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謇老師說,“我是量才使用”,史量才回去就把自己名字給改了

作者:金滿樓

《申報》是近代史上的知名報刊, 不過民國初年的收購案至今仍有謎團。

章士釗曾說, 早在清末時, 《申報》已被清廷收買, 這一說法並非孤證, 如曾在《申報》長期供職的老報人馬蔭良在《史量才接辦申報初期史料》一文中有一底注:

其中, 其引用《申報館內通訊》第一卷第十二期《申報掌故譚》中的說法, 稱蔡乃煌在辛亥年前為控制社會輿論而與席子佩簽約購入《申報》一半股份, 實行官商合辦, 但不久即因故解約, 仍由席子佩購回。

章士釗

這條記載, 側面佐證了章士釗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但所說“收購《申報》一半股份”與章文說的全部收購有異, 而所謂“解約”與席子佩購回之事同樣是語焉不詳。

之後, 馬蔭良又說, 當時席子佩感到《申報》經營不下去而有意轉讓, 史量才這才得以接手。 但此說與前文在邏輯上似乎存在矛盾。

試想《申報》經營不善, 席子佩如何肯回購一半股份,

更何況官家股份, 豈能隨意購回?兩說恐有一誤。

之所以做如此探討, 因《申報》易主之事迷霧雖多, 節點卻只有幾處。

究竟是因為席子佩報紙辦不下去而有意轉讓, 還是張謇、趙鳳昌、莊蘊寬等人有意謀奪原蔡乃煌所購的官家股份, 此節點若不厘清, 則民初《申報》收購案終為迷霧。

換一種思路的話, 所謂史量才以12萬銀元收購《申報》, 很可能是在張、趙、莊等人的策劃下由史量才代持原清官府股份, 之後乾脆化公為私, 即章士釗所指的“監守自盜”?

史量才

馬蔭良在《史量才接辦申報初期史料》一文中也提到, 章士釗確實為接手《申報》的最初人選, 不過提名人系張謇而非江蘇民政長應德閎。

之後, 因章士釗拒絕和他們合作而最終選中了史量才。

按馬文說法, 席子佩放出消息欲讓出《申報》後, 由史量才、張謇、應德閎、趙鳳昌、陳冷血五人組成合夥企業。

因史量才與陳景韓都是文人出身, 毫無積蓄, 只得由張、應、趙三人出資, 以12萬元的代價從席子佩手中購得《申報》全部股權,

款項分三期付清。

按照新安排, 史量才出任《申報》總經理, 陳冷血為總主筆, 席子佩仍為經理。

關於此事, 同時期的名記者包天笑也在回憶錄中兩處提及, 曰:“江蘇諸元老, 合謀接收席子佩《申報》館”;又說, “史量才接辦《申報》, 張謇、趙鳳昌出力最多”;

從以上三種說法來看, 謀《申報》者除應德閎與莊蘊寬互換外, 張謇與趙鳳昌則始終出現無誤, 可見為其中關鍵人物。

張謇

那麼, 久處官場、深得上層人脈的張、趙諸人如何會看上剛剛三十出頭的史量才呢?

這恐怕還得從史量才在清末辦教育時說起。 史量才雖只是秀才出身, 但畢竟是有功名的人, 可入地方中下層士紳之列。

加上清末新政時期辦教育為社會所關注、所重視, 史量才也由此結識了不少滬上名流如黃炎培及江浙立憲派張謇、湯壽潛等。

1905年, 黃炎培、史量才等人在上海成立“江蘇學務總會”, 張謇被推選為會長。 1907年, 史量才又因積極參加拒借外資保護路權運動而被推舉為江蘇鐵路公司董事。

辛亥年中, 在張謇、趙鳳昌等人密謀于惜陰堂時, 史量才亦頻繁往來其間,並在辛亥年後任過上海海關清理處長、松江鹽政局長等職。

曾有人問張謇為何如此器重史量才,張謇回答說:“我是量才錄用。”據說,這就是史量才改名的緣由(其原名史家修)。

關於史量才之才華及張謇等人對他的重視,包天笑的回憶也頗能說明問題,其雲:

史量才辦事有決斷,各方咸器重,張謇尤為倚重。史量才有今日,固由其才氣志氣之足以自展,張四(謇)之功不可磨滅。”

史量才亦頻繁往來其間,並在辛亥年後任過上海海關清理處長、松江鹽政局長等職。

曾有人問張謇為何如此器重史量才,張謇回答說:“我是量才錄用。”據說,這就是史量才改名的緣由(其原名史家修)。

關於史量才之才華及張謇等人對他的重視,包天笑的回憶也頗能說明問題,其雲:

史量才辦事有決斷,各方咸器重,張謇尤為倚重。史量才有今日,固由其才氣志氣之足以自展,張四(謇)之功不可磨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