陵江則是在重慶。 整個四川從地理上來說是相對封閉的區域。

南北對峙時, 四川是偏居東南者的屏障。 而據有中原者若想南下, 需率先拿下川蜀之地, 然後順江東下, 直指荊襄和東南之肥沃寶地, 則大業可成。 歷史上晉滅吳、隋滅陳均循此路。 西元280年正月, 晉武帝令王濬jùn、唐彬率水師自巴蜀沿江東進, 在中原各路晉軍配合下, 連克丹陽(今秭歸東南)、西陵(宜昌)、巴丘(岳陽)和夏口(武昌)。

三月中旬, 王濬jùn等率綿延百里的方舟進入建業城, 吳主孫皓請降, 結束了自董卓之亂起延續達90餘載的分裂割據局面。 由此可知, “東南之重在巴蜀”。 顧炎武所著《形勢論》亦載:蜀據天下之上流, 昔日立國于南者, 失蜀後則危殆不久矣。

此相對封閉的盆地地貌,

北部有秦嶺和大巴山、米倉山雙道屏障, 東部則憑藉巫山和長江天險與荊襄為鄰。 自關中出發, 需先經秦嶺古道入漢中, 再經金牛道、米倉道等方可入蜀。

米倉道起自漢中南鄭, 翻越米倉山進入蜀地南江縣境, 穿南江縣百餘公里後即可達巴中, 軍事上有迂回之便。 而自漢中入蜀最便捷者當屬金牛道, 其得名源自一則頗為荒誕的傳說, 話說戰國時秦惠文王饋贈給蜀主可日糞千金的石牛, 貪財的蜀主遂令力士披荊斬棘以開路, 然等到的卻不是可糞金的石牛, 而是秦國的精兵強將, 後人故將此路稱作金牛道。 金牛道上矗立著兩處不可撼動的關隘——劍門關和葭萌關。

劍門關, 廣元劍閣縣城南十數公里處。 所謂“劍”, 可理解為壁立千仞的峰巒倚天似劍;所謂“門”,

可理解為兩側峭壁相對, 其狀似門。 自劍門關可直達四川腹心成都, 故其為川北防禦重心。 憑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在冷兵器時期, 其不曾被從正面直接攻破過。 三國魏滅蜀時, 蜀將姜維曾在劍門關外力阻鐘會所率魏軍主力, 要不是鄧艾出奇兵繞道陰平, 鐘會軍將踟躇不前, 望關興歎而不得入一步。 西晉元康年間(298年)李特率流民入巴蜀時, 經劍閣之地, 歎息道:劉禪有此地, 卻面縛於人, 豈非庸才耶!後李特之子李雄開創了成漢, 但東晉桓溫滅成漢時是沿長江逆流而上的, 劍門關壓根兒沒起作用。

川北另有咽喉關隘葭萌關, 其位居嘉陵江和白龍江匯合之處, 即“踞嘉陵而枕白水, 誠天設之雄也”。 順嘉陵江而下, 即可達重鎮閬中。 《三國演義》中猛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之所在。

四川東部防禦屏障則以長江為主, 而需依仗的最重要關隘當屬川東門戶奉節kuí夔門。 長江三峽中最短、最險者為瞿塘峽, 其西起奉節縣白帝城, 東至巫山縣大溪鎮,

全長約8km, 而在其西側入口處兩山夾峙, 天開一線, 即為夔門。 號稱“西控巴蜀收萬壑”、“鎖全川之水, 扼巴蜀咽喉”。

北宋滅後蜀之戰, 兵發兩路, 其中東路以劉光義為歸州路副都督, 率步騎兩萬自歸州(今秭歸)朔江而上。 964年十二月下旬進入三峽, 攻克重兵固守的夔州後沿江而上接連收降萬、開、忠、遂等州, 直逼成都。 次年正月, 孟昶chǎng獻城投降。 自出兵之日起, 北宋歷時66天就解決了後蜀。 而漢光武帝劉秀消滅割據巴蜀的公孫述, 重新締造一統之戰則完全是沿長江水路並進而成的。

四川相對封閉的地理特點,使其頗難入中原。巴蜀自夔門東出後仍需面對大別山、桐柏山之阻隔,而自漢中北上翻越巍巍秦嶺入關隴後,則另需通過崤函險道方可與中原溝通。故川中勢力很難躋身中原群雄逐鹿的行列。但巴蜀外有崇山峻嶺為天險,內有肥沃土地以立本,締造了殷實的“天府”寶地。

四川相對封閉的地理特點,使其頗難入中原。巴蜀自夔門東出後仍需面對大別山、桐柏山之阻隔,而自漢中北上翻越巍巍秦嶺入關隴後,則另需通過崤函險道方可與中原溝通。故川中勢力很難躋身中原群雄逐鹿的行列。但巴蜀外有崇山峻嶺為天險,內有肥沃土地以立本,締造了殷實的“天府”寶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