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喀爾喀蒙古與衛拉特蒙古有什麼歷史恩怨?

衛拉特人:元明時期是瓦剌, 清朝時期是厄魯特蒙古, 所在主要區域是變遷的。 最早居於葉尼塞河上游, 以狩獵為生。 13世紀初歸附成吉思汗改畜牧業, 至嶺北行省時改營農牧為主漁獵為輔。 15世紀中葉形成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 其首領也先汗。 相信許多人聽說過也先太師的名號吧?

而喀爾喀蒙古族最初為清朝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 初見於明末時代, 因為最初分佈于哈拉哈河(又譯為喀爾喀河)而得名。 喀爾喀人是蒙古民族中較大的一支, 占蒙古國居民的80%以上, 中國境內也有少數喀爾喀部落存在。 喀爾喀蒙古語是蒙古國的官方語言。 蒙古國90%的居民以及別處許多蒙古族也懂。

喀爾喀與衛拉特雖同為蒙古人, 卻幾乎是“世仇”。

“衛拉特”又稱“西蒙古”, 各部首領都為外姓, 與此相對的“東蒙古(喀爾喀是其中一部)”各部首領則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 衛拉特在明代稱為“瓦剌”, 元朝退出中原後, 因皇室衰微, 瓦剌遂乘機擴大實力, 他們為同控制著汗位的東部蒙古貴族分庭抗禮, 並進而稱雄於漠北, 一面結好於明廷, 一面又積極同東部蒙古統治集團進行鬥爭, 到15世紀中葉也先在位時, 瓦剌勢力達到全盛,

東西蒙古各部均在其統治之下。 也先死後, 瓦剌勢力中衰, 東蒙古進而崛起, 不斷對其征伐, 瓦剌各部遊牧區的東部邊界由外蒙古中部退縮到了阿爾泰山一帶, 此後瓦剌---衛拉特諸部對東蒙古的屢次戰爭基本目的都是為了奪回昔日的領地, 而每次戰爭, 地處漠北、與衛拉特接壤的喀爾喀蒙古都首當其衝。 這其中以清代準噶爾汗國噶爾丹發動的戰爭規模最大, 以至於當時尚擁有半獨立地位的喀爾喀三部不得不完全歸順清朝以求得保護, 並且在日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清准戰爭中堅定地站在清朝一邊, 盡其所能為朝廷提供人員、物資和駐軍點。

此外, 準噶爾是最後一個稱霸于歐亞內陸的蒙古汗國, 他們看不起早就歸順清朝的東蒙古(包括喀爾喀)各部;而東蒙古各部首領均出自“黃金家族”, 他們也看不起“外姓”的衛拉特各部, 在清代, 東蒙古各部自稱“蒙古”, 常常不把衛拉特諸部包括在“蒙古”之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