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豆瓣日記: 華髮少女

本文作者“胡棄暗”,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見到闊別多年的M孃孃(阿姨), 是在繼爺爺的葬禮上。 按說我應該料到, 她是一定會來的, 可看見她時, 還是大感意外。 她正同女眷們一道, 圍坐在院子裡的圓桌前折紙元寶, 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 抬頭望過來, 愣了一下, 隨即沖我粲然一笑, 眼角瞬間犁出幾行魚尾紋。 我只顧著驚訝, 竟沒有回以笑容, 更沒有叫她, 便匆匆從旁邊走過, 徑直進了停靈的堂屋, 但她那一刻的形象, 已烙印在我腦中。

她分明已是個中年農婦, 面龐粗暗, 嘴唇皴白, 紮得緊緊的髮辮裡夾雜著一綹綹泛黃的銀絲,

好像粘了一層薄薄的蘆絮。 然而, 她的身形和臉型還跟當年一樣。 她一點也沒有發福, 依舊瘦瘦小小的, 坐在一群阿姨阿婆中間, 越發襯得纖弱。 她的微笑依舊透著少女時代的羞澀, 一雙圓溜溜的眼睛也依舊如同兩粒黑珍珠, 閃著未經世事般的好奇的光芒。 那是我見過的最黑的黑, 所以禁得住歲月的漂洗。

過了好久, 我才感到心口悶悶的痛。

M孃孃是繼爺爺的外甥女, 同我一樣, 母親早逝。 但她並非獨女, 兄弟姊妹有四個, 鰥父照顧不過來, 外祖母便接了她來住。 寫到這裡, 我才驀然想到, 她同黛玉的身世竟如此相似。 可在我的記憶中, 她的性格卻是較近於湘雲乃至探春的。 她勤快麻利, 幾乎掌著家, 不過亦有女兒嬌的一面。

晴暖的冬日午後, 她常用幹皂角泡水洗了頭, 肩上搭塊毛巾, 安安靜靜地坐在大門門框內側, 棉鞋踏著高高的門檻, 邊看言情小說邊曬頭髮。 空氣中彌漫著她的發香, 不是洗髮水的香。

她只長我十來歲, 我完全沒有她上學堂的印象, 隱約記得她是初中輟學的。 十分清晰的一個記憶片段是, 當我升入小學二年級, 開始練習硬筆書法時, 她把我叫進她與外祖母共同的房間, 從梳粧檯的小抽屜裡取出一支英雄牌鋼筆, 神色鄭重地贈給了我。 結果我沒用幾天, 就把筆頭給撅斷了, 她也沒說什麼。

除了料理裡裡外外的家務, 她還進村辦塑膠廠和化工廠做過工, 一直做到嫁人。 不上夜班的日子, 她會坐在燈下織絨線, 從兩根針變成三根針、四根針,

織到五根針時, 一件衣裳就成形了。 我感到很神奇, 就纏著她教我。 她便教我用兩根筷子織圍巾。 好誇張的線孔。 我非常不滿, 但也沒有公開抗議, 只暗暗覺得委屈, 認為她瞧不起人。 由於她教得敷衍, 我的最好成績只是織出長而窄的圍巾, 且始終沒有學會收邊兒。 幹得最多的活兒, 還是張著雙臂替她繃線, 打著哈欠看她繞線球。 線球越大越抓不牢, 不時掉在地上, 她趕緊彎腰跟貓搶, 以免被它盤亂。 有時我會故意幫貓。

九十年代初的蘇中鄉村, 晚餐前後的幾個鐘頭是斷電的, 大人們稱之為“壓峰”。 只好點洋油燈。 M孃孃便是就著洋油燈織絨線。 洋油燈點上一會兒, 光線會突然暗下去, 那是棉紗燈芯燒透結出燈花了。

M孃孃便放下手中的針線, 摘下薄薄的玻璃燈罩, 輕輕將燈芯擰上來一點, 用剪刀尖兒去剪紅灼灼的燈花。 憊懶的火苗順著剪刃往上爬, 橙藍相間, 垂死掙扎似的, 眼看就要熄滅了, 待得燈花剪落, 剪刀移開, 屋子便又騰地亮堂起來。

M孃孃專注地剪燈花的面影, 是我記憶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但我小時候並沒有想過M孃孃美不美, 及至若干年後, 遊歷了若干大大小小的城市, 環肥燕瘦淡妝濃抹的容顏頗見了不少, 再回到故鄉邂逅漸近桑榆的她, 才猛然發覺, 她實在算得是個美人胚子。 縱然歲月的風塵黯淡了紅顏, 俗世的風霜粗糙了肌膚, 她精巧的五官和窈窕的身姿仍一如從前。

M孃孃偶爾也跟左鄰右舍的小夥子談天調笑,

有時說得好好的, 她忽然就惱了, 刹那間烏雲滿面, 用罵貓的惡毒詞語罵他們, “惹瘟”之類的。 小夥子們往往並不介意, 反倒說得更起勁了。 我也不明就裡地和著大家取笑她。 她便在腦門上給我一記爆栗子, 在大家的哄笑聲中把我拽回家。

她終於要出嫁了, 嫁給姨媽家的表兄。 姨媽家條件不好, 外頭的新婦討不起, 她的舅舅——我的繼爺爺, 經不住姐姐姐夫一再懇求, 只好同意嫁她過去親上加親。 她自己是極不情願的, 動議之初便明確拒絕, 哭了不知多少回, 噙著眼淚跑出門, 滿面啼痕蹩回來, 想想還是委屈, 於是新淚蓋了舊痕。 但到底拗不過長輩們勸, 只得認命。

我對她的未婚夫倒沒什麼印象, 當時卻極討厭她未來的公爹。 那幾個月裡,那老兒隔三差五提著禮物上門遊說,人前人後陪著笑臉,一副志在必得此媳的賴皮勁兒,完全不考慮女孩兒家的感受。我每見他來,便拿鋼刀一樣的眼神戳他,可他從未注意我的表情,照舊笑嘻嘻的,把我氣得七竅冒煙。一個孩子的抗議也只能如此而已,沒有誰的命運會因他的態度而改變。

婚禮當天是我童年時代最後一次見她。好像是在冬天,或者正月。客堂裡張燈結綵,酒暖菜香,人人面上皆一團喜氣,新郎官挨個兒敬酒,眼睛笑成了一條虛線。我是小孩子,沒有上桌的資格,只好在眾賓客背後遊來蕩去。新房的門稀開一條縫,裡頭冷冷清清的的,仿佛是另一個世界。新娘子一身盛裝,像只布偶,獨坐在床沿的一角,面無表情,不露悲喜,看見我朝裡張望,依舊神色漠然。只不過隔了一道新漆的門框,但我感到,我們此時已遙隔千山萬水,昨日的親密無間蕩然無存,心中淒涼如深秋的沙洲,遂悻悻地踱開了。

一對貓狗正繞著一根立柱追逐嬉戲。它們輕盈歡快的身姿令我暴怒。我好想把它們掐死,把這吵吵鬧鬧的一屋子人及屋內的所有活物通通掐死,把這自私冷酷的喜氣掃蕩一空。酒宴之後有沒有鬧洞房的節目,我已絲毫沒有印象。劃拳拼酒的聲音幾乎掀翻屋頂,吵得我頭昏腦脹。

那一天就這樣昏昏沉沉地結束了。我並未一直耿耿於懷,沒過多久,就將M孃孃拋諸腦後了,聽旁人提及她時,才偶然想起。

繼爺爺出殯正趕上颱風過境,雨落得一天世界,如同滄海橫流。繼爺爺躺在殯儀館化粧室正中央一張帶輪子的鐵皮床上,臉上被搽了些紅脂白粉,由於失了水分,雙頰深陷,嘴微微張著,模樣古怪。當生命逃離了肉體,殘軀就成了件悲哀而滑稽的東西,從死者的角度看,實在是很尷尬的,想想真要痛哭一場。

可是眾人皆無動於衷。這畢竟要算喜喪的,不哭也說得過去。大家三三兩兩立在角落裡,離得遺體遠遠的,漫無邊際地談論著世景人情,唯有M孃孃,惻惻地走到繼爺爺的頭旁邊,定定地凝視了片刻,忽然淚崩如雨,肩背顫慄,好像半生的委屈都在這裡了。我站在她的側後方,默默地看著她哭,心底也湧出些許悲哀,但終究不足以淚下,直到她察覺到我在看她,驀然轉過頭來,露出一抹羞愧似的笑容,我的眼圈才稍稍有些發熱。

喪事料理畢,午餐後,賓客們都在作散場前的寒暄。M孃孃和幾位女眷立在廊簷下的臺階前,各自談起了家事。我坐在不遠處的一張杌子上聽著,聽到有興味的話,便沖她們笑笑。M孃孃的丈夫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輾轉於各大城市,居無定所,很少回家。她的兒子讀高中了,是本地一所重點高中,在二十公里外臨近市區的鎮上。她自己也在那個鎮上的電子廠上班,便於照料兒子。

她注意到我在聽,忽然招呼我過去。我便站起身,走到她面前。

“我們有二十年沒見了。”她笑著說。

“我不記得多少年。”我說。

“是二十年。”她說,“還是我結婚你去的,你也三十了。”

我訕訕地笑著,不知說什麼好,想問你過得好不好,家庭是否和睦,又覺得太唐突,並且肉麻,於是無端地說起一個收養的妹妹。“我痛恨拋棄孩子的父母,你和她的命運是一樣的。”我故意努出憤然的表情說。

“你們三個的命運都一樣。”另一位親戚插嘴道。

“他不算,他媽媽是死了,沒辦法。” M孃孃替我辯護道,頓了一下,接著笑道,“其實我也不是被拋棄,我也是媽媽死得早,家裡有四個孩子,爸爸一個人帶不了。”說著,她垂下頭看自己的手。

我這才注意到她瘦小而粗糙的手,指甲蓋裡積著烏油油的泥垢,頓時一陣心酸,記憶中就著洋油燈織絨線的她的手不是這樣的。

“記下我的電話號碼,有時間來我家玩。”我把手機號碼報給她,看著她記下,“我不是說客氣話,一定要來。”

她笑著頻頻點頭,但我知道她不會來,即使她明白我不是客套。繼爺爺是我同她之間唯一的紐帶。這條紐帶一斷,我們今生就不大可能有交集了。將來她死了,不會有人通知我去參加她的葬禮;我死了,也不會有人通知她來參加我的葬禮。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自此一別,便是永遠,但我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兒時的親密是不作數的,我和她早已是陌路歧途,流露一絲留戀,也是不得體的。

——————————————————————————

相關閱讀:

《繼爺爺的不羈人生與孤獨謝幕》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238382/

《貓樣太太》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756518/

《一個難以定義的妹妹》

https://www.douban.com/note/647285156/

(全文完)

本文作者“胡棄暗”,現居蘇州,目前已發表了6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胡棄暗”關注Ta。

那幾個月裡,那老兒隔三差五提著禮物上門遊說,人前人後陪著笑臉,一副志在必得此媳的賴皮勁兒,完全不考慮女孩兒家的感受。我每見他來,便拿鋼刀一樣的眼神戳他,可他從未注意我的表情,照舊笑嘻嘻的,把我氣得七竅冒煙。一個孩子的抗議也只能如此而已,沒有誰的命運會因他的態度而改變。

婚禮當天是我童年時代最後一次見她。好像是在冬天,或者正月。客堂裡張燈結綵,酒暖菜香,人人面上皆一團喜氣,新郎官挨個兒敬酒,眼睛笑成了一條虛線。我是小孩子,沒有上桌的資格,只好在眾賓客背後遊來蕩去。新房的門稀開一條縫,裡頭冷冷清清的的,仿佛是另一個世界。新娘子一身盛裝,像只布偶,獨坐在床沿的一角,面無表情,不露悲喜,看見我朝裡張望,依舊神色漠然。只不過隔了一道新漆的門框,但我感到,我們此時已遙隔千山萬水,昨日的親密無間蕩然無存,心中淒涼如深秋的沙洲,遂悻悻地踱開了。

一對貓狗正繞著一根立柱追逐嬉戲。它們輕盈歡快的身姿令我暴怒。我好想把它們掐死,把這吵吵鬧鬧的一屋子人及屋內的所有活物通通掐死,把這自私冷酷的喜氣掃蕩一空。酒宴之後有沒有鬧洞房的節目,我已絲毫沒有印象。劃拳拼酒的聲音幾乎掀翻屋頂,吵得我頭昏腦脹。

那一天就這樣昏昏沉沉地結束了。我並未一直耿耿於懷,沒過多久,就將M孃孃拋諸腦後了,聽旁人提及她時,才偶然想起。

繼爺爺出殯正趕上颱風過境,雨落得一天世界,如同滄海橫流。繼爺爺躺在殯儀館化粧室正中央一張帶輪子的鐵皮床上,臉上被搽了些紅脂白粉,由於失了水分,雙頰深陷,嘴微微張著,模樣古怪。當生命逃離了肉體,殘軀就成了件悲哀而滑稽的東西,從死者的角度看,實在是很尷尬的,想想真要痛哭一場。

可是眾人皆無動於衷。這畢竟要算喜喪的,不哭也說得過去。大家三三兩兩立在角落裡,離得遺體遠遠的,漫無邊際地談論著世景人情,唯有M孃孃,惻惻地走到繼爺爺的頭旁邊,定定地凝視了片刻,忽然淚崩如雨,肩背顫慄,好像半生的委屈都在這裡了。我站在她的側後方,默默地看著她哭,心底也湧出些許悲哀,但終究不足以淚下,直到她察覺到我在看她,驀然轉過頭來,露出一抹羞愧似的笑容,我的眼圈才稍稍有些發熱。

喪事料理畢,午餐後,賓客們都在作散場前的寒暄。M孃孃和幾位女眷立在廊簷下的臺階前,各自談起了家事。我坐在不遠處的一張杌子上聽著,聽到有興味的話,便沖她們笑笑。M孃孃的丈夫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輾轉於各大城市,居無定所,很少回家。她的兒子讀高中了,是本地一所重點高中,在二十公里外臨近市區的鎮上。她自己也在那個鎮上的電子廠上班,便於照料兒子。

她注意到我在聽,忽然招呼我過去。我便站起身,走到她面前。

“我們有二十年沒見了。”她笑著說。

“我不記得多少年。”我說。

“是二十年。”她說,“還是我結婚你去的,你也三十了。”

我訕訕地笑著,不知說什麼好,想問你過得好不好,家庭是否和睦,又覺得太唐突,並且肉麻,於是無端地說起一個收養的妹妹。“我痛恨拋棄孩子的父母,你和她的命運是一樣的。”我故意努出憤然的表情說。

“你們三個的命運都一樣。”另一位親戚插嘴道。

“他不算,他媽媽是死了,沒辦法。” M孃孃替我辯護道,頓了一下,接著笑道,“其實我也不是被拋棄,我也是媽媽死得早,家裡有四個孩子,爸爸一個人帶不了。”說著,她垂下頭看自己的手。

我這才注意到她瘦小而粗糙的手,指甲蓋裡積著烏油油的泥垢,頓時一陣心酸,記憶中就著洋油燈織絨線的她的手不是這樣的。

“記下我的電話號碼,有時間來我家玩。”我把手機號碼報給她,看著她記下,“我不是說客氣話,一定要來。”

她笑著頻頻點頭,但我知道她不會來,即使她明白我不是客套。繼爺爺是我同她之間唯一的紐帶。這條紐帶一斷,我們今生就不大可能有交集了。將來她死了,不會有人通知我去參加她的葬禮;我死了,也不會有人通知她來參加我的葬禮。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自此一別,便是永遠,但我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兒時的親密是不作數的,我和她早已是陌路歧途,流露一絲留戀,也是不得體的。

——————————————————————————

相關閱讀:

《繼爺爺的不羈人生與孤獨謝幕》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238382/

《貓樣太太》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756518/

《一個難以定義的妹妹》

https://www.douban.com/note/647285156/

(全文完)

本文作者“胡棄暗”,現居蘇州,目前已發表了6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胡棄暗”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