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你是萬曆,你如何延續張居正的改革

大凡是個改革的人, 必然具備大格局。 被罵是避免不了了, 你改革的越深, 被罵的就越厲害。 因為改革就會犧牲一部分人利益, 換取另一部分人的崛起。 明朝的張居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推行的新政實際上是一種改良, 但是仍然觸動了大多數貴族、地主、守舊官僚的利益。 所以罵他的文字不絕於耳。

1582年(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 反對他的人開始反攻了(其中張四維最為激烈)。 反對派把矛頭對準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 神宗皇帝此時已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了, 他要自己“乾綱獨斷”, 於是下令取消“一條鞭法”。 其實已把矛頭指向了張居正。 反對派們更加活躍了, 遼王妃王氏上來奏疏, 說張居正誣陷遼王, 霸佔王府(張居正在老家江陵城住的是獲罪遼王的王府), 神宗終於給張居正加上了誣衊親藩, 箝制言官, 蔽塞朕聰……專權亂政, 罔上負恩, 謀國不忠”等罪, 下詔抄了張居正家,

並把其子弟全發配到“煙瘴地面”、張居正長子自盡。 從此萬曆皇帝開始全面廢除萬曆新政的政令, 破壞新政的成果, 萬曆新政遭到徹底破壞。

但是張居正的改革措施確是一針見血的, 直刺當時明朝政治經濟社會之弊。 許多政策就是放在今天都不過時, 為萬曆中興開創了基礎。 可惜老張一死, 即被清算。 新政幾乎都被廢止, 大明之亡, 無可避免了。

如果你可以穿越的話, 讓你來當當時的萬曆, 你該如何帶領大明帝國這個爛攤子走出當今困局, 延續大明的輝煌?

先作以下幾個設想:

首先, 必須打破文官集團的壟斷統治, 改組僵化的朝廷機構。 任用太監是個無奈的選擇,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明朝有個不成文的規矩, 官員任命不是皇帝想用誰就用誰的, 而是要靠官員推薦, 然後皇帝才能任命。 官員推薦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自然是他們一夥的人, 而且只講資歷, 不講能力的。

萬曆要是有他皇祖一半的聰明, 別說鄭貴妃轉正的事情, 只怕連太子的人選都可以解決。

可惜萬曆只能用消極怠工來對抗朝臣。 主要就是萬曆控制不了朝政, 身邊沒有自己的人。 那麼要解決自己人的辦法, 如果不通過太監, 那就只能通過萬曆自己提拔一些有用的人了。

如何提拔?培養自己人千古不變的法則, 就是施恩救難, 利益均沾。 萬曆可以利用中旨等皇帝的特權, 將一些不得意的、被其他官員打壓的人慢慢的提拔到一些關鍵的位子上, 還可以人為製造一點小陰謀, 分化朝廷中文官集團的勢力。 甚至可以不經科舉, 就提升一些蔭封、功封的子弟來為我所用。 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 萬曆在朝中的自己人多了。 萬曆的聖旨才能更有效的貫徹下去, 再尋著機會, 把朝廷中跟自己作對的人一一貶走,

從而完全控制朝政。 控制了朝廷, 萬曆的命令才能被實行, 否則永遠只能換回一紙封駁。

一句話:用人大權絕無假他手之理。 控制了用人大權, 才能為後期的工作打下基礎。

其次, 本朝最大的隱患是什麼?土地兼併。 大量土地在誰的手裡?在貴族王公、大地主大官僚的手裡, 更重要是這些貴族和大地主大官僚往往憑藉自身的身份, 可以獲得免稅的特權。 那朝廷的稅都向誰收?全部都是自耕農和小地主收。 平時還好, 一到有戰事或水旱蝗災就不行了。 只能攤派, 攤派加征又沒有統一的標準, 於是地方各級官吏便加緊搜刮, 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 不得已將田地轉賣給貴族大地主, 自身也乾脆跟過去做佃農。 一來逃避無休無止的繳稅, 二來也可以逃脫官府的徭役。

這就是明末土地兼併的根源,所以說什麼大災、小冰河時期是殺不死人的,人殺人那才是最要命的。

幸好,張居正已經打下了一個好基礎,那就是全國清丈田畝,實行一條鞭稅制。如果萬曆控制住朝政的話,還可以將這個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即對全國的貴族大地主的田地也進行清丈,並取消士紳不納糧的特權。讓他們也承擔一部分稅收,當然走出這一步需要勇氣和魄力的,既然一百多年後的雍正能夠做到。萬曆只要堅強點,未必做不到(前提取決於往萬曆控制朝政)。

解決土地兼併有三大好處:1、朝廷有錢了,有錢好辦事啊。2、限制了貴族大地主的勢力,朝廷畢竟還是大明的朝廷,不能總為他們服務吧。3、緩解了社會矛盾,安撫了百姓的怨氣,減少流民。3、為日後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來源。

要知道明朝田地開墾刨去衛所屯田,可供收稅的多達近8億畝(不管士紳平民的)。按畝產最低標準1.5石來算,再乘以萬曆時期的稅率約2.4%,然後用一條鞭法換算折合銀1920萬兩,去掉各種耗損,也能獲得1500萬兩左右。這還僅僅是計算糧食的。其他的如鹽稅轉運稅等還不論。大明朝廷怎麼可能窮呢?只不過是稅收不上來而已,這不是朝廷對老百姓的仁慈,而是無能而已。老張的新政一用,國庫收入即過400萬兩(注意國庫收入不等於大明財政收入。有人經常把國庫收入200萬當成大明全國財政收入,實在可笑)。

再次,解決了政治和財政上的困難,第三步就是要讓老百姓也富起來,要藏富於民。隆慶開關以後,路禁海禁隨之打開。但是朝廷還是太保守了,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國家,對工商業都不重視。貿易一旦打開,商品經濟隨之開始繁榮。加上朝政改革和稅制改革,將農民從土地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對商品經濟的繁榮肯定是有大幫助的。

萬曆在此需要做的,就是多培養一些類似胡雪岩那樣的紅頂商人。讓工商業在政治舞臺上有人代言,有人說話。才能讓這些行業有序的發展下去。況且工商業的發展還可以帶來科技的發展。萬曆還要保證國策的連貫性,消除商人的疑慮。從根本上解除工商業與土地的依賴關係。因為商人一旦賺錢了,不是擴大生產規模,而是去買田置地。想讓他們擴大規模持續生產,就要穩定的政策鼓勵商人繼續開拓更廣泛的市場。

工商業的繁榮,必然會帶動資本的流通,資本的流通從而促使資本開始積累。有了資本積累,可以說資本主義萌芽就在孳生之中了。

雖然說萬曆如果能完成這三步目標,但大明以其封建王朝的特性,也不一定就能走入資本主義。不過繼續存活一百甚至更長時間,也未可知。

二來也可以逃脫官府的徭役。

這就是明末土地兼併的根源,所以說什麼大災、小冰河時期是殺不死人的,人殺人那才是最要命的。

幸好,張居正已經打下了一個好基礎,那就是全國清丈田畝,實行一條鞭稅制。如果萬曆控制住朝政的話,還可以將這個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即對全國的貴族大地主的田地也進行清丈,並取消士紳不納糧的特權。讓他們也承擔一部分稅收,當然走出這一步需要勇氣和魄力的,既然一百多年後的雍正能夠做到。萬曆只要堅強點,未必做不到(前提取決於往萬曆控制朝政)。

解決土地兼併有三大好處:1、朝廷有錢了,有錢好辦事啊。2、限制了貴族大地主的勢力,朝廷畢竟還是大明的朝廷,不能總為他們服務吧。3、緩解了社會矛盾,安撫了百姓的怨氣,減少流民。3、為日後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來源。

要知道明朝田地開墾刨去衛所屯田,可供收稅的多達近8億畝(不管士紳平民的)。按畝產最低標準1.5石來算,再乘以萬曆時期的稅率約2.4%,然後用一條鞭法換算折合銀1920萬兩,去掉各種耗損,也能獲得1500萬兩左右。這還僅僅是計算糧食的。其他的如鹽稅轉運稅等還不論。大明朝廷怎麼可能窮呢?只不過是稅收不上來而已,這不是朝廷對老百姓的仁慈,而是無能而已。老張的新政一用,國庫收入即過400萬兩(注意國庫收入不等於大明財政收入。有人經常把國庫收入200萬當成大明全國財政收入,實在可笑)。

再次,解決了政治和財政上的困難,第三步就是要讓老百姓也富起來,要藏富於民。隆慶開關以後,路禁海禁隨之打開。但是朝廷還是太保守了,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國家,對工商業都不重視。貿易一旦打開,商品經濟隨之開始繁榮。加上朝政改革和稅制改革,將農民從土地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對商品經濟的繁榮肯定是有大幫助的。

萬曆在此需要做的,就是多培養一些類似胡雪岩那樣的紅頂商人。讓工商業在政治舞臺上有人代言,有人說話。才能讓這些行業有序的發展下去。況且工商業的發展還可以帶來科技的發展。萬曆還要保證國策的連貫性,消除商人的疑慮。從根本上解除工商業與土地的依賴關係。因為商人一旦賺錢了,不是擴大生產規模,而是去買田置地。想讓他們擴大規模持續生產,就要穩定的政策鼓勵商人繼續開拓更廣泛的市場。

工商業的繁榮,必然會帶動資本的流通,資本的流通從而促使資本開始積累。有了資本積累,可以說資本主義萌芽就在孳生之中了。

雖然說萬曆如果能完成這三步目標,但大明以其封建王朝的特性,也不一定就能走入資本主義。不過繼續存活一百甚至更長時間,也未可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