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BBA操控之王?寶馬究竟是憑什麼完勝賓士、奧迪的?

提車大半年了, 對M3各個方面也有了點深入的瞭解, 先談談M3的日常駕駛感受。 日常駕駛M3並不會有不舒服, 難駕馭的感受。 懸架比普通3系硬但不會讓人覺得很顛或者受不了, 轉向依舊精准但沒有之前335那麼靈活, 感覺M3更沉穩一些, 方向盤轉向的阻尼也比335大, 特別是把轉向設置為Sport或者Sport Plus, 一隻手打方向挺費勁的。 變速箱方面, 7速雙離合在日常駕駛中表現得還不錯, 換擋速度快, 深踩點油門超個車降檔很利索果斷。 至於平順性比起ZF的8速變速箱當然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偶爾紅燈或堵車減速時3擋降2擋車會往前一躥或者抖動,

有坡度的路面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變速箱總體方面來看, 更喜歡寶馬調教的ZF 8速變速箱, 幾乎是開過的車裡表現最好的, 日常駕駛的平順性和運動模式下的積極性都非常出色。 發動機變現相比于335的單渦輪N55, M3的雙渦輪S55動力當然是強很多。 幾乎很難感覺出的渦輪遲滯現象, 以至於老爹第一次開M3時以為是自然吸氣發動機。 唯一一點不滿意的就是發動機的聲浪, 和排氣一樣都很難聽。 這一代M3/M4最大的缺點應該就是排氣聲和發動機聲了。 排氣給我的感覺就是不順暢, 像是工程師故意調出來的聲音。 有次把車內模擬聲浪(ASD)關掉後發現車裡聽到的大部分排氣聲都是靠音響發出來的, 實際聽到的排氣聲其實一點都不大。

下麵聊聊M3/M4的賽道駕駛感受。 8月份參加了寶馬的駕駛培訓和M嘉年華活動, 在上賽分別用M4和第一代的X5M跑了10多圈。 參加寶馬駕駛培訓課程時被分配到了M4, 開完M4之後發現M4和M3駕駛起來幾乎感覺不出他們的區別, 完全沒有奧迪A4和A5之間有那麼大的區別。

之前也看到過一位車評老師問寶馬工程師對於M3和M4在調教上有什麼不同, 工程師也明確地說了兩輛車之間的調教幾乎是一樣的。 開著M4在賽道上跑了幾圈之後你能大概知道他們的極限在哪裡, 然後你會不由自主地一點點嘗試他的極限, 而X5M的極限比M3/M4高很多, 很難摸清他的極限在哪裡。 不過V8的X5M在賽道裡的動力儲備要比M3/M4好, 上賽的大直道前的13號彎, M4的出彎速度比X5M高10-20km/h, 但大直道末同樣的刹車點, X5M的時速比M4高。 而且大直道上全油門, M4有點像在拼盡全力地嘶吼, X5M感覺發動機並沒有發揮出全部實力, 但時速表的指針卻在穩健上升。 另外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就是這一代F底盤的M3/M4在散熱性能和變速箱上比第一代E底盤的X5M好太多了。
同樣是8月份上海的高溫天, M3/M4的油門/懸架/轉向設置均為Sport, 變速箱邏輯2檔, 連著跑四五圈後油溫只超過100度多一點, 變速箱的表現也令人滿意。 X5M在M模式下, 變速箱如果仍舊為普通D檔, 油溫不會明顯地升高, 但在很多彎變速箱給我的檔位並不是我想要的, 以至於在彎中就要多給點油門, 讓變速箱再降一個檔位接著出彎。 把變速箱切到S檔後, 變速箱檔位的選擇就合理多了, 但2圈跑下來油溫就升到120度左右了, 不得不進維修區給車散散熱。 刹車方面, 當時培訓課提供的M4並沒有配備碳陶刹車, 連著跑幾圈後能感受到刹車的熱衰減, 如果是經常下賽道的車主建議還是選上碳陶刹車。

在論壇裡, 經常看到有人問M2和M240怎麼選, 如果你買了M240後依然會想要一台M2, 但你有了M2後完全不會再去想M240了。 M系列的調教相比于普通的寶馬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 如果說340和M240是業餘運動員, 那M系列就完全是專業運動員。 總體而言, 對M3還是挺滿意的, 日常駕駛和代步完全沒問題, 賽道裡也能帶給我很多樂趣。

月初去看了洛杉磯車展,刷新紐北記錄的GT2 RS

新卡宴Turbo

AMG Project One

M3 CS

8月份M嘉年華的賽道巡遊

(圖文來源老司機用戶:Fiorano苗)

月初去看了洛杉磯車展,刷新紐北記錄的GT2 RS

新卡宴Turbo

AMG Project One

M3 CS

8月份M嘉年華的賽道巡遊

(圖文來源老司機用戶:Fiorano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