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青少年犯罪的所思所想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 民族的希望。 然而目前, 青少年犯罪行為卻成為了亟待解決的一大社會問題。

上周, 我們學校舉辦了中學生法治教育活動, 法院的工作人員為我們青少年學生做了法治宣傳講座。 講座中介紹的一組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資料十分引人注目:據統計, 20世紀80年代, 全國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 而到了90年代, 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 現今, 11─25歲青少年的犯罪率極高。 更令人痛心的是, 近幾年來, 青少年犯罪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活動結束後,

我感觸良多, 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青少年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然而為何很多花朵還未綻放就已經凋零?回到家後, 我打開電腦, 想進一步瞭解青少年犯罪的情況, 網頁裡跳出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令人觸目驚心。

2012年2月23日11時許, 在15歲男孩何某的提議下, 男青年孫某夥同何某, 使用孫某的手機, 以何某的安全受到威脅為由, 向何某父親發送多條勒索短信, 索要人民幣兩萬元, 並讓其將錢款匯入孫某的銀行卡內, 何某之父沒有答應他的條件, 孫某便在何某不知情的情況下, 以出門買煙為由, 帶著另一幫同夥來到何某之父的家, 破門而入, 沖進去將其痛打一頓, 使其腹部受到嚴重創傷, 然後, 他們在衣櫃裡找出一萬元錢後倉皇而逃。

隨後, 鄰居立即報警, 孫某與何某在外省一銀行門口被捕。

由於何某只有15歲, 並未被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 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和故意傷害罪對另一作案男子孫某判處有期徒刑。

0青少年的犯罪行為不僅危害他人, 還葬送了自己的未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呢?

通過對一件件發人深省的案例的分析, 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首先,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 心智不成熟, 情緒變化快, 自控能力差, 辨別能力不足, 很容易受到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的影響, 行為極易出現偏差。 其次, 青少年缺乏對法律的學習和瞭解, 缺乏對法律的敬畏, 尊法守法意識薄弱,

便很容易在無意中或衝動之下觸犯法律。

二、家庭和學校的原因。 大多數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 究其原因, 與其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有的父母離異, 並互相推諉監護責任, 導致孩子無人監管;有的父母傾向于使用暴力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使孩子的身心遭受雙重傷害;有的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 放任自流, 沒有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結果自食苦果。 而注重對孩子進行法治知識教育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 同時, 有些學校在普及法律知識、保障學生身心健康、防止青少年犯罪方面有很多不足之處。 不可否認, 有些家庭、社會因素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極大, 這時就更需要學校積極進行法治教育, 並時時反思教育是否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正面影響,

是否能夠促進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 一方面, 某些教師對“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缺乏愛心, 鼓勵表揚少, 批評指責多, 這就會導致這些在學校“存在感”不強的學生更傾向于在校外找“知己”, 結交社會閒雜人員, 誤入歧途。 另一方面, 學校的心理輔導課、法治課由於種種原因, 取得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沒有在學生心中拉起一條行為的警戒線。

三、社會的原因。 某些不良的社會風氣、社會現象對涉世不深、抗誘惑能力不強的青少年有極大的影響, 不利於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充斥在網路世界裡的暴力、血腥內容也侵蝕著青少年的心靈。 近年來, 青少年因沉迷網路遊戲,

分不清虛擬與現實世界, 走上違法犯罪之路的案例屢見報端。

那麼, 我們應該怎樣預防青少年犯罪呢?

首先, 青少年應主動學法, 瞭解法律知識, 增強法律意識, 認識到違法犯罪的嚴重性, 進而自覺遵守法律, 規範行為。 其次, 家庭和學校應負起相應的責任, 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一方面, 家長、老師應加強與青少年的溝通, 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 並及時疏導, 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文明健康的思想品德, 為學生的成長樹立第一道綠色屏障;另一方面, 家長、老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比如帶領孩子收看法治欄目, 開展法治課堂, 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讓青少年意識到法律無處不在, 違法可恥、守法光榮。最後,社會要注重對文明風氣的培養,大眾應自覺抵制不良風氣、不良現象,媒體應正確引導群眾的法治觀,網路運營商、相關監管部門應嚴厲打擊網路“黃、賭、毒”行為及網路暴力,多方面齊下力,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法律不僅僅懲罰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也維護著每一個公民的正當權益。廣大青少年只有遵守法律,杜絕犯罪,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刊載於《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學版第四期)

違法可恥、守法光榮。最後,社會要注重對文明風氣的培養,大眾應自覺抵制不良風氣、不良現象,媒體應正確引導群眾的法治觀,網路運營商、相關監管部門應嚴厲打擊網路“黃、賭、毒”行為及網路暴力,多方面齊下力,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法律不僅僅懲罰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也維護著每一個公民的正當權益。廣大青少年只有遵守法律,杜絕犯罪,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刊載於《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學版第四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